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人口红利减弱,中国技能短缺问题愈发突出,如何有效应对技能短缺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文章就雇主应对技能短缺的方式提出四个假设,并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劳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异质性技能短缺的需求侧形成机理与应对机制研究”(17BJY045),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产业升级驱动下珠三角技能短缺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机制研究”(GD16CYJ02),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对广州就业市场重塑研究”(2020GZYB52)资助,广东工业大学大湾区劳动力市场研究所的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红利减弱,中国技能短缺问题愈发突出,如何有效应对技能短缺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文章就雇主应对技能短缺的方式提出四个假设,并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中国雇主—雇员匹配数据追踪调查",采用Tobit模型考察了雇佣条件在改善技能短缺上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工资对技能短缺的影响并不显著,没有证据显示上调工资能改善企业的技能短缺问题,而签订长期劳动合同有利于缓解高技能劳动力短缺,强化在职培训和劳动保护有助于改善低技能劳动力短缺。本研究为破解技能短缺难题提供参考,企业应对技能短缺应因事
其他文献
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国不同部门市场化程度有所差异,劳动供给的部门异质性随之体现。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结合汉森门槛回归模型和劳动供给
在全球经济形势愈加严峻及中央实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的驱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基于常参数计量经济模型的研究忽略了不同经济时期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是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红利"和"制度红利"。文章基于2004-2018年中国286个城市数据,探讨了自由贸易试
文章定义技术生态位为企业技术能力相对位置和发展潜力,用以刻画竞争视角下企业技术能力全貌,在整合技术宽度和技术重叠度基础上,发展出"技术追随型""技术多样型""技术专长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