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师工作的策略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d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注重加强教师自身建设
  1.知识渊博
  教师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幽默的谈吐,会令学生由衷钦佩,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在无形中树立起教师的威信。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出色的任课教师,对所教学科有精深的研究和全面的把握,并能把所把握的知识准确、系统、科学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同时,还要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从而在他们的心目中树立起高大的教师形象。
  学生是教师的劳动对象,教师的事业始终与学生联系在一起,教师的生命历程是伴随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走完的。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它蕴藏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神圣事业的执着追求、教师的天赋和教育智慧、教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宽阔的胸怀。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人格崇高
  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刻薄、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学生,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同时,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这样有助于教师威信的建立。
  教师要用爱心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的特长、爱好及家庭状况、学习状况、同学之间的关系、与任课教师的关系要了如指掌,当他们的情绪发生变化或遇到重大问题时,及时与学生沟通,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诚心和爱心感染学生。教师用情感管理与沟通的方法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爱,不仅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更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
  3.注重研修
  校本研修的本质是以校为本,就是指将教学研究的重心放在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力军,以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水平为目的。它摒弃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注重学科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注重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和修正。
  校本研修可以为青年教师提供有力的学习环境和智力支持,教师只要走“教、思、研”的道路,开展切实有效的行动研究,就能使平时的一线教学工作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高度。
  4.树立威信
  当今世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正在形成高潮。伴随着“知识爆炸”,知识陈旧率也在加快。这种情形的出现向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必要的问题: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通过在职进修来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渊博知识也是威信提高的重要的内在因素。
  二、重视在班级管理中提升自我
  班集体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班风的好坏决定每个学生的命运,也是取得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条件。它有利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有利于全体同学齐心协力,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都在为振兴自己的班级而尽职尽责;也有利于同学之间开展友谊竞争———比学习,比进步,比工作,比责任心,比胸怀,比能力,比创造力等。
  1.着力培养、放手使用课代表
  一名优秀教师的成功课堂必须有课代表作为联系教师与学生的桥梁,作为教师的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育引导学生明确“个人”和“班集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班集体的命运决定每一个人的前途命运。班集体搞好了,学生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然后个人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要融洽,要互相信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不是警察与小偷。教师在处理班级事务和学生矛盾时要做到公正、公平,不要有任何的偏向性和主观性。教师对于学生的关心不只是学习方面,还应该了解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状况,并且适时给予生活上的关心。
  重视转化问题学生,转化问题学生需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形式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况且其转变也是反反复复的。为此,教师在转变“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要充满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同时,教师在转变过程中对学生要有爱心,生活上要多关心,处理矛盾要当心,做思想工作要细心。
  3.处理好教师和家长的关系
  学生走进校门,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往就开始了,其中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最多。在交往过程中,教师只有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得到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才能在对学生的施教过程中达成一致,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和家长之间需要很好的沟通和交流。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不应该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家长做得不好,而应该和家长做好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全面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并且能够做到对症下药,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帮助。
  4.处理好与其他任课教师的关系
  首先,要主动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大多数学生不怕任课教师,在班主任面前和在任课教师面前表现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对学生表现的两面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多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全面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对学生才能做出恰当的评价,思想教育才有针对性。多与任课教师联系,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有利于形成坚强有力的教师集体。
  其次,要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积极学习不断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快乐地发展。
  “终身学习”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和修养的时代要求。眼光有多远,舞台就有多大。读书,学习是教师进步的不竭动力。“活到老,学到老”是对每一名教师的永恒要求。所以,教师要有世界眼光,时尚心态,一直学习,要把“终身学习”记于心,见于行。让学习这条清甜溪流,滋润心田,启迪心智,完善人生。
其他文献
一、通过“阅读———识图———释疑”,追求互动与思考  高中生物教学有关的内容,包括课本、练习、课外阅读材料,其信息呈现方式多样,不同的信息呈现方式自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阅读指导以及识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高效率地同化知识,进而发展能力。可以说,“阅读———识图———释疑”是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标志,它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和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设校园整体育人氛围、引导师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环境文化与校园理念文化的有机整合可以从以下三个途径来实现:原有的校园景观中融合、嫁接、移植校园理念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通过校园景观这个物化载体呈现;基于学校积淀的学校精神、核心价值观需求,创造性地开发校园景观并创生新的校园理念文化。以下笔者对实新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若干细节做一解
人的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如果把生命看作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身心自然发展都具有连续性;但就局部生命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而言,在精神生命的发
中国今天的教育学离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预言“教育学:研究人的全面生长与发展、形成和塑造的科学,可能成为未来社会最主要的学科”川的理想还有很大差距!个中缘由,见仁见智。但
前段时间,笔者对区内部分学校进行了教育科研工作例行检查,特别是对教师主持的区级及以上规划课题给予了重点关注。检查中,笔者发现一些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研究质量不
农业高职高专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只有科学定位,深化改革,健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推行"双证书"制度,建立起产学研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树立起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
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教与学双边“互动”的实现过程,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主动发展。
教育,要多设计些让学生向善的惊疑,这是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次,他发现一个男同学王友拾起一块泥块想砸另一个同学,他及时制止了,并让他下午放学后来校长室一趟。正当王友战战兢兢地准备挨训时,陶行知却掏出了一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陶行知随之又掏出一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
本文在分析女大学生消极对待体育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女大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