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学社 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载体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1_sheng2_wo3_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无疑是一出重头戏,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绝大多数学生对作文有畏难情绪。即便是一些优秀学生,遇到作文课,也总是面带愁容;对于那些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作文更像是一座不易攀登的高山。因此,有必要对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辟小学作文教学新的载体。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大量练笔扼杀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绝大部分的语文老师把作文教学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每课小练笔,每周写周记,希望通过大量的练笔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也不否认,离开了一定量的写作实践,就谈不上写作能力、写作水平的提高。但试想,仅仅有量的保证就够了吗?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有效的评价,练笔就成了一种形式,不仅徒增了学生的烦恼,还成了扼杀学生写作兴趣的杀手。这样的练笔,哪来质量可言?
  (二)闭门造车导致了学生情感的虚假
  目前的课堂作文教学中,孩子们总是围绕老师出的题目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这种近乎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学生的作文或七拼八凑,或无话可说,或假话连篇。孩子们因为缺乏生活的体验,作文内容显得苍白无力,毫无真实性可言。
  (三)过度指导限制了学生独特的思维
  新课程的单元作文,教材的要求较高,学生往往写不好。于是,老师不遗余力的引导、启发代替了学生的独立审题、选材与思考,把学生置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学生不是从生活中获得感知,萌发了想要表达的愿望,提笔写下自己的见闻与感受,而是带着老师的命题去“搜寻材料”。更有不少教师过度地用范文,使学生对写好作文更是缺乏自信:认为自己经历的事没有范文上的“有意义”而不敢选择,自己的语言没有范文上的“规范”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构思没有范文上的新颖而羞于动笔。过度的指导,使学生不能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大大限制了学生独特的思维。
  要改变这种作文教学的现状,必须从教学观念上予以根本的变革,而班级文学社正是改变这种僵化的、陈旧的习作教学的一种新载体。笔者尝试的班级文学社,就是择优录取有表达意愿的孩子,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轮流进行写作,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教师参与其中的批阅和评价,从而达到全班学生作文水平整体提高的一种新的习作形式。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班级文学社为小学的习作教学提供了新的载体。
  二、成立班级文学社的理论依据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关键在于他是否有强烈的表达意愿。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训练最惯用的手法就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然而遗憾的是缺乏创意、新意的命题,很难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而诸如周记之类的习作训练,教师又完全放任不管、听之任之。因此,尽管师生双方都费煞苦心,但收效甚微,甚至还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而班级文学社这种新的载体,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特别是文学社的成员是择优录取的,学生有一种自豪感。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写作的热情,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就会变被动为主动。
  (二)多主体评价是增强信心的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班级文学社正为习作多种形式的评价提供了载体。它可以变过去唯一的教师评价为多主体评价。在班级文学社的作文本上,除了教师进行评价以外,我们还可以让同学让家长也参与评价的过程。学生在完成作文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激励,更多的建议。这种多主体评价的方式是增强学生信心的动力。
  三、开展班级文学社活动的实践
  (一)建立合作小组是有效活动的前提
  1.建立小组
  班级文学社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小组的合作。笔者将有表达意愿的孩子在报名基础上进行择优录取,成立合作小组,每组四名同学,轮流完成周一至周四的作文。合作小组的建立也在成熟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
  A.自由组合
  开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自由组合,一般是寻找好朋友成立合作小组。在自由组合的小组里,大家都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建议。这样的组合形式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B.优良搭配
  由教师分配组内的成员,每个小组中的成员有优等生,有良好生。设计这样的组合形式,意图就是通过同伴互助,使良好生的写作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C.同水平同组
  优良搭配也有弊端,对于优等生来说缺乏竞争的环境,不能更上一层楼。因此,实行同水平同组,简单地说就是将写作好的学生分在一组,写作一般的学生分在一组。将同水平的同学安排在一组,使组员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也成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习作水平的一种好举措。
  D.随机抽取
  同水平同组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变得不那么公平,特别是良好生组合在一起的小组,对优等生组的成绩望尘莫及。因此,尝试了随机抽取组组的方式,将全班学生的名单分别写在小纸条上,每次随机抽取的四名同学即成为一个小组。这样构成的小组成员男女生搭配,优良结合,小组间的竞争会更加公平。
  应该说,不同的分组形式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笔者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在不断进行调整。
  2.推选组长
  分组以后,要求各组选拔一位热爱写作、工作责任心强、热心为同学服务、办事灵活的孩子做组长,组长的职责有:负责督促本组组员及时做好作文本的交接工作,确保每人每周都能写好一篇作文;可以为本组确定作文的主题,可以及时调整本组成员习作的顺序,解决竞赛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想办法扫除竞赛中的障碍;督促组员填写好目录以及订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3.设计组名
  在建立小组后,请学生为自己组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每个合作小组的组员发挥集体的智慧,纷纷设计组名,如:夜雨晴空、旗开得胜、冰菊物语、紫蝶冰情、冰湖秋月、行云流水、河西虎啸等,学生既感兴趣又自豪。这一过程也能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组名用最漂亮的字写在标签上,贴在封面的左下角。
  (二)明确活动要求是成功习作的保障
  建立合作小组后,如果就此放手让学生写作,那和写周记并无区别,教师还必须提出要求,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活动,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1.作文轮流撰写
  在写作前,教师强调要求:各组内组员依次轮流写作,每天一篇,内容、体裁不限,且必须在次日一早上交。在写作过程中,如有学生无话可写,笔者就引导他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掘材料,组内成员亦可为其出谋划策。
  2.评价采用星级制
  为鼓励学生,作文采用星级制打分。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数字本身说明不了孩子的具体学力成绩。”“学生不需要分数,因为分数会阻碍他们对知识的渴求,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使他们不能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学生完成习作后,笔者会根据完成习作的态度及习作的质量为他们打上“☆”,并写上激励性的评语,以期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3.习作进行定期交流
  讲评是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笔者特意将每周五晨读时间调整为习作交流与讲评的时间。对此,学生异常期待,期待自己的作文能进行交流。
  4.小组评比优胜
  为刺激合作小组之间的竞争,我们开展作文优胜小组的评比活动,评比出50%的优胜小组。评比结果公布在教室后墙的布告栏中,获胜小组的每位组员除了获得精神奖励外,还能得到一份小小的物质奖励。
  (三)实行奖励是激发兴趣的动力
  1.交流优秀作文(前面已有介绍)
  2.推荐到文学刊物
  对于优秀的作文,笔者会要求学生将它打印好发送到老师的邮箱。除了将作文刊登在《家校联系录》或学校的校园网中外,还会向文学刊物推荐。几年来,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有多名学生的习作在《城乡导报》《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创新作文》等刊物中发表。
  3.设立写作奖项
  笔者设置了 “班级小作家”“冰心文学奖”“班级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项。凡一年中班级文学社作文累计有8次获得六星级,就可以获得“班级小作家”的称号;如果在评上“班级小作家”后累计再有8次获得六星级,也就是合计有16次获得六星级,就可以获得“冰心文学奖”称号;在评上“冰心文学奖”之后,累计再有8次获得六星级,也就是说合计有24次获得六星级,并且有习作在刊物中发表,就可获得“班级诺贝尔文学奖”。
  4.出版“青柠文学社”专刊及学生个人专刊
  在成立“班级文学社”初,我们将班级文学社命名为“青柠文学社”。出版“青柠文学社”专刊,这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不竭动力。每学期的最后一个月,由班级文学社社长挑选出认真负责、文字功底相对较强的学生成立编委会,挑选出满意的作品进行编辑、排版、校对、出版,人手一份。对于特别努力,作文完成质量特别高的孩子,笔者为其出版作文专刊。
  总而言之,班级文学社使学生养成了时时处处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使自己的眼睛和大脑不断敏锐起来,使生活成了习作不竭的源泉。文学社的成立让学生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培养了小组成员团结合作的能力。它不失为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转化传统写作观念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载体。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写作是语文的关键,也是检验学生应用能力的综合标准,因此,我们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以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学生学习的好坏不仅是自身能力的体现,教师的能力也是关键。因此,教师自身也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要从学生和自身培养的两个方面入手,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多年教学经验,探讨提高语文作文教学课堂效率的重要方
小学阶段开展诵读经典活动,既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也适应了现阶段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更是提高语言文字在新时期重要性的有力尝试。让学生在“文化经典中熏陶,在诗的海洋中翱翔”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责任所在。诵读,历来广为人们所采用,古语就有“诗读百遍,其意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都强调诵读对获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经典诵读,变别人的成为自己的,是古诗文得到了传
一、 传统课堂教学中话语主体的话语权力特点    1.学生失语,教师拥有话语 “霸权”  教师讲、学生听,这是传统课堂的写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其主体意识更理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并在这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动机、兴趣、需要等对各种教育影响进行筛选、加工、吸收。同时由于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其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发展等需要成年人的引导,教师承担着教育学生的重任。然而在传
【摘 要】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游戏法使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运用游戏法在日常的作文写作中,使学生整个的写作过程更加轻松愉快。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初中 作文 游戏法  随着教育改革在各方面的不断推进,改革中明确要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敢于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教学目标上要从教会学生知识,向让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学生可以利用作文来表情达意,让自己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让理想和价值得到提升。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利用课堂实施情感教育呢?本文结合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作用教学现状,提出自己的可行意见,以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情感培养 实施策略  情感是心理要素之一,语文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