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改革作为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点,大学学校方面需要及时提高对其的重视,并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基于此,本文主要以通识教育为现实背景,综合分析近几年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以此为基础,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全面探究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这一内容,以期起到推动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育发展的效果。
  关键词:通识教育 大学 体育 改革方式 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a)-0072-02
  当前,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是耗费时间与精力的庞大工程,基于通识教育的现实背景,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身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需要以学生学习发展需求为切入点,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创新课程教育,从而不断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教育发展。
  1 现阶段大学体育教育发展情况
  从现阶段大学体育教育工作调查情况来看,存在许多共性问题需要解决,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课程教育目标缺乏合理性,体育课程教育存在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实际开展体育课程教育过程中,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并不适应我国的教育情况。基于大学体育教育发展情况,体育教师需要立足于教育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需求,在把握学生学习需求与认知特征的基础上,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为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实现教育改革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基于此,在实际变革体育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创新体育课程教育设置的角度出发。过去传统教育模式一直是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手法,并没有深度解读体育课程教育价值,也并没有创设科学可行的教育方案,没能密切联系现实情况,课程教育存在许多需要优化的内容。此种教育模式极大限制了课程教育发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严重影响了课程教育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要反思教育工作,针对现存的教育问题,解读通识教育,创新课程教育模式,从而为市场发展培养更多的素质人才。
  2 基于通识教育背景大学体育教学工作存在的不足
  2.1 学生群体缺失主动意识
  由于学习压力比较大,加之学生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从实际调查研究结果来看,在现阶段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一个十分普遍的情况,即缺乏主动运动的意识。这一因素导致了许多隐患,如班级中学生各项身体机能日渐下滑,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成为亚健康体质。由于缺乏日常锻炼,许多学生恐慌体育测试,体能下降的基础上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大学生体能测试合格率日趋下滑,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在测试中达标。由于在体能测试中表现情况不是很好,学生的负面情绪也会日渐增多,导致参与锻炼积极性不断下降,逐渐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2.2 体育教育模式单一守旧
  学生缺乏浓厚的体育锻炼兴趣是导致大学生群体身体机能下降的根本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教育模式单一陈旧则是又一重要原因。基于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教育现状,体育教育模式单一已经成为一个共性问题。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开展体育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的教育手法,对于学生是否真正做到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加之体育测试往往是期末这段时间开展,导致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日常锻炼的关注。此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即学生虽然掌握大量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却缺乏实际应用能力,没能掌握相关运动技巧。基于此问题,教师需要及时提高对体育课程教育的重视,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认知体育课程价值,并能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3 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式
  3.1 不断提升体育教师执教能力与道德素养
  在大学体育课程教育改革活动中,教师作为其中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开展体育活动中,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与道德涵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专业能力强职业道德高的教师队伍构建是通识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基于通识教育背景,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育过程中,需要以通识教育为指导,创新课程教育形式与内容,在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认知特点后创新课程教育活动,将课改教育理念合理融入至教育活动中。
  如:教师在教学行进间接球单手高手上篮这一动作时,教师需要事先为学生讲解动作要领。如:将球运至刚进入三分圈的位臵准备跨步,跨第一步的同时要接住运动中的球,且第一步大,第二步小,第三步向上跳起抬膝,同时单手举球,伸向篮框前沿,在最高点挺肘,手腕手指拨球使球向前旋转入篮。讲解过程中教师进行动作示范,要求学生二人为一组进行动作模仿,在掌握要领后进行三步跨接投篮动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身体机能的强化,还需要注重学生心理需求的培养,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3.2 创新体育通识课程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量科学技术被融入至课程教育活动中,如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媒体教学技术,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又进一步创新了知识的展示形式,烘托课堂教学氛围,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具有一定帮助。从实践应用效果来看,在体育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可行性。只有创新课程教育形式,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的教育问题,在多元化教育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基于通识教育这一背景,教师在开展大学体育教学活动时,需要以此理念为基础,在掌握学生运动实际的前提下,采取能够激发学生运动潜能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需要深度解析教材内容,在了解通读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中与其相关的知识,利用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将体育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出来,以此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在教学圈的体侧8字绕环这一动作时,教师需要适当增加体育通识教育内容,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来选取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更多知识,增强运动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3 传承奥林匹克精神
  众所周知,奥林匹克精神是体育事业的核心,也是体育历史中最浓重的一笔,大学体育教师不可以忽视这一内容,应在创新教育方式过程中将其很好地融入进去。传承好奥林匹克精神作为每一位体育教育的工作职责,教师可以从多个环节入手进行融合。以课程设置环节为例,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奥林匹克精神在此环节的比重,使学生对其文化内涵产生深度的认知,在学生对精神产生敬畏之心后开展课堂教学,将会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奥林匹克精神作为闻名世界的一种精神,也是广受人们认可的理念,具有跨国界、文化、语言、种族等的价值,作为体育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教师必须要使学生深深地愛上体育课程。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经典的体育事件,带领学生深度解析奥林匹克精神,使学生能够理解其精神,并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适当开展课外延伸教育,利用课余时间收看国内外经典体育竞赛,从中掌握更多运动技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与文化素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识教育视野下体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多方主体通力合力,在创新实践活动中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想法,改革教育方法与内容,依据教育实践情况调整教育方案,广泛吸取西方国家教育经验,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情况,在探索中不断进步,从而全面实现体育教育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慧芳,蔡皿.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0):92-95.
  [2] 王兆克.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要点探究[J].新课程,2014(6):44-45.
  [3] 于洪涛.新时期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才智,2014(27):179.
  [4] 李慧.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3):174.
其他文献
博物馆是了解民族历史和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振奋民族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发展现代化社会服务,既要展现历史,又要为当代社会服务,更要突出以人为本的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将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对青少年进行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的作用。  中国航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中海博”)作为国家级的航海博物馆应该成为青少年学习休闲、进行素质教育和
BIMCO发起有关船舶生物淤积治理情况调查波罗的海国际海运理事会(BIMCO)日前发起一项调查,用以查明船舶经营人和船东为治理生物淤积所采用方式的实际情况及其用于不同船舶不同
对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总结了不同的转基因方法;对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转基因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历时8个月的准备和试运行,经过中外两大专业机构联袂主持的能源管理体系全面评审和认证,中远集运顺利通过并拿到了中国第一张能源管理“绿色证书”。2014年8月27日,
为进一步丰富市民科技体育文化生活,推动上海科技体育运动的普及和提高,经上海市体育局批准,2014“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航海模型公开赛于2014年3月23日,在位于浦东新区临港新城的中国航海博物馆举行首站比赛。  本次赛事由上海市军事体育俱乐部、上海市航海模型协会、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及上海市芸海青少年模型运动俱乐部等五家单位共同举办。作为一项寓教于乐的科技体育运动,此次竞赛项
摘要:笔者近几年全程参与了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筹建,由上海东真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两艘大马力近海三用工作船的筹建和监造工作,由于在整个船舶建造过程中采取了严格的质量控制,船舶建造质量较高,得到业内行家们的首肯。尤其是主推进系统,经过船舶试航及建成后交付使用检验,未发现轴系震动、轴承发热等现象,复测轴系参数均在设备厂商要求的范围内,船舶的主要参数包括航速、拖力等均高于设计数据。  本文针对常规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