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 :国际城市规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el20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迅速展开,工业遗产再生时代已经来临。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对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探索,实施成效显著。本文从遗产管理、经营模式以及遗产与城市关系等方面,对澳大利亚三个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剖析,提炼出城市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三种模式,即法定机构主导的一体化模式、多方协力合作的微改造模式,以及政府持续引导的城市更新综合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三种再利用模式的适用对象、范围、预期效果等进行比较和归纳,着力探寻“能用管用好用”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模式,以期为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农村青年女性;抖音短视频;媒介形象;形象建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6-0081-04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70.4%,短视频用户8.73亿。庞大数量的网民促进了网络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短视频平台的发展极大
滨水区更新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空间重构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港口及其商业活动被迁移到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方,在城市中心区留下了亟待重新利用和开发的废弃滨水区。德国科隆莱茵瑙港滨水区的更新呈现出在全球化影响下的综合城市更新特点,反映了政府和地方积极应对全球化,及时采取措施重构空间功能和城市形态的能力。项目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方参与合作机制,将公私投资和利益相关者纳入到更新过程的各个阶段中。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多方合作的决策体系,使规划方案成为多方博弈后达成的共识。
“空间生产”理论是列斐伏尔最重要的学说.自问世以来,这一理论在英美学界经历过三次重要的传播历程.在前两次的传播中,空间生产被不同程度地误读.在我国,这种误读在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