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概述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它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的主导作用。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预期达到的教学目标以“任务”的形式体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指定“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互相协作、自主学习。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数控车实训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
学生的实训积极性来源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由于所设计的任务来自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需求等,学生自然会非常感兴趣,实习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对象,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的过程。学生想要完成任务,就需要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实践、探索。从中我们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这样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学生之间互为老师,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展现,学生之间的观点、方法得以交流,大家利用集体的智慧一起去完成任务。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数控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提出以后,实施过程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其环节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自身的因素来决定。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程序大概可分为五个阶段。
1.设计任务
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任务”要有层次感。
例如:三角形螺纹的加工这个模块中,有三个子任务:一是三角形圆柱外螺纹加工;二是三角形圆锥外螺纹加工;三是三角形圆柱内螺纹加工。
2.布置任务
每节课上课后,教师首先要把这堂课的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任务布置后,引出完成本任务需要的新的知识点。
例:实训零件图:如图1~图3,材料45#,坯料:Φ45mm和Φ50mm
老师通过对任务的点评,引出需要用到的知识点。例如:螺纹加工指令有G32、G92、G76格式,三种螺纹加工指令在编程时有什么不同点,在加工时,刀具路径有什么区别,外螺纹、锥螺纹和内螺纹小径如何计算等等。
3.完成任务
这是一个全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引导者,要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之中,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
把学生分成小组(5人),各个小组有不同的要求,小组内既合作又竞争。在操作中,我们重视分层要求,分层指导,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既达到教学目的,学生也各有所得,还让学生懂得协作的重要性,掌握了自我协调的方法,既发展个性,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地教学,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例:以6个小组为单位分别完成各自的任务。各小组根据指定的任务,由组长带领全组成员完成图样分析、工艺分析,分配各成员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数据处理、程序编制、程序校验、仿真加工、修整程序、刀具选择、刃磨、安装工件、加工工件、测量、记录、修正等,必须做到全组每位学生均有负责的一个或多个子任务,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保证人人参与。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进行的分工如下:
(1)工艺准备:工艺处理、数学处理、加工程序的编制和校验;
(2)加工准备:刀具的选择、刃磨、安装、正确使用数控车床及附件;
(3)编制程序和校验程序;
(4)仿真加工及程序调整;
(5)加工工件;
(6)检测与评价。
完成任务过程中完成配套的各类表格:如工序卡、刀具卡、程序卡等。
4.效果评价
营造平等的气氛,适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对每个问题的意见,组织讨论,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学会表现自我,敢于创新。实践证明,这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数控车实训课的浓厚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考的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同时,每一堂教学活动中,都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关注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以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情感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由各小组学生组织讨论、分析在完成上面布置的任务(三角螺纹的加工)中的经验与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没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请教师解答或供师生探讨。
5.归纳总结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之中,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在一节课、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所以要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答疑解惑。最后填写实训报告。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有益的,首先是每位学生都独立承担一项或多项具体的子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工作责任心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编制的程序出现了问题,模拟仿真时就会发现,学生就会设法解决;对刀出现了问题,不能加工零件或加工出的零件不合格,学生就会寻找原因,研究对策;与工厂相仿的教学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规范作业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自我检验评价培养了学生熟练使用常用量具的能力和质量意识;分工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自我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高级技工学校)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它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的主导作用。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预期达到的教学目标以“任务”的形式体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指定“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互相协作、自主学习。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数控车实训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
学生的实训积极性来源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由于所设计的任务来自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需求等,学生自然会非常感兴趣,实习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对象,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的过程。学生想要完成任务,就需要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实践、探索。从中我们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这样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学生之间互为老师,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展现,学生之间的观点、方法得以交流,大家利用集体的智慧一起去完成任务。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数控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提出以后,实施过程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其环节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自身的因素来决定。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程序大概可分为五个阶段。
1.设计任务
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任务”要有层次感。
例如:三角形螺纹的加工这个模块中,有三个子任务:一是三角形圆柱外螺纹加工;二是三角形圆锥外螺纹加工;三是三角形圆柱内螺纹加工。
2.布置任务
每节课上课后,教师首先要把这堂课的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任务布置后,引出完成本任务需要的新的知识点。
例:实训零件图:如图1~图3,材料45#,坯料:Φ45mm和Φ50mm
老师通过对任务的点评,引出需要用到的知识点。例如:螺纹加工指令有G32、G92、G76格式,三种螺纹加工指令在编程时有什么不同点,在加工时,刀具路径有什么区别,外螺纹、锥螺纹和内螺纹小径如何计算等等。
3.完成任务
这是一个全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引导者,要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之中,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
把学生分成小组(5人),各个小组有不同的要求,小组内既合作又竞争。在操作中,我们重视分层要求,分层指导,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既达到教学目的,学生也各有所得,还让学生懂得协作的重要性,掌握了自我协调的方法,既发展个性,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地教学,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例:以6个小组为单位分别完成各自的任务。各小组根据指定的任务,由组长带领全组成员完成图样分析、工艺分析,分配各成员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数据处理、程序编制、程序校验、仿真加工、修整程序、刀具选择、刃磨、安装工件、加工工件、测量、记录、修正等,必须做到全组每位学生均有负责的一个或多个子任务,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保证人人参与。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进行的分工如下:
(1)工艺准备:工艺处理、数学处理、加工程序的编制和校验;
(2)加工准备:刀具的选择、刃磨、安装、正确使用数控车床及附件;
(3)编制程序和校验程序;
(4)仿真加工及程序调整;
(5)加工工件;
(6)检测与评价。
完成任务过程中完成配套的各类表格:如工序卡、刀具卡、程序卡等。
4.效果评价
营造平等的气氛,适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对每个问题的意见,组织讨论,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学会表现自我,敢于创新。实践证明,这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数控车实训课的浓厚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考的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同时,每一堂教学活动中,都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关注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以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情感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由各小组学生组织讨论、分析在完成上面布置的任务(三角螺纹的加工)中的经验与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没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请教师解答或供师生探讨。
5.归纳总结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之中,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在一节课、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所以要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答疑解惑。最后填写实训报告。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有益的,首先是每位学生都独立承担一项或多项具体的子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工作责任心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编制的程序出现了问题,模拟仿真时就会发现,学生就会设法解决;对刀出现了问题,不能加工零件或加工出的零件不合格,学生就会寻找原因,研究对策;与工厂相仿的教学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规范作业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自我检验评价培养了学生熟练使用常用量具的能力和质量意识;分工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自我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