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用”到“大用”——谈我们需要怎样的数学教育

来源 :人民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4027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生活之用只是数学的“小用”。近些年来,在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中,出现了“过度生活化”的错误倾向,人们试图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来支撑“为什么学数学”。例如,很多数学教师常用的如买门票、租船、卖货等联系生活的素材,虽然都是数学问题,但它们并不是例题、习题、作业和考试命题的好 First, the use of life is only mathematics “little use ”.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n erroneous tendency toward “over-living” in emphasiz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athematics and life. People try to support “why mathematics” by using everyday life. For example, many math teachers commonly used to buy tickets, charter, sell goods and other materials linked to life, although they are mathematical problems, but they are not examples, exercises, assignments and exam proposition good
其他文献
练习是我们巩固教学的常用手段,但如何让练习达到预期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做一定的规划和设计,运用得当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而言,练习如果能做到举一反三、一题多做,将一道题做深、做广、做透,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练习,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既能有效巩固教学内容,又能节省师生的时间。  一、丰富习题,突破数量,大胆丰实,补充完善  如看拼音写词语等题型,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做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实践意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机会,帮助学生顺利展开实践体验。教师应利用现有教学条件展开实践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体验机会,并借助教材、学生生活认知、各种信息渠道、实践操作活动等,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一、借助教材,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