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教与学”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是一门感性学科,它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在学习语文以及教授语文时不能只是简单的流于对文本的解读,而应向更深层次扩展,认清语文学习及教学中的误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语文这一学科,从而在学习及教学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为何不喜欢语文?
  稍稍了解一点语文教学的人,会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似乎不像先前那样喜欢语文学科、语文课、语文老师了;语文老师的自信似乎也不像以前那样充分了,有的语文老师甚至说:“语文学科是大太太,地位尊贵却不受重视。”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有人认为问题出在教材,现在教材实在不好教,从教材选文翻天覆地的变更到教材体系脱胎换骨的“革命”,难度变大了,操作要求更高了;有人认为,责任在现行的考试制度,它决定了像语文这类人文学科天生难以有与其它学科的优势,这种理由固然不乏其道理,
  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语文教学与学习走入了误区,像是走进了一片迷雾之中,虽然大家都满怀激情,但却总是无法突破,才使得语文学科陷入了如今这样尴尬的境地。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与学”的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是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不清楚。现在多数中学普遍存在这样—种观点:语文课听不听没关系,课本学不学无所谓,反正高考与课堂所学没多大关系。其实,这种观点实在是因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不清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判断学生是否在学习语文的主要标志是听、说、读、写。但是书声琅琅,学生在学语文吗,不一定。他是在“读”?但没有重音,没有停顿,没有语调,没有快慢变化;他只是在“念”?就像念历史、地理、政治,就像背数理化的公式定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他是在聚精会神地看书?不一定,也许在看晚报的花边新闻,或许是挂念球星、歌星,看小说,或许在关注故事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真正的语文学习是以怎么听、怎么说、怎么读、怎么写为判断标准的,读书必然是口诵心惟,通过读与思,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运用语言的妙处,欣赏文章的章法结构。即便是默读,也会“听”到声音,“看”到形象,触情感,一字之妙,也会击节叹赏;精彩语句,也会品读再三。至于写作文,更是如此。动笔之前,他不会考虑立意;动笔之际,他不会不注意选材与剪裁;文已草成,他不会不重视修改,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更不会慎之又慎,以艰苦的挣扎追求语言的精确妥帖。
  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过:“你所谈到的任何事物,都只有一个名词来称呼,只有一个动词来标志,他的动作,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式容它,你必须寻求到迄今还没找到的这个名词。”由此可见,语文学习绝不是看几本书,读几篇文章就能完事的,它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学习过程,只有对语文学习有了清醒明白的认识,才能为学好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误区之二是课堂教学的误解。近年来,在新课程推广实施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各种名词如“素质教育”“注重语文的人文性”“研究性学习”“拓展阅读”等说法层出不穷。收效如何?却也是毁誉参半。总体上来说,目前课堂上存在这样一种局面,教师在达成能力培养与文化熏染的整体目标上缺少可以遵循的理路,容量生成不适宜的教学内容,授课为所欲为。
  课堂成了一些教师玩花样、标“新”立“异”的场所,表面热闹,实质是萧条、空虚。就拿“拓展阅读”来说,真正的拓展阅读应是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但时下老师往往是这个“点”与“一”没有明确就忙着拓展,有一位老师上鲁迅的《拿来主义》,在对课文进行简单分析之后,用大半节的时间讲文化沙文主义,对于学生来说过于深的东西,让学生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因此在构建听说读写能力知识序列还没明晰的情况下,所谓的“拓展阅读”,材料之间的组合很可能是缺少真正学的联系的,它们只能是靠一些细碎的东西,或者大而无边的知识来维系,这实际上已没多大的意义了。
  误区之三是辅助教学工具的滥用。这几年,多媒体教学也是颇为流行,“听”课都叫“看”课了,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冲击,应当体现在师生互动,信息搜集等领域所展示的广阔前景上,但现在人们却用它来把文字变成图像,更糟的是,这些图像使文本丰富的内涵大量流失。
  其实,就人的语文学习来说,信息技术并非必不可少。只要传统的纸、笔、书在人们日常生活、学习中依然存在,那么,我们就可以仅仅依靠一张纸、一支笔、一本书获得高强的能力,教出高水平的学生,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来说就是辅助工具,不能取代学生对于文字本身的阅读和感悟,可是现实中一些教师却弃这些“常识”于不顾,原因就在于这些教师本身阅读知识缺乏,面对文本束手无策。
  课堂教学改革及辅助工具的运用本是好事,但不能盲目跟风,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努力使教学内容明晰化,在此基础上再引进需要的知识,在传承的基础上纳新,这样,语文课堂才能走出误区,才能回归常态。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改革需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只有不断地对理论进行诠释,对实践进行审视,才能科学、扎实地将教学改革推向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应坚守教育规律,以教学问题为切入点,厘
【摘要】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我国的环境形式相当严峻,所以,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关键词】教学质量 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 遥感测算 濒危 指数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66-01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救救地球”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我国的环境形式相当严峻,所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