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养生乐无穷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sk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食养生为实,精神养生为虚,只有虚实结合,相得益彰,方可收到养生平衡的新境界新效应。
  古往今来饮食养生倍受青睐,但精神养生却不太为人们所重视。
  我的奶奶是乡间一位私塾先生的女儿,她识字不多,却会背不少古诗。当我咿呀学语时,她就教我“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等古诗。也许是自幼受奶奶口授古诗的熏陶,使我后来对古诗兴趣越来越浓。
  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初,我投笔从戎,驻扎上海。星期天、节假日我最爱去的地方,是福州路一家旧书店。我在那里过读诗瘾,一泡就是一天,饿了就啃点事先准备好的面包,个中乐趣只有自己最清楚。
  青壮年时,八小时之外的业余时间里,我的主要爱好就是畅游浩瀚的古诗海洋。令人神往地陶醉在“黄四娘家花满蹊”的农舍小院;“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早春二月;“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杜甫草堂;“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初夏水池;“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盛夏;“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枫林晚唱;“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洞庭远眺;“独钓寒江雪”的渔翁孤舟;“终归大海作波涛”的溪涧瀑布……如此精神旅游,不仅丰厚了文学知识和诗歌艺术的积淀,更可贵的是绿化了心灵世界的荒漠。使我胸怀宽广、性格开朗、乐观豁达。
  一次次地痴迷沉醉,一回回地忘返留连,使我忘却喧嚣尘世中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摆脱事业、家庭、爱情、婚姻等诸多方面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心态影响,使我能够在逆境中挫折里经常保持一种稳定、淡泊的乐观情绪。
  古诗中的名篇佳句,乃至一个意象、一种意境都潜藏着乐观情绪的生机、活力和燃爆点。人生苦旅中难免遭遇失落、失意、失望等消沉情绪,在这里都会转化为坦然、平衡、奋发、乐观。比如“正人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栏”,告诉我前进的道路上会有很多的艰难险阻,不要翻过一个山头就沾沾自喜,而应时刻准备迎接新的困难,翻过新的山头;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激励世人不断攀登新高峰,不断追求新境界,登得愈高,眺得愈远,胸襟广阔,视野则更拓展,其哲理性强,耐人回味。
  退休后,休闲安居,时光充裕,吟诵古诗更成为我养生的最佳选择。无论在客厅、阳台、卧室、书斋,无论是饭后散步、郊野踏青、或是出外旅游,我总爱把自己熟背的近百首古诗“因地制宜”地朗诵。记得前年游少林寺,我特地爬上嵩山,高声朗诵了唐代孟郊的《洛桥晚望》,虽说当时是初秋白日,但当吟到“月明直照嵩山雪”时,依然倍感分外亲切,雅兴盎然。
  朗读古诗,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愉悦心境、净化灵魂,使我天天营造乐观氛围,日日度过美好时光。
其他文献
美国有位著名专家说:“吃饭七八分饱,走路慢步跑,比一切药物都好。”我国所有养生之道,也都认为“吃饭要吃七八分饱”是养生的关键环节。此言听起来简单,做到甚难。我从身边熟人问得:生活中真正能经常做到者十不过一二,能做到一半者不过十之三四。他们从思想上意识到了健康长寿必须吃七八分饱,一般情况下也能坚持,然而在食欲强烈时,特别在节日宴请等场面,面对荚味佳肴的诱惑,则大开吃戒。尤其是还有十之三四的人,根本不
某医院开展的“健康中年”活动中,在4000名受检的有效报告里,所有项目健康合格者仅占19.3%,而一项或者数项健康指标不合格者占80.7%!以脂肪肝为代表的肝、胆及心血管疾病已成了中年人的高发病。面对这样的检测结果,专家们提出了中年人养生保健一定要从现在开始,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追求新知,减慢脑衰老 追求新知识会使人从心理上感到年轻和充实。中年人的学习优势在于以一种娱乐的心境来对待学习,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