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到满江碧水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k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运会开幕之前半个月,我看见一本刊物上载有广州新中轴线的航拍图,我当时想都没想便说:“是电脑调色合成的吧?广州哪有这么漂亮,珠江变得一片碧蓝?”
  我是广州出生广州长大的,对广州的水有太多感触。我们家住在西华路的第一津,我知道这个“津”指的是珠江的一条小小的河涌。我们街下面,还有一条又大又臭的河涌,垃圾把它填塞了,臭不可闻,干脆用水泥板压上去把它封住了。只要下一场大雨,臭涌的气味就翻卷上来,大家都把这里叫做“大坑渠”,就像贫民窟一样。从前住这里的,大多是收买鸡鸭毛、卖猫鱼、糊纸盒、捡垃圾及洗拆纱布的底层人。
  西门口以西的整个广州西城,密布着珠江水网,准确地说,是先人们填江落脚,顽强地住了下来。年深日久,珠江被大家逼着往南走,越来越瘦,也越来越脏。
  早期的河涌是可以行船的,船家多是小贩,专门做小食,撑着船来叫卖。这是河涌上最诗情画意的一幕:叫卖声有旋律的,像唱歌一样,有的卖芝麻糊、花生糊、杏仁糊;有的卖炒石螺、石螺粥、艇仔粥;有的卖红豆沙、绿豆沙;有的卖云吞面;夏天还有卖凉粉等等。河涌两岸是骑楼,楼上的小姐要买船上的小食,不用下楼,问好价钱,直接从楼上吊一只箩筐下来,碗和钱就放里面,没有零钱不打紧,吊着大票子下来让船家找赎。船家做长线生意,童叟无欺。钱货两讫,楼上的人施施然把装着美食的箩筐拉上楼去。这种情形是长辈向我描述的,像梦境一样,我从来没有见过。
  但这次回广州,我惊见珠江水变了颜色:原来是浅浅的黄泥色,如今整条江像换过水一样,水质清澈无尘,在蓝天映衬下,变得绿中带蓝。那一瞬,我的泪水濡湿了双眼。我不知这中间经历了多少人世沧桑,珠江治理经历了多少争执和波折,我这一代,从童年渐入中年,才等到江水澄清,梦境变成了现实!出租车司机笑着说:“那不是江水,是我们水龙头的自来水!你近日有没有发现家里水压不够?就是冲到珠江来了。”
  最让我意外的,是城中多道臭水涌的变化:石牌桥下面的臭涌,原来堆积着沉沉黑黑的淤泥,臭气熏天,走过得用手掩着口鼻。现在河道被疏通了,淤泥堆起来成了一个一个的河心之洲,上面铺了绿草,点缀着一丛丛杂色野花,风吹过,花儿像彩蝶一般舞动。水是流动的,微波荡漾。两岸铺砌了花石,装上了护栏,沿着护栏有长长的环涌而走的绿化带。据说越秀桥下面的臭涌更不得了,清了水道,还装了灯饰,可以撑船了。晚上街坊们跑到河涌的两岸看灯饰,水上水中星光熠熠,大家看得眼花了,怎么都看不够。几十年了,谁见过这么美的景致!我爸爸妈妈说:“我们看着广州的变化,越活越有看头啊!”
  
  钟洁玲生于六十年代,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曾任花城出版社中国文学室主任。1999年,被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授予“首届十优青年”称号。
其他文献
我是一只大雁,每到冬天,我和我的伙伴一起排成“人”字形,飞往温暖的南方城市——广州过冬。  飞啊飞,终于有一天,头雁告诉我们到达广州了,可我低头一看,地面上那么多绿色植物,马路中间、以及马路旁边还摆满了鲜花,街道、马路干干净净……这是广州吗?可是不一会儿,我看见了镇海楼、五羊雕像,我才敢确定,这是广州!只是它变漂亮、干净、整洁了,变得我差点认不出来了!“哇,你看,东濠涌花木茂盛,水清澈见底,还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