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摄影艺术鉴赏指的是人们对一幅摄影艺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从艺术审美心理的尺度、要求和观点来衡量,以达到鉴别摄影作品的优势,然后在鉴赏的基础上深化感受的认识。通过欣赏艺术摄影作品可以陶冶情操,得到美的享受和震撼。作者从一个摄影工作者的角度阐述了如何通过鉴赏摄影艺术的完美来体会摄影作品中精美的印片、深邃的内涵、完美的构图和无尽的美学意境。
关键词:摄影艺术;审美过程;审美对象;审美感受;差异特性
摄影以其独到的光影语言,开拓了一片表情达意的新天地,使当今的历史成为影像的历史。摄影如年轮,给予人们心灵的启迪,使人们观察、琢磨所处的时代与环境,定格、再现人类对美的永恒追求。几年来在学校的摄影工作中作者不断摸索,总结了一些对摄影艺术作品的鉴赏体会。
一、对摄影艺术鉴赏的认识
摄影工作者要用照相机的镜头来记录世界,用摄影者的眼睛来选择对象,更要运用艺术家的眼光来发掘内涵。摄影艺术的鉴赏一般表现在基本造型因素(构图)、技术技巧(用光)、艺术表现方法和主体思想等几个方面。就摄影艺术作品而言,在忠实地去表现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本人认为摄影鉴赏的审美过程可从新、奇、美、巧四个方面去深入地探索。
新,即从摄影艺术角度去看被欣赏的摄影艺术作品是否有创新,是否有新意,其中包括新题材、新角度、新方法、新构思等等。一切景象以“新”的形象创意出现,这对欣赏者赏析摄影艺术作品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奇,即要看被欣赏的摄影艺术作品是否与众不同,是否出于意料之外,让人惊奇。在摄影艺术作品中,“奇”主要是通过角度的特殊选择、镜头的夸张变换、画面的奇特组合等手法体现出来的,当然也有相当数量的摄影艺术作品所取的题材本身就很奇特。“奇”往往在令人惊异之后,能有效引发欣赏者对摄影艺术作品的分析、思索,以求得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这对启发摄影艺术作品鉴赏的审美思维有相当明显的作用。
巧,即要看被欣赏的摄影艺术作品是否出于异乎寻常的精确,精确到让人惊艳、不可想象、难以置信的程度。这里包括瞬间捕捉的“巧”,画面结构的“巧”,光线运用的“巧”,构思取材的“巧”等等。“巧”让欣赏者更多的去理解作者的智慧和情感感受,更多的去理解经过精心组织的形式所体现出更多的审美价值。一件能够流芳百世的摄影艺术精品,其中一定包含着能够长久地感动人的因素,这正是能有效地激发欣赏者对审美特性的兴趣,加深对摄影艺术作品的理解。
美,即要体会被欣赏的摄影艺术作品是否能够让我们从中得到愉悦和宽慰。用光影艺术形式创造的美,一方面給欣赏者提供摄影艺术上的享受,另一方面也是体现摄影艺术作品内容的丰富。对美的分法也有很多种,比如从美的属性上还可分为崇高的美、悲剧的美、阳刚的美、阴柔的美等等,这些美都是使欣赏者有一种震撼,有美感的生命体验。
二、摄影艺术鉴赏的心理
摄影艺术的鉴赏,是鉴赏者通过摄影艺术照片的影调、构图、线条、色彩、形态等外部形式,在视知觉感受中来具体认识摄影艺术形象,体会摄影作品所蕴含的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理智的满足和感情的愉悦。因此,摄影艺术鉴赏是以摄影艺术照片为审美对象的一种复杂的特殊审美心理过程。
审美心理过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感情色彩的、严格按照科学逻辑进行的抽象思考,思考的结果也是抽象的概念;另一种是包含着个体面对客观的艺术对象所产生的联想或思考,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紧密结合形象,侧重感情用事,强调外界对人的心理感受,如此得出的结果也是富有感情色彩的个体审美体验。
三、摄影艺术鉴赏的差异特性
大自然的光怪陆离,个人经历、素质和修养的各不相同,导致了人们在欣赏同一幅摄影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审美感受也不尽相同。而即便是同一个人在面对同一幅摄影艺术作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可能产生不同审美感受,这就是摄影艺术鉴赏中的个性差异性。摄影欣赏的差异性主要有如下表现:
审美判断能力的差异性。许多人尽管经常进出画廊之间,并收集了大量有关摄影艺术作品的资料,但未必就能透彻理解、准确分析这些优秀作品,这是因为他们在理解摄影大师们的杰作时并没有掌握摄影艺术的美学原理,所以也就没能超出形式美的最一般范畴。而摄影艺术的鉴赏者则能深入细致地研究,从摄影艺术美学角度,更深层次的去分析理解作品的内涵,这些是摄影艺术欣赏者本身的差异性。要想缩小这种差异,就需要通过个人的生活实践和审美活动,特别是多参加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使自己在审美判断能力得以提高。
感情色彩的差异性。欣赏者在欣赏摄影作时不同的感情色彩,同样会对审美欣赏的个性差异有一定影响。当一个欣赏者心境处于开朗愉快时,往往持有肯定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在欣赏摄影艺术作品时,会感到它很美,同时会产生更为强烈的愉悦的情感。反之,当一个欣赏者心境处于忧郁悲伤时,容易持否定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在欣赏同样的摄影艺术作品时,就很难会感受到它的美,同时也很难产生愉悦的情感,这二种情绪体验差异可以很大。
笔者认为,摄影艺术的鉴赏既是一个审美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情发展的过程。有关摄影中的心理学还有诸如摄影作品的欣赏心理、被摄对象的心理等很多内容。只要摄影者和欣赏者都具备了艺术家的能捕捉自然真谛和透视内心精彩的“第三只眼睛”,那么也就有了独到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那么,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将会被点缀得更具有美的感染力,更具有时代的活力,为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留下美好的回忆。
参考文献:
[1] 瓦尔坦诺夫(著).《摄影的特性与美学》.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
[2]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著).《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0修订版.
[3] 斯蒂尔曼(编).《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4] 陈勃(编).《陈复礼摄影佳作欣赏》.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5] Bruce Bambaum(著).《摄影的艺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6] Michael Freeman(著).《照片的本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关键词:摄影艺术;审美过程;审美对象;审美感受;差异特性
摄影以其独到的光影语言,开拓了一片表情达意的新天地,使当今的历史成为影像的历史。摄影如年轮,给予人们心灵的启迪,使人们观察、琢磨所处的时代与环境,定格、再现人类对美的永恒追求。几年来在学校的摄影工作中作者不断摸索,总结了一些对摄影艺术作品的鉴赏体会。
一、对摄影艺术鉴赏的认识
摄影工作者要用照相机的镜头来记录世界,用摄影者的眼睛来选择对象,更要运用艺术家的眼光来发掘内涵。摄影艺术的鉴赏一般表现在基本造型因素(构图)、技术技巧(用光)、艺术表现方法和主体思想等几个方面。就摄影艺术作品而言,在忠实地去表现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本人认为摄影鉴赏的审美过程可从新、奇、美、巧四个方面去深入地探索。
新,即从摄影艺术角度去看被欣赏的摄影艺术作品是否有创新,是否有新意,其中包括新题材、新角度、新方法、新构思等等。一切景象以“新”的形象创意出现,这对欣赏者赏析摄影艺术作品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奇,即要看被欣赏的摄影艺术作品是否与众不同,是否出于意料之外,让人惊奇。在摄影艺术作品中,“奇”主要是通过角度的特殊选择、镜头的夸张变换、画面的奇特组合等手法体现出来的,当然也有相当数量的摄影艺术作品所取的题材本身就很奇特。“奇”往往在令人惊异之后,能有效引发欣赏者对摄影艺术作品的分析、思索,以求得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这对启发摄影艺术作品鉴赏的审美思维有相当明显的作用。
巧,即要看被欣赏的摄影艺术作品是否出于异乎寻常的精确,精确到让人惊艳、不可想象、难以置信的程度。这里包括瞬间捕捉的“巧”,画面结构的“巧”,光线运用的“巧”,构思取材的“巧”等等。“巧”让欣赏者更多的去理解作者的智慧和情感感受,更多的去理解经过精心组织的形式所体现出更多的审美价值。一件能够流芳百世的摄影艺术精品,其中一定包含着能够长久地感动人的因素,这正是能有效地激发欣赏者对审美特性的兴趣,加深对摄影艺术作品的理解。
美,即要体会被欣赏的摄影艺术作品是否能够让我们从中得到愉悦和宽慰。用光影艺术形式创造的美,一方面給欣赏者提供摄影艺术上的享受,另一方面也是体现摄影艺术作品内容的丰富。对美的分法也有很多种,比如从美的属性上还可分为崇高的美、悲剧的美、阳刚的美、阴柔的美等等,这些美都是使欣赏者有一种震撼,有美感的生命体验。
二、摄影艺术鉴赏的心理
摄影艺术的鉴赏,是鉴赏者通过摄影艺术照片的影调、构图、线条、色彩、形态等外部形式,在视知觉感受中来具体认识摄影艺术形象,体会摄影作品所蕴含的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理智的满足和感情的愉悦。因此,摄影艺术鉴赏是以摄影艺术照片为审美对象的一种复杂的特殊审美心理过程。
审美心理过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感情色彩的、严格按照科学逻辑进行的抽象思考,思考的结果也是抽象的概念;另一种是包含着个体面对客观的艺术对象所产生的联想或思考,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紧密结合形象,侧重感情用事,强调外界对人的心理感受,如此得出的结果也是富有感情色彩的个体审美体验。
三、摄影艺术鉴赏的差异特性
大自然的光怪陆离,个人经历、素质和修养的各不相同,导致了人们在欣赏同一幅摄影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审美感受也不尽相同。而即便是同一个人在面对同一幅摄影艺术作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可能产生不同审美感受,这就是摄影艺术鉴赏中的个性差异性。摄影欣赏的差异性主要有如下表现:
审美判断能力的差异性。许多人尽管经常进出画廊之间,并收集了大量有关摄影艺术作品的资料,但未必就能透彻理解、准确分析这些优秀作品,这是因为他们在理解摄影大师们的杰作时并没有掌握摄影艺术的美学原理,所以也就没能超出形式美的最一般范畴。而摄影艺术的鉴赏者则能深入细致地研究,从摄影艺术美学角度,更深层次的去分析理解作品的内涵,这些是摄影艺术欣赏者本身的差异性。要想缩小这种差异,就需要通过个人的生活实践和审美活动,特别是多参加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使自己在审美判断能力得以提高。
感情色彩的差异性。欣赏者在欣赏摄影作时不同的感情色彩,同样会对审美欣赏的个性差异有一定影响。当一个欣赏者心境处于开朗愉快时,往往持有肯定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在欣赏摄影艺术作品时,会感到它很美,同时会产生更为强烈的愉悦的情感。反之,当一个欣赏者心境处于忧郁悲伤时,容易持否定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在欣赏同样的摄影艺术作品时,就很难会感受到它的美,同时也很难产生愉悦的情感,这二种情绪体验差异可以很大。
笔者认为,摄影艺术的鉴赏既是一个审美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情发展的过程。有关摄影中的心理学还有诸如摄影作品的欣赏心理、被摄对象的心理等很多内容。只要摄影者和欣赏者都具备了艺术家的能捕捉自然真谛和透视内心精彩的“第三只眼睛”,那么也就有了独到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那么,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将会被点缀得更具有美的感染力,更具有时代的活力,为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留下美好的回忆。
参考文献:
[1] 瓦尔坦诺夫(著).《摄影的特性与美学》.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
[2]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著).《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0修订版.
[3] 斯蒂尔曼(编).《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4] 陈勃(编).《陈复礼摄影佳作欣赏》.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5] Bruce Bambaum(著).《摄影的艺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6] Michael Freeman(著).《照片的本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