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合并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发病特点与发病机制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hong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合并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的发病特点及发病机制。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活动性恶性肿瘤(肿瘤未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或存在肿瘤复发、转移的证据)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结果

共筛选586例恶性肿瘤的患者,符合活动性恶性肿瘤合并CVST的患者24例(4.10%,24/586),男8例,女16例,年龄25~66(40.79 ± 6.78)岁。患者中4例(16.67%)存在CVST传统危险因素,余20例(83.33%)无CVST传统危险因素。22例(91.67%)患者起病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伴随不同程度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22例(91.67%),一种或多种肿瘤标志物升高18例(75.00%)。恶性肿瘤类型以肺癌最多见(33.33%),其次分别为乳腺癌(29.17%),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83%)。在CVST起病时,14例(58.33%)患者肿瘤细胞已发生转移,其中12例(50.00%)发生颅内转移,多数患者预后不良。

结论

恶性肿瘤合并CVST多数患者缺乏常见的CVST危险因素,以恶性肿瘤发生颅脑内转移、血浆D-二聚体和肿瘤抗原水平升高、短期预后不良等为特点,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恶性肿瘤相关的血液高凝状态,以及肿瘤细胞直接侵犯颅内静脉系统有关。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联合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方法在临床追踪脑膜癌病(M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患者脑脊液采用StatSpin Cytofuge 12离心机离心沉淀,MGG染色和SP法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对确诊为脑膜癌病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11例通过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联合细胞免疫化学染色确诊MC先于影像学发现脑膜病变;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光镜下观察癌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免疫学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