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胡人识宝故事的传承及新变

来源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dfhdfr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斋志异》中的胡人识宝母题是唐代盛行的此类故事的末代余响,故事虽然总体框架改动不大,但它并不是刻板的照搬,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变革,出现了新的特点:故事中识宝者身份与宗教关系密切;宝物与解除人的病痛紧密联系在一起;宝物观念呈现出泛化倾向。胡人识宝母题的新变体现了蒲松龄对传统识宝母题的继承与创制,也体现了作者对识宝者识宝能力的怀疑与思考以及对中外文化交融的认知与肯定。
其他文献
指出土的本构模型是土力学理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探讨了神经网络建立模型的方法,根据他人建立软土本构模型的方法,了解神经网络建模的特点及其建模的一般步骤,尝试采用
在几年来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我认识到要让学生在教学中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乌兰夫基于内蒙古的具体实际,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牧区社会主义过渡思想。他从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需要出发,阐明了对畜牧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依据内蒙古的地
社区矫正制度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罪犯改造质量、降低行刑成本、解决监狱拥挤和安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具体实施和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妥善
江苏省东台市是中国著名的西瓜产地,为进一步开发东台市西瓜产业,探索西瓜农药减量防治技术,促进绿色优质西瓜生产标准化,2020年5月在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进行了双丙环虫酯、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问”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回顾。“问”能促使人们进一步探索,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找到正确的前进之路。对高中地理课堂来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有独立主持课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虽然有主持课题的意愿,但却常常在课题立项之后就不知道如何将课题开展下去了,从而造成课题研究中断。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就结合自己的经验,在此谈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希望对主持课题的教师有所帮助。  一、课题的准备阶段  首先,根据教学实践、教学现状以及想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等确定研究内容,形成研究课题。其次,进行课题论证,了解目前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