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对外直接投资的年流量和累计额作为衡量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指标,将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量规模与美国、日本、英国、韩国等国家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纵向比较发展速度快,但从横向比较发现差距甚远。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生产国际化中参与度较低。中国有必要重视对外直接投资,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比较中国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速度不断增长,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在大量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同时,也在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1995》报告中,根据1989至1993年间的数据研究将中国列为世界第八大资本净输出国。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1996》指出,1992年~1994年间中国列为非经合组织成员国中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资本输出国,超过了同期的西班牙、瑞典、丹麦和澳大利亚的对外投资规模。根据中国商务部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显示,截至2004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即存量)已达到了448亿美元,位居发展中国家主要对外投资国行列。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自由流动,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不断加强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一方面为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了空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由于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又使得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必须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放在整个国际直接投资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把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脉络及发展趋势。
一、对外直接投资比较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90年代以后,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呈直线上升趋势,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国际贸易和世界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对外直接投资年流量和流出累计额迅速扩大。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给出的资料显示,在1967年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为1041亿美元,1980年达到5190亿美元,增长近5倍。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1990年为16901亿美元,2004年增长到97322亿美元,增长速度更为迅速。其中仅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就由1990年的1473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0357亿美元。
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和规模存在很大差异,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比例也发生明显的变化。从对外直接投资占有率看,美国一直居于首位,在1980年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累计额占世界总额的41.14%。但在这之后,尽管美国对外投资绝对数量仍在不断地增长,但在世界总额中的占有率不断下降,从1980年的41.14%下降到1990年的25.75%,在2003年下降至最低点19.87%,致使美国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霸主地位有所减弱。自1980年以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占有率持续上升,1991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占有率上升到13.06%。但9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占有率趋于稳定并呈下降态势。英国对外直接投资占有率相对稳定,90年代有所下降,2000年后又有所攀升,但总体波动幅度不大。韩国对外直接投资占有率自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的数据相比差距巨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有率有所上升,但由于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太小,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比较微弱。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为448亿美元,占世界总额比率为0.46%,这表明中国生产国际化参与度还是很低,在国际投资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开放经济发展的层次不高,必须重视国际直接投资发展。
从对外直接投资年流量看,20世纪80年代年处世界前位的国家主要为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与日本。90年代,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大幅度增长。韩国2000年流量比1990年增长了4倍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较80年代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增长。2001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增辐减缓,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年流量有所下降,头号对外投资大国美国流量在2001年~2003年间增长缓慢,以至全球流量呈现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受发达国家投资影响,流量增辐亦趋平缓。2001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增长迅猛,达到68.84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前例。200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亦受到国际影响,流量下降。而此时,巴西、墨西哥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攀升,巴西2003年对外直接投资年流量占世界总额的3.24%。与之相比,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流量仅占当年世界总额的0.25%。
1990年至2004年期间,中国在经济总量、进出口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中国GDP占世界总额比例由1990年的1.63%上升为2004年13.2%,1990年排位11,2004年升至第7位。出口额占世界总额比例1990年为1.79%,2004年达到6.5%,排位由1990年的第14位前进到世界第3位。进口额占世界总额比例也由1990年的1.5%增加到5.93%,排位由1990年的第17位上升到第3位。吸引外来直接投资更是发展惊人,1990年居世界第12位,2004年则排名世界首位,占世界外来直接投资总额的9.56%。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虽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但与世界整体相比,发展步伐平缓,排序位次几乎没有变化,1990年为第16位,2004年居第15位,占世界总额的0.9%。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滞后于中国经济外贸和外资的发展,并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称,应该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力度。
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量指直接利用外商投资额的数量,而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则指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数量。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世界总计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与流入量之比为1∶0.94~1.36,这说明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出量与流入量大体相等。在此期间,发达国家流出量与流入量比例为1∶1.10~1.54,说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大于其直接利用外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则明显小于流入量,其比例为0.02~0.35∶1,表明发展中国家直接利用外资大于对外直接投资。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与流入量比例均有提高,1990年至1999年期间,发达国家流出与流入比例为1∶1.24~2.69,发展中国家比例达到1∶0.26~3.62。2000年以来,虽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与流入量相对90年代而言有所下降,但世界整体水平变化不是很大。
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与外商直接投资额两者间的比例,看作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与流入量的比例。90年代初,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与流入量比例为0.16~0.36∶1。1994年比例开始下降到0.06∶1。1990年到1999年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与流入量之比逐年变小,2000年达到最低比例0.02∶1,这个比例不仅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虽然2001年以来,这一比例有所上升,2004年回升到0.06∶1,但是与国际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
综合上述比较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从纵向比较发展速度很快,但与世界有关国家进行横向比较,则差距甚远。从总体来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生产国际化中参与度较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并不相称,中国有必要重视对外直接投资,创造条件,大力扶植和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二、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拓国外市场,实施对外投资,寻找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已成为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为了充分发挥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积极推动作用,政府和企业都应采取一些切实的措施。
一方面,政府有必要加强经济指导作用,对企业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支持。政府应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指导。应对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法律支、金融、财税方面的支持。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信息技术与服务。政府应创造和改善外部环境,给投资者外部保障机制;另一方面,跨国企业要进行治理机制的改革。境外企业治理机制的完善依赖于国内母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应高度重视科研开发,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应组建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形成系列化的跨国企业集团。企业还应认真学习国际惯例规则,强化外向型人才的培养。
政府与企业,应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潮流,把视野从国内扩展到全球,实施对外投资战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长足的发展,确保中国经济长远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比较中国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速度不断增长,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在大量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同时,也在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1995》报告中,根据1989至1993年间的数据研究将中国列为世界第八大资本净输出国。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1996》指出,1992年~1994年间中国列为非经合组织成员国中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资本输出国,超过了同期的西班牙、瑞典、丹麦和澳大利亚的对外投资规模。根据中国商务部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显示,截至2004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即存量)已达到了448亿美元,位居发展中国家主要对外投资国行列。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自由流动,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不断加强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一方面为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了空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由于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又使得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必须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放在整个国际直接投资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把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脉络及发展趋势。
一、对外直接投资比较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90年代以后,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呈直线上升趋势,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国际贸易和世界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对外直接投资年流量和流出累计额迅速扩大。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给出的资料显示,在1967年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为1041亿美元,1980年达到5190亿美元,增长近5倍。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1990年为16901亿美元,2004年增长到97322亿美元,增长速度更为迅速。其中仅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就由1990年的1473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0357亿美元。
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和规模存在很大差异,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比例也发生明显的变化。从对外直接投资占有率看,美国一直居于首位,在1980年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累计额占世界总额的41.14%。但在这之后,尽管美国对外投资绝对数量仍在不断地增长,但在世界总额中的占有率不断下降,从1980年的41.14%下降到1990年的25.75%,在2003年下降至最低点19.87%,致使美国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霸主地位有所减弱。自1980年以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占有率持续上升,1991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占有率上升到13.06%。但9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占有率趋于稳定并呈下降态势。英国对外直接投资占有率相对稳定,90年代有所下降,2000年后又有所攀升,但总体波动幅度不大。韩国对外直接投资占有率自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的数据相比差距巨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有率有所上升,但由于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太小,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比较微弱。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为448亿美元,占世界总额比率为0.46%,这表明中国生产国际化参与度还是很低,在国际投资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开放经济发展的层次不高,必须重视国际直接投资发展。
从对外直接投资年流量看,20世纪80年代年处世界前位的国家主要为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与日本。90年代,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大幅度增长。韩国2000年流量比1990年增长了4倍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较80年代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增长。2001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增辐减缓,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年流量有所下降,头号对外投资大国美国流量在2001年~2003年间增长缓慢,以至全球流量呈现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受发达国家投资影响,流量增辐亦趋平缓。2001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增长迅猛,达到68.84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前例。200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亦受到国际影响,流量下降。而此时,巴西、墨西哥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攀升,巴西2003年对外直接投资年流量占世界总额的3.24%。与之相比,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流量仅占当年世界总额的0.25%。
1990年至2004年期间,中国在经济总量、进出口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中国GDP占世界总额比例由1990年的1.63%上升为2004年13.2%,1990年排位11,2004年升至第7位。出口额占世界总额比例1990年为1.79%,2004年达到6.5%,排位由1990年的第14位前进到世界第3位。进口额占世界总额比例也由1990年的1.5%增加到5.93%,排位由1990年的第17位上升到第3位。吸引外来直接投资更是发展惊人,1990年居世界第12位,2004年则排名世界首位,占世界外来直接投资总额的9.56%。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虽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但与世界整体相比,发展步伐平缓,排序位次几乎没有变化,1990年为第16位,2004年居第15位,占世界总额的0.9%。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滞后于中国经济外贸和外资的发展,并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称,应该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力度。
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量指直接利用外商投资额的数量,而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则指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数量。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世界总计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与流入量之比为1∶0.94~1.36,这说明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出量与流入量大体相等。在此期间,发达国家流出量与流入量比例为1∶1.10~1.54,说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大于其直接利用外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则明显小于流入量,其比例为0.02~0.35∶1,表明发展中国家直接利用外资大于对外直接投资。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与流入量比例均有提高,1990年至1999年期间,发达国家流出与流入比例为1∶1.24~2.69,发展中国家比例达到1∶0.26~3.62。2000年以来,虽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与流入量相对90年代而言有所下降,但世界整体水平变化不是很大。
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与外商直接投资额两者间的比例,看作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与流入量的比例。90年代初,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与流入量比例为0.16~0.36∶1。1994年比例开始下降到0.06∶1。1990年到1999年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与流入量之比逐年变小,2000年达到最低比例0.02∶1,这个比例不仅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虽然2001年以来,这一比例有所上升,2004年回升到0.06∶1,但是与国际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
综合上述比较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从纵向比较发展速度很快,但与世界有关国家进行横向比较,则差距甚远。从总体来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生产国际化中参与度较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并不相称,中国有必要重视对外直接投资,创造条件,大力扶植和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二、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拓国外市场,实施对外投资,寻找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已成为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为了充分发挥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积极推动作用,政府和企业都应采取一些切实的措施。
一方面,政府有必要加强经济指导作用,对企业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支持。政府应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指导。应对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法律支、金融、财税方面的支持。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信息技术与服务。政府应创造和改善外部环境,给投资者外部保障机制;另一方面,跨国企业要进行治理机制的改革。境外企业治理机制的完善依赖于国内母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应高度重视科研开发,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应组建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形成系列化的跨国企业集团。企业还应认真学习国际惯例规则,强化外向型人才的培养。
政府与企业,应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潮流,把视野从国内扩展到全球,实施对外投资战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长足的发展,确保中国经济长远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