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常对我说,什么都是有味道的。小时候我问,春天有味道嘛?父亲说有,咋没有呢!说着父亲递给我一把麦苗。父亲说,屏住气好好闻,你就会闻出春天的味。我接过麦苗仔细地闻,只闻到甜甜的、凉凉的麦苗的汁叶的气味,其他什么也没有。父亲对我的答案摇摇了头,只是说,你还小,你还闻不出麦苗的真正味道。我问父亲我什么时候能闻出来,父亲说,等你长大的时候。
(一)
什么都是有味道的。
父亲对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株植物。这是2009年的冬日。凛冽的风里不光长满了骨头,还夹杂了刀子等锐利的铁物,我即使穿了羽绒服之类的防寒衣物还是不能阻隔它的力度和劲道,它的张狂和霸道。这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它的无情和凶狠,它的热烈和蓬勃,让我认识了另一种力量的强大,它让我走进了另一个季节,那就是冬日。
一到这个季节,我的心就会莫名其妙地提起来,提起来的原因是我乡下的父母。他们都是年过七十的人了,岁月的风霜已经吹干了他们的面庞,榨干了他们的体力和精气。这个寒冷的日子他们始终是我的牵挂。于是我就比另外的季节回家要勤,关键是去看看我的双亲,他们如果高兴快乐,我就会高兴快乐;他们要是身体哪个地方不舒服,我就会几天睡不好觉。因为他们是我的源头、我的根。
那天我到老家时,父亲正在菜地里。头天夜里的霜太激烈了,至今地上仍白茫茫的。父亲的气色很好,喘气也较顺溜。父亲有气管炎,大前年夏天厉害,喘气像拉风箱,住了十多天的医院。那段时间可把我急死了,看着父亲喘气费力的样子,我就感觉世界末日来临似的。
看到父亲身体这么好,我很高兴。父亲已把该拔的萝卜拔了,该铲的白菜铲了,园里除了还有一些越冬菜外,其他都是空荡荡的了。我不知父亲为何蹲在空地里,就走过去。
父亲从地里剜出一棵植物,把它放到鼻下,抽搐了几下鼻子,然后对我说:什么都是有味道的,有点冬天的味道。好闻!
我知道父亲手里拿着的那株植物是什么,那是我小时候最爱剜的野菜——荠菜。荠是长在冬天里的野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本草纲目》上把荠菜称为“护生草”。李时珍说:“荠生济济。故名荠”。释家取其颈作挑灯杖,可以辟蚊、蛾的危害,护民众之生存,故名护生草。
小时候,我最爱做的事就是挎着篮子和奶奶一起去地里剜荠菜。那年月,粮食不够吃的,为填饱肚子,野菜就成了宝贝。我记得小时候剜野菜的情景,个子很矮的我每次都能剜很多,可和我们一块剜野菜的大个子哥却每次都剜的很少。他每次都找不到原因,我却知道,野菜一经严寒,一经霜打,那种嫩绿就变老成了,变得紫黄,就和大地一个颜色,成为了土地的一部分。我个子矮还好辨认;个子一高,却很难发现。奶奶说我眼尖。我说不是的,我是个子矮。离野菜近,好找。奶奶后来对大个子哥说:谁和土地贴得近,谁就会剜得多。你要想剜得多,你就得把腰弯下去!
弯下去,代表着要像荠菜一样敢于经过严冬,敢于走过炼狱。只有这样,才是一棵真正的荠,身上才会有荠菜的味道。那味道虽然有着凛冽的质地,虽然有着清凉的内涵,虽然有着别人不能忍受的失落与孤独,但他的血液是沸腾的,他的目光是坚定的,他的生命是不屈的。
(二)
我特别爱吃荠菜。无论做咸糊糊,包饺子,或者开水煮了凉拌吃,还是烧野菜汤,我都喜欢。同是荠菜,可我不喜欢吃塑料大棚里的,总感觉那是菜胎,没筋骨,是假冒伪劣,枉叫了荠菜的名字。后来我才明白,我喜欢的其实还是荠菜身上的味。那个味是严寒给的,是冬天给的,说到底,那是冬天的味!
父亲常对我说,什么都是有味道的。小时候我问,春天有味道嘛?父亲说有,咋没有呢!说着父亲递给我一把麦苗。父亲说,屏住气好好闻,你就会闻出春天的味。我接过麦苗仔细地闻,只闻到甜甜的、凉凉的麦苗的汁叶的气味,其他什么也没有。父亲对我的答案摇摇了头,只是说,你还小,你还闻不出麦苗的真正味道。我问父亲我什么时候能闻出来,父亲说,等你长大的时候。
如今我长大了,我知道了任何东西都是有味道的。我也明白,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和我说的每一句话也是有味道的,当然,我写的文章也是有味道的。我总是想让我的味道充满着花朵的芬芳,不要成为这个社会的污染和人们嗤之以鼻的对象。所以我夹着尾巴做人,认认真真的微笑,唯恐一不留神,自己那不好的味道坏了人们的心情。
父亲把荠菜递给了我,父亲说,荠菜如果不经过冬天,那叫草。只有经过了冬天,才能叫菜。是啊,不经霜冻,不经雪盖,不经风吹,荠菜是没有味道的,即使有,也是淡淡的,清清的,稀汤寡水的,经不起推敲的。只有经过了冬天,经过霜染雪压,她身上才会有那刚烈的、倔强的、清新的、甘凉的味道,那种味道让人感觉到坚强与韧性,承受与担当。那是男人的品性。
父亲对我说,想知道冬天的味道吗?那就闻一下荠菜,因为这是冬天的味道啊!
这时虽然有猎猎的寒风在刮,看着父亲那被风吹乱的头发和沧桑的笑容,我猛地感觉:父亲真是乡野冬天田埂上的一株任性的荠菜。
(实习编辑 王诗园)
(一)
什么都是有味道的。
父亲对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株植物。这是2009年的冬日。凛冽的风里不光长满了骨头,还夹杂了刀子等锐利的铁物,我即使穿了羽绒服之类的防寒衣物还是不能阻隔它的力度和劲道,它的张狂和霸道。这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它的无情和凶狠,它的热烈和蓬勃,让我认识了另一种力量的强大,它让我走进了另一个季节,那就是冬日。
一到这个季节,我的心就会莫名其妙地提起来,提起来的原因是我乡下的父母。他们都是年过七十的人了,岁月的风霜已经吹干了他们的面庞,榨干了他们的体力和精气。这个寒冷的日子他们始终是我的牵挂。于是我就比另外的季节回家要勤,关键是去看看我的双亲,他们如果高兴快乐,我就会高兴快乐;他们要是身体哪个地方不舒服,我就会几天睡不好觉。因为他们是我的源头、我的根。
那天我到老家时,父亲正在菜地里。头天夜里的霜太激烈了,至今地上仍白茫茫的。父亲的气色很好,喘气也较顺溜。父亲有气管炎,大前年夏天厉害,喘气像拉风箱,住了十多天的医院。那段时间可把我急死了,看着父亲喘气费力的样子,我就感觉世界末日来临似的。
看到父亲身体这么好,我很高兴。父亲已把该拔的萝卜拔了,该铲的白菜铲了,园里除了还有一些越冬菜外,其他都是空荡荡的了。我不知父亲为何蹲在空地里,就走过去。
父亲从地里剜出一棵植物,把它放到鼻下,抽搐了几下鼻子,然后对我说:什么都是有味道的,有点冬天的味道。好闻!
我知道父亲手里拿着的那株植物是什么,那是我小时候最爱剜的野菜——荠菜。荠是长在冬天里的野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本草纲目》上把荠菜称为“护生草”。李时珍说:“荠生济济。故名荠”。释家取其颈作挑灯杖,可以辟蚊、蛾的危害,护民众之生存,故名护生草。
小时候,我最爱做的事就是挎着篮子和奶奶一起去地里剜荠菜。那年月,粮食不够吃的,为填饱肚子,野菜就成了宝贝。我记得小时候剜野菜的情景,个子很矮的我每次都能剜很多,可和我们一块剜野菜的大个子哥却每次都剜的很少。他每次都找不到原因,我却知道,野菜一经严寒,一经霜打,那种嫩绿就变老成了,变得紫黄,就和大地一个颜色,成为了土地的一部分。我个子矮还好辨认;个子一高,却很难发现。奶奶说我眼尖。我说不是的,我是个子矮。离野菜近,好找。奶奶后来对大个子哥说:谁和土地贴得近,谁就会剜得多。你要想剜得多,你就得把腰弯下去!
弯下去,代表着要像荠菜一样敢于经过严冬,敢于走过炼狱。只有这样,才是一棵真正的荠,身上才会有荠菜的味道。那味道虽然有着凛冽的质地,虽然有着清凉的内涵,虽然有着别人不能忍受的失落与孤独,但他的血液是沸腾的,他的目光是坚定的,他的生命是不屈的。
(二)
我特别爱吃荠菜。无论做咸糊糊,包饺子,或者开水煮了凉拌吃,还是烧野菜汤,我都喜欢。同是荠菜,可我不喜欢吃塑料大棚里的,总感觉那是菜胎,没筋骨,是假冒伪劣,枉叫了荠菜的名字。后来我才明白,我喜欢的其实还是荠菜身上的味。那个味是严寒给的,是冬天给的,说到底,那是冬天的味!
父亲常对我说,什么都是有味道的。小时候我问,春天有味道嘛?父亲说有,咋没有呢!说着父亲递给我一把麦苗。父亲说,屏住气好好闻,你就会闻出春天的味。我接过麦苗仔细地闻,只闻到甜甜的、凉凉的麦苗的汁叶的气味,其他什么也没有。父亲对我的答案摇摇了头,只是说,你还小,你还闻不出麦苗的真正味道。我问父亲我什么时候能闻出来,父亲说,等你长大的时候。
如今我长大了,我知道了任何东西都是有味道的。我也明白,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和我说的每一句话也是有味道的,当然,我写的文章也是有味道的。我总是想让我的味道充满着花朵的芬芳,不要成为这个社会的污染和人们嗤之以鼻的对象。所以我夹着尾巴做人,认认真真的微笑,唯恐一不留神,自己那不好的味道坏了人们的心情。
父亲把荠菜递给了我,父亲说,荠菜如果不经过冬天,那叫草。只有经过了冬天,才能叫菜。是啊,不经霜冻,不经雪盖,不经风吹,荠菜是没有味道的,即使有,也是淡淡的,清清的,稀汤寡水的,经不起推敲的。只有经过了冬天,经过霜染雪压,她身上才会有那刚烈的、倔强的、清新的、甘凉的味道,那种味道让人感觉到坚强与韧性,承受与担当。那是男人的品性。
父亲对我说,想知道冬天的味道吗?那就闻一下荠菜,因为这是冬天的味道啊!
这时虽然有猎猎的寒风在刮,看着父亲那被风吹乱的头发和沧桑的笑容,我猛地感觉:父亲真是乡野冬天田埂上的一株任性的荠菜。
(实习编辑 王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