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或中耳胆脂瘤合并面瘫手术治疗结果分析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外伤或中耳胆脂瘤合并面瘫的临床特点与术后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8例外伤性面瘫(包括23例颞骨骨折面瘫、5例医源性面瘫)和17例中耳胆脂瘤合并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研究其临床特点与治疗结果,以House-Brackmann(H-B)分级法作为疗效评估标准,并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

①23例颞骨骨折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术,术后2~7个月以内恢复至H-BⅠ~Ⅱ级19例(82.6%)、Ⅲ级4例(17.4%);5例医源性面瘫,其中3例行面神经减压术,术后2~3个月以内恢复至H-BⅠ级,另外2例行耳大神经-面神经移植术,术后6~7个月面神经功能恢复至H-BⅢ级。17例中耳胆脂瘤合并面瘫,行乳突根治成型及面神经减压术,术后1~6个月以内恢复至H-BⅠ~Ⅱ级16例(94.1%)、Ⅲ级1例(5.9%)。②面瘫病程2个月以内者术后恢复效果优于超过2个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本组外伤或中耳胆脂瘤合并面瘫患者,2个月以内手术者可获得较好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报道断指再植术中或术后出现顽固性血管痉挛的护理体会。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处理术中或术后出现顽固性血管痉挛的断指再植23例,其中术中反复出现或持续血管痉挛11例,给予血管外膜下点滴罂粟碱或利多卡因针等后,重新吻合血管。术后血管危象12例,均于30 min内发现并及时告知值班医师或主管医师,经积极的保守治疗及精心护理。结果术中出现的11例血管痉挛中有6例经处理后解除血管危象
目的探讨胫前或胫后血管无法利用的情况下将膝降动脉作为受区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经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定位,应用吻合膝降动脉和大隐静脉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外露的患者,其中男4例,女3例,皮瓣面积18.0 cm×8.0 cm~38.0 cm×8.0 cm,供区均直接缝合。定期进行随访
目的探讨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7年4月,对14例足部伴骨外露的软组织缺损患者清创后行VSD处理,二期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切取皮瓣面积7.5 cm×5.5 cm~12.5 cm×9.5 cm。术后定期随访,分析和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13例皮瓣全部成活,有1例皮瓣远端出现0.5~1.5 cm坏死,经换
目的探讨游离微小趾侧方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我科运用游离微小趾侧方皮瓣修复指腹缺损25例,示指9例,中指12例,环指4例,缺损面积1.2 cm×2.0 cm~0.8 cm×1.2 cm。术后定期进行随访。结果2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1例部分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供区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2~4年,皮瓣肤色接近正常,指腹饱满逼真,质地及外形良好,
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采用腓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缺损面积3.5 cm ×4.0 cm~6.0 cm ×8.5 cm,均伴有肌腱及骨质外露。术前采用CDS探测仪确定穿支点,以此点为皮瓣旋转点,设计腓动脉踝上穿支皮瓣,切取皮瓣面积4.0 cm ×5.0 cm~8.0 cm ×10.5 cm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局部组织中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动态变化的敏感性和可行性。方法从2008年6月至10月,选用6只成年雄性恒河猴,模仿临床腓骨瓣的制备方法,制备恒河猴腓骨瓣,依次夹闭动脉、静脉以及动、静脉同时夹闭,建立腓骨瓣动脉、静脉以及动脉和静脉全栓塞模型,利用第三代近红外光谱血氧监测仪(TSAH-100)对腓骨瓣局部脱氧血红蛋白(cHb)、含氧血红蛋白(cHbO2)和血氧饱和度(rSO2)进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回植术治疗全手皮肤脱套伤的术后护理。方法对1999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6例全手皮肤脱套伤患者,采用吻合血管的回植术,将脱套皮肤进行回植,手掌、手背皮肤予轻加压包扎。术后给予精细化的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手指血液循环、动态观察皮肤成活及伤口愈合情况,运用早期康复及系统的康复治疗理念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康复,出院后门诊定期随访或给予相应的康复指导。结果术后15例回植脱套皮肤完全成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旋转点的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从2012年9月至2016年12月,对11例双侧上肢灌注标本进行解剖,观测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布和动脉吻合情况。设计拇指桡背侧皮瓣,以掌指关节以近、拇指近节基底、拇指近节远端不同穿支点为旋转点,修复拇指缺损。结果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在鼻烟窝处起始于桡动脉主干,起始外径为(0.68±0.26)mm,斜穿拇短伸肌腱深层后走行于伸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3~62岁,平均42岁。其中,胫前软组织缺损5例,胫后软组织缺损6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9.0 cm×5.0 cm~32.0 cm×12.0 cm,创面重度污染,在急诊下行清创探查加VSD处理,术后7~14 d后予以游离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