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损伤灶周围脑组织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探讨TLR4/NF-κB信号通路在TBI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2)、TBI后1d组(n=6)、TBI后3d组(n=12)和TBI后7d组(n=6),后3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TBI模型,对照组仅行右侧顶部开窗而无TBI.应用RT-PCR、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
【机 构】
:
230061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30061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30061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损伤灶周围脑组织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探讨TLR4/NF-κB信号通路在TBI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2)、TBI后1d组(n=6)、TBI后3d组(n=12)和TBI后7d组(n=6),后3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TBI模型,对照组仅行右侧顶部开窗而无TBI.应用RT-PCR、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ELISA分别检测4组大鼠挫伤脑组织TLR4 mRNA、NF-κB活性、TNF-α和IL-6浓度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对照组和TBI后3d组大鼠挫伤脑组织TLR4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BI后1d、3d、7d组TLR4 mRNA表达、NF-κB活性、TNF-α和IL-6浓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组织TLR4表达较少,TBI后3d组创伤灶周围可见大量TLR4阳性细胞,主要表达在皮层胶质细胞、神经元中;NF-κB活性与TLR4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86,P=-0.000).TNF-α、IL-6与TLR4的表达也呈正相关关系(r=0.517,P=0.010;r=0.503,P=0.012).结论 TBI可引起损伤区脑组织TLR4的表达和下游NF-κB、促炎症因子水平的增加,TLR4/NF-κB信号通路可能在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南方神经外科会议暨高级论坛将于2011年9月16~18日在广州颐和大酒店举行。会议将邀请众多国内临床一线专家主持、参与,采用主题发言、分会场近距离讨论与争鸣的方式就神经外科热点问题与技术展开讨论。出席会议的代表可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8分。
非运动症状在PD患者中相当普遍,其主要包括睡眠障碍、神经精神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感觉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贯穿于PD的整个病程,甚至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很久就已经存在,是影响和改变PD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但目前其被临床认识得却很不充分.本文总结近年来PD非运动症状的基础研究、流行病学研究以及临床相关研究的最新文献,从病理生理机制、各常见症状的表现和治疗方案等方面对PD非运动症状进行探
目的 探讨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经神经内镜治疗的方法和手术技巧.方法 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例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前侧部肿瘤2例,底部肿瘤1例,后部肿瘤1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手术经验与技巧.结果 4例患者中3例采用单纯神经内镜手术,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手术.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随访3~18月,患者复查头部MRI显示肿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Nanog基因与脑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胶质瘤分化标记物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之间表达的关系,并探讨Nanog的表达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09月9月手术切除的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60例,其中组织学分级Ⅱ级19例,Ⅲ级23例,Ⅳ级1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检测Nanog/CD133和Nano
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主办的第四届颅脑创伤专题研讨会将于2011年7月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会议将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与会作专题讲座并从征文中挑选部分论文作大会发言。会议期间将评选优秀论文,并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将选出部分优秀论文在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刊登。出席会议者将授予国家Ⅰ类继续教育学分。
目的 研究不同的肥胖类型对中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伤(MCI)的影响。 方法以《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为平台,收集第一、二期年龄在50~85岁的19181例广州中老年人的基线资料,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详细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认知能力的测量用10单词延迟记忆得分来评价。分析体重指数、腰臀比、腰围等反映肥胖的测量参数与认知评价得分的相关性。结果(1)除空腹血糖及高血压在正常与异常认知得分人群中无
目的 探讨亲环素A(CyPA)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0 μmol/L Aβ25-35)、Aβ25-35诱导组(10 μmol/L Aβ25-35)和药物保护组(0.1、1、10、100 nmol/L CyPA+10 μmoi/Lβ25-35),药物保护组采用相应浓度CyPA预处理PC12细胞30 min,再加入Aβ25-35
尽管目前癫痫的药物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有20%~30%的患者对癫痫药物治疗反应差,部分癫痫发作难以有效控制,即所谓的药物难治性癫痫。癫痫病灶切除术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但并非所有患者均能找到确切病灶,而且部分患者手术后效果不佳。1988年,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开始应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部分性癫痫,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迂曲打折狭窄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6例经DSA证实为椎动脉迂曲打折狭窄并符合支架置入指征的患者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观察其对血管狭窄改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1年的随访.通过Malek评分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均完成椎动脉迂曲打折狭窄部位的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大鼠面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单纯损伤组、尼莫地平预处理组、尼莫地平后处理组,后三组建立大鼠面神经电损伤模型.应用HE染色、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观察大鼠面神经损伤后不同时期(1、3、6月)GDNF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尼莫地平不同给药时间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单纯损伤组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