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低年级儿童正是智力,思维,以及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加上现在孩子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接收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因此,如果从低年级加强对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对孩子的成长将大有裨益。下面就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谈谈我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亲近孩子,做一个有亲和力的老师
1、多一个伙伴。口语交际的课堂应该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更应该是口语交际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交际的对象,合作的伙伴。师生共同创造和谐的交际情境。在交际过程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应对和纠正在交际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抓住机会,加以引导。善于抓住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加以应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语言,培养了能力以及自身文明的素养。
2、多一份鼓励。口语交际是个多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情感态度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赞赏和鼓励。“你是第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孩子,你真棒!”“你真爱动脑筋。”“你的知识真丰富!”“你用的这个词真形象。”老师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愉悦的情绪,久而久之学生便消除了心理障碍,愿意发言的孩子肯定越来越多。孩子们在表达自己看法的时候能够充满自信,思维也越来越灵活,如果孩子在发言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老师也应和蔼地婉转地提出不同看法,带领学生一同思考,保护学生参与交际的积极性。
3、多一个视角。《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多彩的,是充满想象力的,孩子观察事物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迥异于我们成人的。在我上过的《狐狸和乌鸦》一课中,我让学生谈谈对狐狸和乌鸦的看法。有一位学生就说道:狐狸真聪明,它试了一次没有成功,它并不放弃,继续努力,最终吃到了乌鸦嘴里的肉。这位学生从狐狸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奸诈,狡猾。站在狐狸的角度,我们也能看到一种做事的态度,那就是坚持。我很认同他的看法,正如西方的一个谚语“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像这样的孩子,我们除了拍手称赞还要做什么呢?
4、多一点童心。中国有句古训: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接受老师的教育。孩子都有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我们在跟孩子接触的时候,不妨也“变成”孩子,只有深入学生的心灵才能了解他们,所以我们在跟学生接触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儿童化的语言,多一分童趣,多一点幽默,比如: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时,笔是要握紧的,于是在孩子写字时,我随机抽一抽孩子的笔,一开始有孩子的笔被我抽出来,我笑着说:“被我拿到了吧!”孩子也笑了,他一定会觉得老师在跟他开玩笑,但也把手中的笔握得更紧了,姿势也坐得更端正了,这样的教育我想孩子更愿意接受,再比如:学生在练习书上的口语交际小熊猫借文具。我总结道:这真是一只助人为乐的小猴和粗心大意的小熊猫,谁还愿意当一当这只小猴和小熊猫。学生表演的积极性很高。具有一颗童心的老师孩子更愿意亲近,更加喜欢这样的老师。
二、创设情境,让口语交际简单灵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李吉林老师也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课本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造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营造愉快、和谐地交流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情动而辞发”,想说敢说乐说,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让学生充满口语交际的兴趣和积极表达的欲望,逐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多媒体渲染,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表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利用现代化教学,已成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课堂上利用唯美的图像,悦耳的声音,创设出有声有色的情境,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学生很快就能融入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如
2、语言渲染,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教师可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主题,描述画面,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如:在《沉香救母》(二)一课中,我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他走遍了千山万水,一路上受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想一想他还会遇到哪些困难?比如,夜里很冷他會怎样呢?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积极思考,畅所欲言。有学生说,他会感冒的,可他头再疼,再难受都不会放弃的,还是继续赶路去解救妈妈。有学生说森林里有许多凶猛的野兽,沉香会有生命危险的。学生们的思维越表达越开阔,积极发言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课堂实现了从“要我说”到“我要说”的教学氛围,真正达到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3、实物呈现,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或是写话练习时,教师可借助实物创设情境,正像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低年级的孩子正是如此,他们的智能正处在发展阶段,直观形象的实物呈现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及便于孩子对实物进行观察。例如:在练习中有一项口语交际训练,写一种你最爱吃的水果,当我把一个黄黄的大香蕉拿上来的时候,孩子都十分高兴,在我的点拨之下,学生能够有条理的对香蕉进行描述。从孩子的表现中我能够感受到孩子想说乐说的心情。
口语交际能力对孩子的一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从低年级就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听到孩子们能大胆,流畅地说话甚至是奇思妙想,妙语连珠的回答时,我尤为替孩子们高兴,相信经过学习和训练,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更为出色。
一、亲近孩子,做一个有亲和力的老师
1、多一个伙伴。口语交际的课堂应该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更应该是口语交际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交际的对象,合作的伙伴。师生共同创造和谐的交际情境。在交际过程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应对和纠正在交际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抓住机会,加以引导。善于抓住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加以应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语言,培养了能力以及自身文明的素养。
2、多一份鼓励。口语交际是个多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情感态度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赞赏和鼓励。“你是第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孩子,你真棒!”“你真爱动脑筋。”“你的知识真丰富!”“你用的这个词真形象。”老师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愉悦的情绪,久而久之学生便消除了心理障碍,愿意发言的孩子肯定越来越多。孩子们在表达自己看法的时候能够充满自信,思维也越来越灵活,如果孩子在发言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老师也应和蔼地婉转地提出不同看法,带领学生一同思考,保护学生参与交际的积极性。
3、多一个视角。《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多彩的,是充满想象力的,孩子观察事物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迥异于我们成人的。在我上过的《狐狸和乌鸦》一课中,我让学生谈谈对狐狸和乌鸦的看法。有一位学生就说道:狐狸真聪明,它试了一次没有成功,它并不放弃,继续努力,最终吃到了乌鸦嘴里的肉。这位学生从狐狸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奸诈,狡猾。站在狐狸的角度,我们也能看到一种做事的态度,那就是坚持。我很认同他的看法,正如西方的一个谚语“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像这样的孩子,我们除了拍手称赞还要做什么呢?
4、多一点童心。中国有句古训: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接受老师的教育。孩子都有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我们在跟孩子接触的时候,不妨也“变成”孩子,只有深入学生的心灵才能了解他们,所以我们在跟学生接触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儿童化的语言,多一分童趣,多一点幽默,比如: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时,笔是要握紧的,于是在孩子写字时,我随机抽一抽孩子的笔,一开始有孩子的笔被我抽出来,我笑着说:“被我拿到了吧!”孩子也笑了,他一定会觉得老师在跟他开玩笑,但也把手中的笔握得更紧了,姿势也坐得更端正了,这样的教育我想孩子更愿意接受,再比如:学生在练习书上的口语交际小熊猫借文具。我总结道:这真是一只助人为乐的小猴和粗心大意的小熊猫,谁还愿意当一当这只小猴和小熊猫。学生表演的积极性很高。具有一颗童心的老师孩子更愿意亲近,更加喜欢这样的老师。
二、创设情境,让口语交际简单灵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李吉林老师也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课本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造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营造愉快、和谐地交流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情动而辞发”,想说敢说乐说,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让学生充满口语交际的兴趣和积极表达的欲望,逐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多媒体渲染,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表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利用现代化教学,已成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课堂上利用唯美的图像,悦耳的声音,创设出有声有色的情境,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学生很快就能融入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如
2、语言渲染,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教师可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主题,描述画面,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如:在《沉香救母》(二)一课中,我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他走遍了千山万水,一路上受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想一想他还会遇到哪些困难?比如,夜里很冷他會怎样呢?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积极思考,畅所欲言。有学生说,他会感冒的,可他头再疼,再难受都不会放弃的,还是继续赶路去解救妈妈。有学生说森林里有许多凶猛的野兽,沉香会有生命危险的。学生们的思维越表达越开阔,积极发言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课堂实现了从“要我说”到“我要说”的教学氛围,真正达到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3、实物呈现,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或是写话练习时,教师可借助实物创设情境,正像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低年级的孩子正是如此,他们的智能正处在发展阶段,直观形象的实物呈现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及便于孩子对实物进行观察。例如:在练习中有一项口语交际训练,写一种你最爱吃的水果,当我把一个黄黄的大香蕉拿上来的时候,孩子都十分高兴,在我的点拨之下,学生能够有条理的对香蕉进行描述。从孩子的表现中我能够感受到孩子想说乐说的心情。
口语交际能力对孩子的一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从低年级就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听到孩子们能大胆,流畅地说话甚至是奇思妙想,妙语连珠的回答时,我尤为替孩子们高兴,相信经过学习和训练,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更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