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运河故事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X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部聚焦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的原创动画《大运河奇缘》于2019年12月28日起在BTV卡酷少儿频道全国首播。该片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卡酷少儿频道原创出品,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动“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扶持的重点项目,全片精选了13个具有代表性的小故事,从有趣的细节着手,以小见大,展现大运河建设过程中涵盖的历史文化、民间故事和风土人情。《大运河奇缘》开播以来,在小观众中引发好评,无论是北京还是全国,收视逐步走高。这样一部26集、每集13分钟的动画片,由卡酷少儿的创作团队历时两年完成,付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辛苦与努力。本报专访该片主创,为您讲述《大运河奇缘》诞生背后的故事。
  【主创篇】
  《大运河奇缘》的主创团队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动画节目中心的年轻人组成,从前期剧本创作到后期制作完成,他们付出了两年的心血,甚至在外地一待就是半年。总导演李严也是2020年卡酷少儿动画春晚的总导演,他带领团队以严谨的创作精神、专业的制作水平,拍出了一部讲述运河故事、宣传运河文化的动画精品力作。
  2017年已立项先请各方面专家来上课
  “北京是大运河的北起点,与运河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传播运河文化,打造精品节目,展现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织辉映的宏阔与壮丽,展现新时代古运河的新风范,培育运河文化传播高地,是北京广播电视台自觉的文化担当。”这是BTV动画节目中心主任秦新春在《大运河奇缘》开播仪式上的讲话。
  正是因为这种文化担当,《大运河奇缘》早在2017年就已经立项。为了还原历史、拍出精品,主创团队邀请了备方面的专家组成顾问团,包括: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尹钧科,运河文化专家、人民日报高级编辑齐欣,运河文化研究所所长陈喜波,全程把关剧本创作及美术设计。第一步,就是给年轻的主创们上课。负责《大运河奇缘》前期剧本创作的导演李菲菲回忆道:“2017年,就在台里的会议室,包括运河历史、志学、水利等方面的四五位专家给我们讲课,讲自己对大运河的理解以及大运河的文化价值等。另外,我们又从网上买来好多有关大运河的书,还去西单图书大厦、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从中筛选可以用在剧本里的故事方向。”
  通过学习,主创团队对大运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惠河从我们台旁流过,楼下就是大运河北京段庆丰闸,对通惠河蓄水泄洪、通漕运粮曾起过重要作用。经过专家的讲解,我们对这条每天都能见到的河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作为‘活着的、流动着的人类遗产’,大运河离我们这么近,所以,动画片开篇的第一个镜头就从我们BTV大楼开始。”
  河南开封实地采风 《大运河奇缘》剧本创作之初,曾想过将重点放在大运河北京段的故事,但是在专家研讨会上,运河文化专家齐欣提出:大运河文化遗产是全线的,建议把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个历史河段都囊括其中,形成整个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宏大理论支撑。主创团队采纳了专家的意见,深挖运河沿岸的文化历史、民间故事,专门前往河南、天津等地采风,走遍大运河沿岸城摞城顺天门遗址博物馆、清明上河园、相国寺、铁塔等,探访了大运河沿线遗迹,为剧本撰写和美术设计提供了现实参考。
  在河南开封采风期间,河南省大运河、宋史等方面的专家为《大运河奇缘》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细节。他们讲述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图景,建议在剧情上集中展现当时的历史风貌,如体现丝绸之路对外文化交流的驼铃;在文化的延伸上,可加入同时期出现的中国四大发明之三:火药、印刷术、指南针……这些很好的建议,《大运河奇缘》的主创团队都采纳了,并将其用在了第23、24集《清明草色绿中川》中,这两集的故事就是《清明上河图》中画出的故事。另外,主创团队还在片中的汴河两岸增加了许多盛开的菊花。“菊花在《清明上河图》上是看不到的,但是历史资料里有记载,北宋时期汴河两岸都是菊花,我们就把这个细节加进了动画片里,让观众看到当时这里是一个菊花之乡,也是在表现运河两岸的水文和地理风貌。”负责《大运河奇缘》动画制作的导演杨瑒对这一细节印象深刻。
  剧本创作历时一年多
  经过反复揣摩、夯实细节,《大运河奇缘》的剧本创作历时一年多才最终完成。故事的主角是运河边长大的北京女孩凌雨菲,她与风雨雷花四位运河精灵一起穿越到不同的历史空间,开启保护运河的神奇之旅。“创作之初,我们找了五六十个大运河的故事点,经过筛选,最终确定了片里的13个故事。除了讲述运河历史,这部动画片还有一个文化的延伸。一是民俗故事的延伸,比如乾隆下江南的故事、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故事;二是常识的延伸,片中的凌雨菲吃着南方的大米,对南方竟然一年能产两次大米感到十分惊讶,这其实是给小朋友们普及水稻种植的常识;三是文化诗词的延伸,代入一些文化典籍或者跟运河相关的诗词。我们每一集的片名都是章回体,‘一支塔影认通州’出自清朝王维珍的诗《古塔凌云》,‘十里青山行画里’出自颐和园对联,‘过却瓜州杨柳树’出自宋朝李好古的词《清平乐·清淮北去》。这样的设计一是比较精练,二是能体现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总导演李严表示,除了历史文化,《大运河奇缘》还蕴含了环保的理念,“片中的反派黑沙,其实是人类对环境破坏和污染而滋生的产物,形成了威胁大运河命运的暗黑力量,它的前身其实也是运河精灵。主人公凌雨菲与运河精灵一起保护运河、对抗黑沙污染的过程,也隐喻着净化水域、清理河道,传达一种环保的理念。”
  四个精灵改了十几稿
  剧本完成后进入了动画制作阶段,首先要对几位主人公的形象进行设计。女主角凌雨菲是一位在北京运河岸边出生长大的北京小妞,爸爸妈妈在北京开炸酱面馆,这样的定位十分接地气。李菲菲告诉记者:“在专家研讨会上,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动画研究院副院长曹小卉老师提出建议:故事要强调北京味道和北京的传统文化,凌雨菲应该更贴近‘京片子’。后来我们就让凌雨菲成為了北京小姐,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切入点找的非常好。”这个北京小姐到底应该什么样?杨瑒和同事特意去北京的小学观察孩子们的状态,“我们发现大多数八九岁的北京女孩,都是扎一个高马尾,最后定稿的凌雨菲形象就是扎着高马尾、穿着校服,即使穿裙子也是利落的,运动感比较强,显得活泼灵动。”   除了凌雨菲,片中还有四个可爱的运河精灵,它们的诞生来源于主创团队的一次头脑风暴。杨瑒和同事对四个运河精灵的形象反复设计,一共改了十几稿。“每个精灵身上都有一点元素的体现,雷灵身上有雷电的标志,风灵身上有小翅膀,花灵身上都是花瓣,雨雪灵身上有水的颜色,雨雪互换的变身技能也很受小观众喜爱。”其中最为复杂的就是花灵和雨雪灵,“花灵每次运动,头上的花瓣都是动的,试过用计算机解算,但花瓣动起来特别不自然,最终全部是动画师手调。而雨雪灵的头发是流动的,通透感特别强。这两个精灵要花很长时间去修特效效果,才能保证她们跟其他精灵的互动不会穿帮。”
  官服胸前的补子都有据可考
  作为给孩子们看的大运河主题动画片,真实性要放在首位,杨瑒告诉记者:“片中有一些真实的历史人物,如:吴承恩、贺知章、曹雪芹等,他们的服饰都是有历史依据的。有专门的服饰专家给我们当顾问,根据史实记载的画像来设计,官员朝服胸前的补子都有服饰参考。作为动画形象,他们的设计是Q版的,但是服饰上一看就知道是哪个朝代的。还有片中涉及的一些水利设施,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专家也提供了大量的史实资料和文字资料,然后我们才去设计。像戴村坝、青龙闸,这些水利工程有简图,我们根据图的路线进行再创造。像《清明上河图》、白浮泉、积水潭、通州燃灯塔,这些都有图片。我们在片中做到了高度还原,还原度达到85%以上。”
  有据可考、有史实记载的要真实还原,不能确定的则要严谨呈现。“长江和运河在瓜州(今江苏扬州)交汇,运河水位高,长江水位低,船只如何从长江进入运河,就有一个升船机的概念。这个概念最早诞生在秦朝还是宋朝并不确定,可以确定的是高低水位两船相交时,古人已经有逆水行舟往上游去扯船的概念。在大运河专家不能完全确定升船机的年代和周围地理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在制作时避开了年代、避开了明显的高低水位的环境,通过台词介绍来给观众讲清楚这件事。”
  运河水的颜色都做出了不同
  《大运河奇缘》共制作了200多个角色模型、30个场景沙盘、213个道具模型,远高于一般动画片的制作水平。据杨瑒介绍,沙盘的搭建需要耗费很长时间,“比如最复杂的《清明上河图》,会建立一个水域加两岸加房子加植被的大沙盘,然后从中选取台本里涉及的区域,像表演《目连救母》的戏台、有很多场戏的一座桥,都会建得比较细致。而一些远景的部分就会进行简单化的处理。《清明上河图》的沙盘我们好几个人同时搭建,用了近两周的时间才完成。”
  运河场景在动画片中约占全篇场景的90%,为了区分不同历史时期的运河,连运河水的颜色和两岸植被的变化,杨瑒和同事们都做到了。“当没有明确环境标志的时候,就要通过水质的变化来体现年代的不同和运河状态的不同,水的反射、水的质感、水流动的方式、水的浑浊度清澈度都有变化,包括旁边的植被也会根据南北方的不同进行一些调整,比如京城的运河两岸栽种柳树多一些,外地的运河两岸就会采用一些别的颜色的植被,希望在视觉上让观众看出区别。
  《大运河奇缘》的动画制作历时7个月,大部分都是在大运河途经地——天津武清完威的。每一集不同的朝代背景,使得场景资产和人物资产共用性非常小,总导演李严带领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在武清昼夜奋战,高质量地完成了这部动画佳作,被BTV动画节目中心主任秦新春赞为“贴近少年儿童的审美情趣,是‘育新人’‘兴文化’的创新尝试”。
  【专家篇】
  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级编辑、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委会委员、中国邮政大运河主题邮局局长齐欣
  《大运河奇缘》项目组邀请了国内权威专家作为顾问团,共同对运河历史、经典事件、典故人物进行梳理,尤其对其中包含的水利设施结构、原理共同设计,进行把关。动画片制作完成后,专家们也给予了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
  齐欣:拍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
  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级编辑、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委会委员、中国邮政大运河主题邮局局长齐欣作为《大运河奇缘》的历史顾问,从传播运河文化的角度认为这部动画片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和成果。“大运河开始申遗的时候我就介入了,《大运河奇缘》的初始创作过程我也参加了。我觉得这部动画片饱含了对大运河的热爱,不只在讲知识、讲文化、讲中国故事,而是站在人类共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肩负着对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阐释责任。今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由福州市承办,这是继2004年在苏州举办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后,时隔16年又一次在中国举办世界遗产大会。《大运河奇缘》在探讨文化遗产与周边、大运河与生活等关系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体现出了我们自己的文化價值。”齐欣指出,作为文化遗产传播产品,光有感情不行,还得有水平。“需要具体把握既吸引孩子的兴趣又能兼顾大运河核心价值阐释的关系,这实际上是一个全新的智慧投入和创造过程,也是一个目前普遍存在的文创难题。《大运河奇缘》既坚持真实性,又有画面感,让人不只有艺术上的感受,还留出了文创的空间,拍摄出来的效果出乎我意料的好。我认为这部动画片在整个文化遗产题材的表述方面可以成为一个模板。”
  高薇华: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动画电影制片人高薇华
  题材独创性、立意深远性都开创了动画片创作的先河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动画电影制片人高薇华从动画创作的角度对《大运河奇缘》给予了高度评价,“这部动画片首次将跨越历史长河的大运河故事融入当代的动画形式,在题材挖掘、儿童心理的把握、故事创作和角色塑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是一部用心之作。作品挖掘了大运河建设过程当中所涵盖的历史文化、民间故事和风土人情,向少年儿童描绘了一幅跨越古今的大运河的文化图景,在题材的独创性以及立意的深远性方面都开创了动画片创作的一个先河。特别是将代表自然的风、雨、雷、花化身为一组有生命的精灵角色,少女与精灵的故事就是人与自然的故事,符合儿童心理认知,也巧妙地将环保的故事主题融入角色的故事之中。尤为突出的是片中动画形象的塑造,Q版精灵角色造型设计贴合儿童审美,有利于后续IP(知识产权)的持续开发。”   【故事篇】
  26集的《大运河奇缘》共讲述了13个故事,展现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本报选取了其中几个故事,带您感受大运河的文化魅力。先有皇木厂 后有北京城
  来源:第1、2集《京城辎重九州来》
  老北京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漂来的北京城。”这种说法可以追溯到元代,彼时大都的粮食、丝绸、茶叶、水果大部分都是依赖大运河从南方向京城运输。到了明代,建设北京城的砖石木料,亦是通过大运河运抵京城。受明代通惠河浅涩无法行船的局限,这些南方走大运河而来的物料被运到了张家湾卸载。随着不同材料的聚集,这里出现了各种以物料命名的厂,其中,皇木厂最为有名,俗话说“先有皇木厂,后有北京城”。明朝永乐帝时期,工部尚书宋礼在四川发现了一棵金丝楠木,辗转运到北京,堆放在皇木厂。永乐皇帝大喜,将其中最大的一棵封为神木,皇木厂因此又叫神木厂。
  郭守敬与白浮泉
  来源:第5、6集《鬼斧神工开通惠》
  白浮泉位于昌平龙泉山,传说白浮泉在龙泉山原来是一只小黑龙,小黑龙死后化身成了龙泉。据史料记载,元代忽必烈定都北京后,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缺少生活用水,二是大运河的漕运缺水,南方来的船只能在通州停泊卸货,再通过车载人背把貨物转运进城。元代的都水监郭守敬北上寻找水源,找到了白浮泉。他亲自勘测选线,开凿了一条引水渠道,引水渠沿北京山区边沿绕了一大国,接纳了无数山泉,最终把水引入城内,进入积水潭。
  七分朝天子 三分下江南
  来源:第9、10集《七分天子三江南》
  大运河山东段在公元1289年凿通后,由于济宁的地势比南旺低,往南旺方向分水因“水往高处流”,导致河道“常患浅涩”,过往漕船经常搁浅。南旺枢纽运用分水鱼嘴“浅涩”顿开,闻名世界的“心脏工程”在中国首次诞生。其上、下闸的联合运行实现了南北分水的定量控制,南北分水量相传是南流三成、北流七成,民间流传的“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也是由此而来。
  世界上最早的斜面升船机
  来源:第21、22集《过却瓜州杨柳树》
  京杭运河创造了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一个奇迹,它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库——洪泽湖;它综合地解决了蓄水、运河供水、冲沙、分水、防洪等多项水利需求;它使用了世界上最早的斜面升船机,其中最大的瓜州堰,以22头牛作为升船动力,实现长江中的航船进入苏北运河。
  【编后】
  用原创动画讲好中国故事
  卡酷少儿卫视作为上星频道,是北京广播电视台三台改革之后“3+N+1”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梦主题动画片《戚继光》、首部抗美援朝主题动画片《最可爱的人》,到去年9月北京冬奥会发布仪式上的吉祥物形象宣传片,再到这次首部聚焦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建设的《大运河奇缘》,卡酷少儿用一部部原创动画讲好了一个个中国故事。《大运河奇缘》的播出只是一个起点,正如BTV动画节目中心主任秦新春所说,“下一步,北京广播电视台还会继续用创新、融合、发展的思路做好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用真切的感受、独特的视角、诚挚的笔触和专业的镜头描绘大运河,创作生产传播大运河文化精品,以‘首都站位’,把新时代中国故事、运河故事、北京故事传播得更远、更广。
其他文献
“满满的回忆啊,从PC北京交通广播聊天室又到一直播再到微信再到听听,祝1039生日快乐”,“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也听着《一路畅通》出发了,虽然今天的风很大,但是顶风逆水我雄心在,为了实现我心中的目标,加油!”这些精彩的评论都是来自参加“北广听友节互动赢大奖”活动的网友。  2019年12月1日-12月31日,北京廣播电视台音频客户端听听FM策划的“北广听友节互动赢大奖”活动,携手北京广播七档顶级流量
期刊
本报讯(记者 程戈)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2019年12月29日晚,由北京广播电视台主办的“改·变·无止境”BTV2019美好生活盛典在京举办,通过“繁、花、胜、境、生”五个环节,带领大家去观察美好生活、品读美好生活、感受美好生活。盛典将于2020年1月11日20:13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播出。  繁——揭开大兴机场的设计奥秘
期刊
《中国梦365个故事》编导手记(七十八)  《雕刻时光》编导 朱嘉  1928年,在产生过钱穆、钱基博、钱钟书等国学大师的无锡钱姓家族中,又诞生了一位艺术大家——钱绍武。  家学的渊源,使得钱绍武从9岁开始便跟随家族中一位72岁的老姨公学习古文。老先生用考举人、秀才的那套办法来教他一每天早上起来,钱绍武要跪在一个小垫子上,面前的桌子上摆着本书,老先生则坐在钱绍武旁边,手里拿个红筷子。困了,老先生就
期刊
2019年12月28日下午,在紫竹院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二楼多功能教室里,一首动听的女声小合唱《中国的土地》,拉开了《最爱读书的人》第八期活动的帷幕。活动由北京广播电视报主办,金马腾达(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圣学图书馆、紫竹院地区“阅读+我书香紫竹”书友会共同承办。本期嘉宾是著名作曲家莎光。几十年来,她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深受大家喜爱的歌曲,许多著名歌唱家和著名歌手都演唱过她创作的歌曲。  让“北京
期刊
荧幕上他们是驰骋影坛的父子兵,生活中他们是亦师亦友的亲爷儿俩!杨立新、杨玏同框谈杨家那些事儿,杨玏被“逼婚”如何招架?父子俩互相深情告白,如果时光倒流杨立新最想做什么?杨玏最难忘的又是啥? BTV文艺《全能爸妈》一起走进“全能父子档”杨立新、杨玏的快乐生活。  父子的对唱中讲述自己的故事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杨立新、杨玏这对亲父子爷儿俩,不论是在舞台上还是生活中,都将这句话演绎得淋
期刊
2020年1月3日,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被授予“2019年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这已经是燕达养护中心自该奖项2017年设立以来连续两年获此殊荣。  “大国养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作为一项公益評选活动,连续两年青睐燕达“医养康相结合”养老模式,旨在表彰燕达在养老理念和模式创新、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需求、养老机构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养老服务管理水平、智能信息化养老服务、养老人才队
期刊
首钢园冬奥广场等三大片区、冬奥特色景观提升改造年内完成;苹果园交通枢纽明年底建成。  本报讯(记者李雪源)2020年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两年时间,石景山区作为冬奥组委机关驻地和重要赛区,正全力推进冬奥服务保障工作。在1月7日举行的石景山区“两会”新闻发布会上,石景山区委副书记、代区长李新提出,要加速推进冬奥场馆建设、完善城市基础建设、打造冬奥社区、开展全民冰雪运动,促进冰雪产业发展和体育交流合作
期刊
对于许多老北京人来说,把冬储大白菜抱回家,是冬天不可缺少的仪式感。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冬天餐桌上最常见的是大白菜、土豆、萝卜这“老三样”。如今,我们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冬储大白菜不再是家家必备,但不少商家依旧售卖冬储大白菜,不少市民也保持着购买的习惯。  吃的不是白菜,是历史、是文化  冬储大白菜由来已久。明代文人陆容在《菽园杂记》里写道:“京师每秋末,比屋腌藏以御冬。”也就是说,明代初期已经开始有
期刊
窗外风吹雪,室内翠意浓。近日,经过两个多月的升级改造,北京世园会植物馆重新开门迎客。适逢2020年的初雪降临,窗外皑皑的白雪与馆内生机盎然的各式绿植相映成趣,为市民展现出一幅别样的冬日奇观。  走进植物馆的温室展厅,仿佛走入了一座独属于植物的世外桃源,郁郁葱葱的绿植映入眼帘——大板根支撑着高大的青果榕,如擎天之柱一般矗立着,枯木成为一丛丛兰花的凭依,被美丽的花卉装点得缤纷绚丽、生趣盎然。强壮的气生
期刊
1月7日晚,2019-2020赛季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三、四名决赛第一场在光彩体育馆打Ⅱ向。这是北京女排新年的首场比赛,姑娘们干净利落地以3比O完胜对手,取得2020年开门红,三局的比分是:25:21、25:15、25:20。本场取胜之后,在三局两胜的季军争夺战中占得先机。  北汽女排主教练张建章表示,在无缘决赛之后,球队仍旧认真准备三四名的比赛,并且针对广东队的技战术打法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和布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