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阅读体验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c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大量阅读,孩子们能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读书能力,训练语感,从整体上增强语文素质。然而传统的阅读中,我们常常这样简单而生硬地指导孩子们的课外阅读:苦口婆心地告诉孩子们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性;权威性地列出一长串的必读书目,无视孩子乐意与否;阅读实际情况进展与否,往往只是以家长是否签字为衡量标准。长此以往,阅读对孩子来说,渐渐远离了轻松、愉悦、自由、美好,体验到的却是繁重、乏味、枯燥、无趣,阅读怎么可能成为美好的享受?我们给予孩子的课外阅读体验是“甜蜜的味道”,还是“沉重的负担”呢?
  悦读,就是让学生身心愉悦地读,能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悦读”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实践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而亲子阅读和师生共读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亲子阅读,打造“书香家庭”。余秋雨先生说过,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家长们与其抱怨孩子不喜欢读书,定不下心来读书,还不如放下姿态,调整状态,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可能更在意的不是读书,而是和大人一起读书的温馨感觉。家长的倾情配合,是营造书香家庭的有效途径。在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过程中,我着力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交流平台让孩子感受读书的快乐,让家长体验亲子共读、言传身教的重要。如家长会上,邀请家长谈谈读书感受,聊聊亲子阅读的快乐;开展“亲子阅读征文”“我与家长谈谈书”“以书会友”活动,一系列活动为亲子阅读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
  2. 师生共读,分享阅读感悟。师生共读,同品读书乐,自豪感、幸福感时刻润泽心田。共读,给孩子们带来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乐园,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大门。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方面,我做了诸多尝试,如与兄弟班级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丰富书源,交流感受;积累读书感悟,摘抄读书笔记,每周一评;晨会时间,每日一读,教师读精彩片段,学生读积累语录,读到精彩之处,孩子们或叹或诧,或喜或忧,情跃于表;循环日记,记录成长足迹,师生之间促成长、促发展。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们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阅读就一定会成为他们成长的伙伴。
  二、珍视阅读感受,体悟入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不应也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孩子们是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观念、自己的心灵去阅读作品、获得体悟的,因此应格外珍视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悟、体验和理解。
  1. 原点:在孩子的感受上向前走。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同样的作品,孩子的体会是不可能达到成年人的深度和广度的,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不合时宜地推介一些看似经典却不适合孩子们心理及年龄特征的书籍,脱离孩子阅读理解的“最近发展区”,讨论的话题过于深奥或者过于浅显,对孩子的阅读要求过于降低或者刻意拔高,都不利于孩子的阅读发展。因此,阅读时,教师只有触摸到学生的阅读脉搏,只有在孩子的感受上向前走,才能组织起有效的阅读活动。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自己变成儿童,敏锐地捕捉孩子感受中有价值的生长点,发展孩子的思想,珍视孩子的独特感受。
  2. 情境:以适合孩子的方式展开阅读交流。阅读要学会交流。呈现在课堂上,只有启发多角度地思索,才能从一本书中看到更多的意义。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孩子之间相互交流,让孩子与作者交流,从而提升孩子的阅读质量,使孩子学会领悟。在这一过程中,以合作的方式,呈现不同的观点,他们的推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论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妙趣横生,他们的真知灼见不断闪现。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交流模式会紧扣他们的心弦,吊足他们的胃口,激发他们参与故事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内容的思辨与把握能力。只有这样,孩子的阅读才会具有内在生长的力量,才能在交流中指向更有厚度与深度的阅读体验。
  三、整合阅读资源,拓宽视野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灵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重点。
  1. 扎实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阅读指导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主题阅读课、绘本阅读课、阅读推荐课、阅读交流课、自主读书课、班级读书会都是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形式。以低年级的绘本阅读《石头汤》为例,阅读的重点是,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启发孩子的想象,通过细微的细节渲染感悟幸福。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上,我从激趣导读、美图引读、交流探读、细节品读四个环节,和孩子们交流这个有趣的饱含哲理的故事,在这样的环节设计、方法指导过程中,提炼出精彩亮点,有效指导学生阅读。
  2. 指导学生科学阅读。阅读方式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别,如从声音角度可以分为有声和无声、朗读和默读;从速度角度可以分为速读和慢读;从精细角度可以分为精读和浏览;从感官角度可以分为听读和视读;从辅助手段角度可以分为配音朗读和清读;从个体与群体角度可以分为个读和齐读;从解读文本角度可以分为对话阅读、探究阅读和体验阅读……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默读、朗读、浏览、赏析、圈点、摘录、批注、比较等。我在上名著导读课时,常常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写、抄、评、 鉴赏,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名著的门道。“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法,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当学生习惯用某种正确的方法解读文本时,学生就拥有了一把打开名著大门的钥匙,能够自由地进进出出,将里面的风景看个究竟。
  3. 丰富完善图书漂流活动。图书漂流活动的主题是“传播、互信、分享、成长”。“传播”可以使有限的图书资源获得无限的增值;“互信”可以成就中小学生生命中的高贵,也是提升中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契机;“分享”可以使中小学生汲取作品中的精髓与智慧,尽享思想的盛宴;“成长”是本次漂流活动的最终指向,使孩子们从更多的读物中汲取更多的养分。
  悦读,是最优美的姿态;悦读,是最美丽的风景。悦读的姿态,是一种生活境界,安详宁静,气定神闲,心灵在书中的精神时空漫步,心情随书中的人物或喜或泣;悦读的姿态,是一种生活方式。漫游书中,我们能释放,能畅饮;翱翔书中,我们能震撼,能感悟。因此,让“阅读”走向“悦读”,是我们永恒不止的追求。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我们可以发现,语文教师常常用“自主、合作、探究、对话”等语汇来表述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现场也告别了单调、沉闷,呈现出新的景观,气氛热烈,形式活泼,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然而,从理念认同到行动实践毕竟还有距离,由于教师长久形成的惯性思维和对新的教学方式本质的理解偏差,依然存在一些“形似”而“神不似”的现象,使语文课堂又呈现出另一种虚飘与浮华,失落了课堂本该具有的踏实与质朴。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