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护理过程工作质量监测的实施体会。方法针对2011年度与2012年度的消毒护理工作进行比较,以2011年度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对照组,2012年度实施护理过程工作的质量监测为观察组,比较两年临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以及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以及医院感染病例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供应室护理过程实施工作质量的监测,完善相关的管理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工作质量监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分工的顺利完成,又明显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供应室;质量监测;护理干预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供应室2011年度和2012年度的护理工作人员和护理质量安全为研究对象。其中护理人员中均为女性,共8人,年纪在23-43岁,文化程度:中专的3例、大专的3例、本科的2例。其中以2011年度的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为对照组,2012年的实施在护理过程工作质量监测为观察组,两组资料中的护士的基本资料与医院的临床情况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略),观察组实施在护理过程工作质量监测具体内容如下:
1.2.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减轻临床护士的负担,为临床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行结合讨论,更好的保障各项诊疗活动的顺利完成,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规范,科室内制定各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质量考核评价标准等,把具体的规范化管理进行细致化管理,分工明确[1]。完善各工作区的相关工作流程。建立基础技术操作标准,定期进行培训与考核。建立绩效考核的制度,定期进行考察,根据护理人员所在工作区域及工作量的大小、完成质量考核每位员工,实事求是的实行奖罚分明制度。
1.2.2成立护理质量监控组由供应室护士长、护师组成护理质量监控小组,设立分工负责,定期对科室护理安全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加强监控,做到护理质量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人抓的原则。提前监控对潜在不安全因素做到“四抓”与“三预”,四抓即抓易出差错的环节、抓易出差错的时间、抓易出差错的人员,抓易出差错的部门;三预即预查、预见、预防,如对无菌操作技术及各器械的灭菌效果进行规定性的预查,把差错控制在最小范围[2]。
1.2.3安全意识的岗前培训强化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其中以多种形式的方式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及相关应急预案处理方法等文件。对新入科的护士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对培训内容进行统一考核,确保个个过关,人人有责。树立科室护理以“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为主的观念。建立科室内护理缺陷登记本,所有出现的护理问题详细记录,并定期召开安全管理会,查找问题,分析安全护理形势,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3]。操作中,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原则,对高压消毒包进行监测灭菌效果并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等措施,确保护理工作的认真落实,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1.2.4護理服务的管理广泛征求临床一线的意见,及时了解和满足临床的需要。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和新项目不断应用于临床当中,要根据临床各科的专业技术不同,所应用的医疗器械也有所差异,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要及时到临床各科室了解物品使用的情况,做好供给物品调整的范围,并在科室准备的条件下满足临床各种需要。每天坚持做好下收下送工作,并根据临床科室的需要调整下收下送的时间。如科室及时需要时我们即刻下送到科室,以供临床及时使用。实施“诚信服务”。对全院各科室污染器械封闭回收中做到实数上报,如多出的主动联系科室退换,对消毒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相关科室,做合理的解决,服务始终贯穿诚实守信的理念。
1.3判定标准针对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抽取相同人数50名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统计对工作的满意度,两组进行比较。通过两年度发生医院感染例数的比例进行比较两组的医院感染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进行比较后,两年度临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医院感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供应室实施护理过程工作质量监测完善了科内分散管理到集中管理,优化了临床工作模式。采取各种管理措施针对护士进行护理培训,加强科室护士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强化护士具有责任感与岗位责任。将医院的感染发生率控制在最小发生率内,将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作为科室主要的科目进行培训学习[3]。强化各项操作的无菌化技术与本职工作的技术操作的全面应用。加强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黄行芝.五心工作法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12):891.
[2]孙孝芹.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9(17):829.
[3]杨艳芳.规范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0(14):425.
【关键词】供应室;质量监测;护理干预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供应室2011年度和2012年度的护理工作人员和护理质量安全为研究对象。其中护理人员中均为女性,共8人,年纪在23-43岁,文化程度:中专的3例、大专的3例、本科的2例。其中以2011年度的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为对照组,2012年的实施在护理过程工作质量监测为观察组,两组资料中的护士的基本资料与医院的临床情况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略),观察组实施在护理过程工作质量监测具体内容如下:
1.2.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减轻临床护士的负担,为临床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行结合讨论,更好的保障各项诊疗活动的顺利完成,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规范,科室内制定各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质量考核评价标准等,把具体的规范化管理进行细致化管理,分工明确[1]。完善各工作区的相关工作流程。建立基础技术操作标准,定期进行培训与考核。建立绩效考核的制度,定期进行考察,根据护理人员所在工作区域及工作量的大小、完成质量考核每位员工,实事求是的实行奖罚分明制度。
1.2.2成立护理质量监控组由供应室护士长、护师组成护理质量监控小组,设立分工负责,定期对科室护理安全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加强监控,做到护理质量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人抓的原则。提前监控对潜在不安全因素做到“四抓”与“三预”,四抓即抓易出差错的环节、抓易出差错的时间、抓易出差错的人员,抓易出差错的部门;三预即预查、预见、预防,如对无菌操作技术及各器械的灭菌效果进行规定性的预查,把差错控制在最小范围[2]。
1.2.3安全意识的岗前培训强化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其中以多种形式的方式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及相关应急预案处理方法等文件。对新入科的护士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对培训内容进行统一考核,确保个个过关,人人有责。树立科室护理以“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为主的观念。建立科室内护理缺陷登记本,所有出现的护理问题详细记录,并定期召开安全管理会,查找问题,分析安全护理形势,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3]。操作中,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原则,对高压消毒包进行监测灭菌效果并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等措施,确保护理工作的认真落实,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1.2.4護理服务的管理广泛征求临床一线的意见,及时了解和满足临床的需要。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和新项目不断应用于临床当中,要根据临床各科的专业技术不同,所应用的医疗器械也有所差异,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要及时到临床各科室了解物品使用的情况,做好供给物品调整的范围,并在科室准备的条件下满足临床各种需要。每天坚持做好下收下送工作,并根据临床科室的需要调整下收下送的时间。如科室及时需要时我们即刻下送到科室,以供临床及时使用。实施“诚信服务”。对全院各科室污染器械封闭回收中做到实数上报,如多出的主动联系科室退换,对消毒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相关科室,做合理的解决,服务始终贯穿诚实守信的理念。
1.3判定标准针对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抽取相同人数50名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统计对工作的满意度,两组进行比较。通过两年度发生医院感染例数的比例进行比较两组的医院感染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进行比较后,两年度临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医院感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供应室实施护理过程工作质量监测完善了科内分散管理到集中管理,优化了临床工作模式。采取各种管理措施针对护士进行护理培训,加强科室护士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强化护士具有责任感与岗位责任。将医院的感染发生率控制在最小发生率内,将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作为科室主要的科目进行培训学习[3]。强化各项操作的无菌化技术与本职工作的技术操作的全面应用。加强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黄行芝.五心工作法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12):891.
[2]孙孝芹.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9(17):829.
[3]杨艳芳.规范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0(1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