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姚广孝与高启同为“北郭诗社”成员,两人交往甚密。洪武三年,高启特为姚广孝《独庵集》撰序,评价姚广孝的诗风为“兼采众家,不事拘狭”。高启认为,“兼采众长”说的内涵包括格、意、趣三个方面。通过作品分析,姚广孝的诗歌是符合“兼采众长”的标准,且参游四方、识者所述、冥契默会是姚广孝诗歌“兼采众长”的主要途径。这一诗风也对元末明初的诗坛创作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姚广孝 兼采众家 诗风
姚广孝(1335-1418),“北郭诗社”成员之一,与高启同朝为官,交往甚密。洪武三年,高启特为姚广孝《独庵集》撰序,对姚广孝诗风地位的评价、诗风的论断等较有见地。学界在研究姚广孝诗风时,常据此序文作为史料加以引用,但对于高启评价姚广孝的诗风“兼采众家,不事拘狭”是否确切,迄今为止学界的研究均未作深入探讨。本文拟对姚广孝“兼采众家”的诗风进行简要论析。
一、高启“兼采众家”说的内涵
高啟(1336-1374),字季迪,长洲人,有“明三百年诗人之冠冕”的盛誉,因撰写了《郡治上梁文》,而被连坐腰斩于南京,著有文集《凫藻集》、诗集《高太史大全集》等。洪武三年五月,姚广孝从钱塘至京师钟山寓舍拜访高启,以求《独庵集》序。高启读之,赞叹《独庵集》既有闳放驰骋之作,又有优柔曲折之志,“险易并陈,浓淡迭显”,众体兼备,甚是欢悦,卧读不厌。在高启看来,自两汉、魏晋、隋唐以来,除了杜甫之外,历代诗人各有所长,互不相兼,誉此诋彼,即便是田园诗人陶渊明、“诗鬼”李贺亦有偏执一隅之弊。为纠其时弊,高启在《独庵集序》中提出“兼采众家”的诗学观,强调作诗时需注重“格”“意”“趣”三要领的融合,才可称为大方之家,否则,“体不辨”,则与古之义理相违背,“情不达”,则无法以情感人至深,“妙不臻”,则无法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高启在序文中高度夸赞姚广孝诗词创作能“兼采众家,不事拘狭”。纵览中国历朝历代的诗论,“兼采众家”四字亦不常见。杜甫曾提出过“转益多师为汝师”的诗学主张,亦是高启最为推崇的诗人。因此,可以推论高启的“兼采众家”主张应是在杜甫的基础上提出的。那么,何为“兼采众长”?
学界结合高启同时代人的记载及后人评价,认为“兼采众长”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就学习的对象而言,就是向古往今来的各种诗派、各种诗人学习,转益多师,博采众家之长;就创作来说,就是提倡风格多样;从文体学的角度而言,就是应该兼工各体。”结合此篇序文,高启开篇提出评价诗歌的整体标准是格、意、趣三者融合,才能获得诸如典雅、豪俊、幽婉、奇险等不同风格的作品,也才能使“诗之道备矣”。所以,“兼采众长”说的内涵可从格、意、趣三个方面来理解。
“格”,薛雪《一瓢诗话
关键词:姚广孝 兼采众家 诗风
姚广孝(1335-1418),“北郭诗社”成员之一,与高启同朝为官,交往甚密。洪武三年,高启特为姚广孝《独庵集》撰序,对姚广孝诗风地位的评价、诗风的论断等较有见地。学界在研究姚广孝诗风时,常据此序文作为史料加以引用,但对于高启评价姚广孝的诗风“兼采众家,不事拘狭”是否确切,迄今为止学界的研究均未作深入探讨。本文拟对姚广孝“兼采众家”的诗风进行简要论析。
一、高启“兼采众家”说的内涵
高啟(1336-1374),字季迪,长洲人,有“明三百年诗人之冠冕”的盛誉,因撰写了《郡治上梁文》,而被连坐腰斩于南京,著有文集《凫藻集》、诗集《高太史大全集》等。洪武三年五月,姚广孝从钱塘至京师钟山寓舍拜访高启,以求《独庵集》序。高启读之,赞叹《独庵集》既有闳放驰骋之作,又有优柔曲折之志,“险易并陈,浓淡迭显”,众体兼备,甚是欢悦,卧读不厌。在高启看来,自两汉、魏晋、隋唐以来,除了杜甫之外,历代诗人各有所长,互不相兼,誉此诋彼,即便是田园诗人陶渊明、“诗鬼”李贺亦有偏执一隅之弊。为纠其时弊,高启在《独庵集序》中提出“兼采众家”的诗学观,强调作诗时需注重“格”“意”“趣”三要领的融合,才可称为大方之家,否则,“体不辨”,则与古之义理相违背,“情不达”,则无法以情感人至深,“妙不臻”,则无法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高启在序文中高度夸赞姚广孝诗词创作能“兼采众家,不事拘狭”。纵览中国历朝历代的诗论,“兼采众家”四字亦不常见。杜甫曾提出过“转益多师为汝师”的诗学主张,亦是高启最为推崇的诗人。因此,可以推论高启的“兼采众家”主张应是在杜甫的基础上提出的。那么,何为“兼采众长”?
学界结合高启同时代人的记载及后人评价,认为“兼采众长”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就学习的对象而言,就是向古往今来的各种诗派、各种诗人学习,转益多师,博采众家之长;就创作来说,就是提倡风格多样;从文体学的角度而言,就是应该兼工各体。”结合此篇序文,高启开篇提出评价诗歌的整体标准是格、意、趣三者融合,才能获得诸如典雅、豪俊、幽婉、奇险等不同风格的作品,也才能使“诗之道备矣”。所以,“兼采众长”说的内涵可从格、意、趣三个方面来理解。
“格”,薛雪《一瓢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