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阿尔玛河之战

来源 :军事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號称“世界史上第一次现代化战争”和“近代科技战争开端”的克里米亚战争,从1853年一直持续到1856年,俄国、英国、法国、奥斯曼帝国和撒丁-皮埃蒙特王国等先后被卷入,战争造成参战各方数十万人的伤亡。其中,发生在1854年9月的阿尔玛河之战,是克里米亚地面战事的第一战。

向塞瓦斯托波尔进发


  欧洲各大国对巴尔干地区控制权的争夺,最终导致了一场战争。1854年3月,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宣布进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下的多瑙河行省,同时开始强化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塞瓦斯托波尔海军基地,俄国舰队可以从那里直接威胁君士坦丁堡,继而向地中海投入自己的力量。
  英国内阁决心对俄国一战,而他们最初的考虑是打一场海上战争。既然英国关注的焦点是位于黑海海岸的塞瓦斯托波尔海军基地,那么出动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便是顺理成章之事。然而以英国舰队切断克里米亚半岛和俄国大陆之间联系的计划很快就被泼了一盆凉水:克里米亚地峡的黑海水域太浅,不足以通行大型战舰。
  接下来就只有与法国盟友一道实施地面联合作战这一个选项了。自1815年滑铁卢战役以来,英国军队就再没有参与过任何大规模的地面行动,而为了进军克里米亚,英国尽力组建了一支全部由职业军人组成的部队,总人数将近3万人。
  谁来指挥呢?那个时候,滑铁卢的英雄人物威灵顿公爵已经去世两年了,不过他留下了一位“接班人”,那就是他的副官詹姆斯亨·利·萨默塞特将军,即拉格伦勋爵。此人亲历过威灵顿所指挥的多场战役,不过他其实从来没有在战场上亲自指挥过哪怕一个营的部队。
  在1854年6月的一个温暖的晚上,英国内阁在晚餐过后正式向总司令拉格伦勋爵发出进军克里米亚半岛并攻占塞瓦斯托波尔的指示。拉格兰勋爵预言,这一过程只需要12天。不过直到9月14日,在坐船经过君士坦丁堡附近的斯库塔里后,英法军队才在这个阴晴不定的日子里于克里米亚的卡拉米塔湾开始登陆。
  法国人率先上岸,当时阳光明媚,到了中午,法军初步建立起了桥头堡。不过等到英国军队于午后开始登陆时,太阳已经被毛毛雨所取代,之后雨势越来越大。在之前的海运途中,英军中就已经出现了霍乱疫情,登陆现场的大雨增添了混乱,有超过1000名病患不得不重新登船,而另外数百人则被草草埋葬在海滩上。
  9月19日上午,英法联军正式展开朝塞瓦斯托波尔的进军。当天阳光灿烂,声称拥有优先权的法军在联军右翼前进,他们在那里可以受到海上舰队的保护。而在另一侧行军的英军有侧翼暴露之虞,拉格伦勋爵尽量把有限的骑兵安排在队伍前列和两翼以防敌军的袭击。

炮战开局


  其实英军的推进大有自己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后勤保障不太给力。长途海运导致这支军队的运输工具极其有限,从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后的第2天开始,英国军需官员就到处寻找货车和能拖行货车的牲口。到这支大军开始向塞瓦斯托尔波尔进军时,辎重队已经拼凑了大约350辆货车,这算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但尚不足以保障数万士兵的战地所需。
英军总指挥拉格伦勋爵

  在19日这个晴朗的日子里,一股温和的海风使英国军队和法国军队的行军更加顺畅,到了这天下午,英军前锋进抵一处山脊,平缓的山谷下方流淌着布尔加纳克河。拉格伦勋爵注意到远处的山地上隐约有哥萨克人的羊皮帽,便决定进行侦察。他派出4个骑兵中队,岂料遭遇到2000名俄国骑兵。指挥着英国骑兵的卡迪根中校冷静地命令他的人排成队列,不明就里的俄军骑兵也停了下来,没有上前挑战。
  英军步兵及时列阵上前,这让俄军深以为自己处于劣势,于是便从布尔加纳克撤退。英军顺势向南行进了大约12千米远,在那里已经可以望见阿尔玛河。这条河流在克里米亚半岛南部注入黑海,入海口就在塞瓦斯托波尔以北几千米处。
  在必争之地的阿尔玛河的南岸地带,俄军布下了坚阵。一处名叫库尔格涅的山丘成为俄军的中央阵地,俄国人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布有12门重炮的多面堡,人称“大堡垒”。在库尔格涅西面的电报高地上是俄军的另一处阵地,此地因为一座未完工的电报站而得名。而在这两处高地之间,就是通往塞瓦斯托波尔的大道,那里处在两地火炮的夹击范围之内。
  当天晚上,法军司令德·圣阿尔诺元帅和拉格伦勋爵会商,议定次日由法军攻击俄军右翼,英军进攻中路和左翼。拉格伦礼貌地听取了法国人的计划,并表态说法国人可以信赖英国盟友。之后他在私底下对身边的随从们表示,法国人在右翼可以得到舰队的掩护,而攻打高地的硬任务全部要由我们自己来扛了。
  在对面的阵营里,缅席科夫亲王号令全军振奋精神,在第2天依托有利地形狠狠教训英国人。在向俄军士兵发表战前动员时,缅席科夫把英国步兵称作“被迫套上步兵制服的水手”。
  到了第2天,也即9月20日的上午,英军和法军在8千米宽的正面上推进,相继开上战场。法国军队果然得到舰队的保护,而且其当面也没有多少敌人。多少感到有些不好意思的圣阿尔诺元帅再次找到拉格伦,询问他是打算采取正面强攻还是包抄俄军侧翼?拉格伦回应说,英军骑兵数量太少不利于包抄。就在那时,“大堡垒”中的俄军大炮开火了,阿尔玛河之战由是打响。
  英国军队受到了炮火的压制,士兵们很快给俄国大炮起了女性的名字——往往是那些不受欢迎的士官或军官的妻子的名字。突然之间,俄军的炮火集中落到一处村庄里,那里正挡在英军的一段推进正面上。这次有计划的炮击焚毁了整座村庄,大火和呛人的烟雾使人无法靠近,英国人必须要分路迂回行进了。

攻陷“大堡垒”


  英法联军全线处在俄军的炮火之下,英军这边的炮击情况尤为严重。由于英国火炮的口径较小射程较近,无法对俄军炮队形成有效压制,大部分英国士兵只能趴在原地祈求上苍保佑。
  下午14时,法军向拉格伦勋爵送来了紧急战报,他们声称自己正在受到“屠杀”。实际上,法军仅仅受到来自电报高地的炮击,而且尽管缅席科夫亲王一度向法军方向上投入了7个步兵营、4个炮兵连和4个骑兵中队,但他很快就判断自己的右翼地区难于通行,所以又把其中的大部分兵力又拉回到英军的正面了。
俄军布置在阵地中央的“大堡垒”
头戴熊皮高帽的英国近卫军发动进攻

  拉格伦勋爵对俄军的炮击非常不安,但同时又对40年来第一次亲自执掌大军感到欣慰。他下意识地用左手抓了抓空荡荡的右衣袖——他的右臂是在滑铁卢战场上失去的。一直在炮火下挨打毕竟不是办法,于是拉格伦勋爵发出了当天第一道也是惟一的命令:稳步推进,越过阿尔玛河!
  炮弹开始在阿尔玛河两岸纷纷落下,但是落点并不十分精准。渐渐的有越来越多的英军士兵到达阿尔玛河南岸,各部队在那里重新整队,然后便向大约500米开外的“大堡垒”展开冲击。英军可以看到堡垒的两侧各有一大队俄军步兵,他们手中的一排排刺刀发出明晃晃的光芒,而他们身后显然还有更多的俄国人。俄军散兵线一度打算上前迎战,但很快被列队整齐的英军逼退,当“大堡垒”的炮击加剧时,阵地远端的俄军大队步兵开始缓缓移下山坡。
  英军训练有素的齐射击垮了俄军步兵的信心,他们虽然人数占优,但却纷纷退回到“大堡垒”后方的初始阵地。俄军的炮兵在全力实施轰击,各种口径的炮弹呼啸而至,英军阵中不断有人倒下,队列也出现了很大的空隙,但全军仍在继续前进。
  在最后一轮炮击过后,英军已经进至“大堡垒”近旁,表现英勇的俄国炮兵根据沙皇“不准在战场遗失一门火炮”的命令,开始把大炮移出“大堡垒”。英军士兵随后发动冲锋,一举夺取了库尔格涅山上的这处俄军主阵地,并立即在那里布阵准备迎接反击。附近山坡上的多路俄军纵队发出震天的喊声,预示着反攻即将到来。
  占据“大堡垒”的英军急需援军才能巩固胜果,然而距离他们最近的剑桥公爵的近卫军第1师,仍然在阿尔玛河的另一边。这位公爵显得有些犹豫不决,拉格伦勋爵派了多名信使催促他加快过河。等到第1师终于越过阿尔玛河时,那些从俄国炮兵手中夺取了“大堡垒”的英军士兵正在受到附近山坡上俄军炮火的夹击。

英国近卫军上前


  巨大的危险向据守“大堡垒”的英军压来,一个规模庞大的步兵方阵朝“大堡垒”的右側攻击前进,那是俄军中颇为善战的弗拉基米尔步兵团。攻防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拉锯,随后,又有一支俄军生力军加入战团,那是比弗拉基米尔团更为勇猛善战的喀山步兵团。
  重压之下,英军中的一名军官贸然发出了“撤退”的命令,于是英军再也无法控制“大堡垒”,纷纷向他们来的方向败退而走。缅席科夫亲王适时发出命令,要求俄军全力追击,一直要攻到阿尔玛河对岸去。
  在和“大堡垒”遥遥相对的一处山头上,拉格伦勋爵策马靠近一线,正在纵观战场全貌。登高的拉格伦获得了良好的视野,他意识到如果能炮击下面的谷地,就将阻遏俄军的推进。两名参谋奔向河岸,让近卫军炮队的2门9磅炮加快上前。等到这2门大炮就位并开火之后,冲在最前面的俄军果然开始向后收缩。他们身后的人也犹豫起来,如果继续去追赶英军轻步兵,就会进入炮火的射程之内。于是这2门9磅炮给了英军一个宝贵的喘息机会。
俄军骑兵败于英国近卫军阵前

  那时,殿后的皇家燧发枪团是惟一仍在与俄军交战的英军步兵部队。这个团以寡敌众,不过他们的团长莱西·耶上校在平时就是一个蛮横好斗的人,现在更是激励全团不断战斗。俄国人急切之间吃不掉这个团,又面对受到炮击的风险,之后更是看到英国近卫军正在不断逼近,于是放弃了攻势,转而退往“大堡垒”去了。
  耶上校翻身上马,他飞奔向距离自己最近的那个近卫军阵列,大声喊道:“俄国人退却了。我的团已经失去了22名军官和200名士兵,所以追击他们的光荣就属于你们了!”近卫军部队欣然加快步伐,开始冲向“大堡垒”方向的俄军。
  当英军进至距离“大堡垒”已不足100米的地方时,俄国人又发出阵阵咆哮,端平刺刀发动了反冲锋。近卫军不得不一面后退,一面射击,但是俄军的冲锋后劲乏力,英国人以自己的齐射中止了俄军的前进,并转而重新投入进攻。
  在这场至关重要的对决中,俄军在核心地段集中了12个步兵营的兵力,而面对着他们的仅仅是英国近卫军的3个营。这3个营分别是卡梅伦高地营、第93高地营和号称“黑卫队”的皇家高地营,他们被英国历史学家夸赞为是“全英最好的三支部队”。

开局之战的结果


  坎贝尔爵士在最后时刻仍不忘向他的高地战士们传授作战技巧:“现在,轮到你们上阵了。记住这一点,无论谁受伤,无论他是谁,他都必须躺在原地,其他人别想着去带走伤员。如果有谁做了这样的事情,他的家人就等着收到阵亡通知书吧。不要急于开火,等你们的军官要求你们开火时再这么做,保持冷静,压低枪口。”
  英军一字排开迎向俄军,右边是“黑卫队”,中间是第93高地营,左边是卡梅伦高地营。当他们走过附近的一群英军散兵时,其中一个人惊呼道:“你们还是撤退吧,否则准得被凶猛的射击摧毁。”坎贝尔爵士回答说:“这样更好,先生。女王陛下的卫兵就应该死在战场上,这远比把自己的背部暴露给敌人要好。”
  坎贝尔冒着俄军的弹雨走在最前面,他骑着马往返激励部众士气,当他的战马被打死后,副官便立即牵上另外一匹。近卫军的3个高地营发动了全线进攻。
  那时,俄军和法军都习惯使用步兵的纵队阵形,而英军则采用灵活的横队。横队的优点是增加了步兵的火力和额外的机动能力,缺点是阵列的纵深很浅。从左到右,列成横队的3个近卫军高地营的正面延展超过了1.5千米,而近卫军的训练水平和纪律水平确保他们可以一面行进,一面施放出猛烈的齐射。
  俄国士兵仍在开火,但恐惧已经蔓延开来。当英国近卫军逼得更近之后,俄军的队形便不复完整,士兵们不顾军官的喝斥四散而走,溃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坎贝尔爵士高高举起了他的帽子,近卫军的高地战士们纵情欢呼,他们的声音在3千米外都能听得到。
  尽管兵力占优,也有地利之便,缅席科夫亲王还是打输了阿尔玛河这一仗。之前他曾在沙皇尼古拉一世面前宣称自己可以在阿尔玛阵地上坚守3个星期,结果这一仗他连3小时都没能坚持下来。
  英国人打赢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开局之战,付出的代价是362人战死,1611人受伤,伤员中的不少人后来也死去了。被他们打败的俄军有1800人死亡,3700人受伤,伤亡数字是英军的2倍多。
  阿尔玛河之战的消息传回英国后,英国公众对胜利感到高兴,同时对这场40年来欧洲大陆第一次地面战斗所造成的人员损失感到吃惊。或许民众是经历了太长时间的和平了吧,要知道,克里米亚战争才刚刚开始——之后的伤亡数字还会更加令人吃惊呢。
其他文献
——一方面,通过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使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创新,驱动人自身的发展,在要素投入结构上进一步发挥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作用,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问题】  ——长期以来,一些基层政府习惯于通过土地、资源、劳动力等粗放型生产要素的投入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注重量的积累,对质量和效益有所忽视。  ●习惯于扩大投资规模,加大资源投入,过度消耗资源,陷入低性能、低成本、低价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南方电网公司发挥企业自身技术管理和地缘优势,积极推进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财务基准收益率是项目投资可接受的最低收益水平,财务基准收益率必须体现项目所承受的国家风险。老挝是我国重要的电力合作国,2017年以来老挝经济不稳定性有所增加,文章借助资产定价模型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构建了财务基准收益率模型,以老挝琅南塔地区的输电投资为例,深入分析了国家风险对基准收益率的
——一方面,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维护全体人民的“环境人权”。另一方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产业,向生态要效益。  【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投入结构中的资源环境的代价,环境和资源被严重“透支”,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重庆既具有“两个欠发达”的市情,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同时也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集发展和保护的矛盾于一身。  ●重庆是全国重要的化工基地,
黄燕(文学编辑):  有个叫黎孟的小姑娘,经常到离家不远的废旧火车站去,但她“从没有近距离见过一趟列车”,她总是在听见远处列车飞驰而过时有一种想要拼命奔跑的冲动,她想拼命奔跑到有列车经过的远方去。年轻的写作者,常会陷入纠缠于个人内心的漪澜,但吴若秋没有。她的小心思,懂得借主人公来表达。在小姑娘的眼里,废旧火车站这个小小的世界虽荒凉却安详,“夕阳倾注了所有的暖色调”,杂草丛中锈迹斑斑的铁轨,却是金色
——一方面,把区域经济结构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另一方面,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开放性,树立全球化和国际化视野,由“板块碰撞”向“区域协调”转型。  【问题】  ——一段时期以来,重庆各区域板块之间联动不足、开放性不足,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不能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发展合力。  ●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距,使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经济改革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之间发生
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其实,当前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是一根火柴,可以将一团团火种点燃,让学生燃起智慧之火、生命之火、创新之火。从一杯水转变为一团火亦是我们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要进行技术素养观转变,从技术应用能力转向信息素养能力。我们不仅要利用技术,更要利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合作,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点然创新之火。  ● 现状分
范女士,今年刚好30岁,先生是一家外资企业的业务主管,自己在家做起了全职太太,小日子过得轻松自在,最近两个星期以来,自己觉得浑身没力气,早晨起来眼泡虚肿,心想到医院查查吧,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医生说她得了肾炎,范女士感到莫名其妙:哎,奇怪,没有特别不舒服的感觉呀,只是在两星期前喉咙痛,自行到药店买了消炎药,吃吃好了,咋就惹上了这个病呢?  提起肾炎,大家的脑子里马上就会浮现出一种“肾炎面容”—
小王今年35岁,主诉左侧后下磨牙咀嚼时误咬了一粒沙子,疼痛,不能吃东西,检查时发现她的左下颌第二磨牙纵形劈裂,整个牙齿分为两半,并且松动,只有劝其拔除。牙齿折裂是造成人们牙齿缺失的第三大原因,紧随龋齿、牙周病之后。  牙齿折裂的病因复杂多样。  1.牙齿折裂好发于磨牙的窝沟区,它是牙齿发育时期的钙化结合区,可因钙化不全造成牙体结构薄弱,而使牙体抗折裂强度下降,同时中央窝又是正常咬(牙合)时的应力集
——一方面,提高“居民消费率”及相应的“民富支撑”,让人民分享改革红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与人直接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公共服务供给、教育就业保障等。  【问题】  ——需求结构决定产业结构,可长期以来,在重庆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与消费需求、公共服务需求和就业需求并不完全对等。  ●重庆相当一部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业集中在价值链的低端,与人民群众需求直接相关的消费品产业发展
启示一:深化改革要着眼调整生产关系  深化改革,就是要调整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方法。比如,为畅通金融与实体经济通道,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各类金融试点,着力构建全牌照金融体系。又如,我们将行政审批改革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526项,逐步取消非许可类审批事项,为市场主体松了绑,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启示二:深化改革要着眼优化资源配置  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