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温和CO2浓度加倍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来源 :生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fang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全自动微气候控制的"人工模拟气候实验系统",研究了增温和CO2浓度加倍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氮(DON)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温(ET)、增CO2(EC)及两者的交互作用(ETC)均增加了DOC含量,增加强度为EC>ET>ETC>CK,各处理对土壤0~15 cm层DOC的作用大于15~30 cm层。(2)ET、EC和ETC对DON的影响与DOC相似。(3)不同土层DOC/DON差异不显著;EC处理显著降低了DOC/DON。(4)DOC、DON的浓度与土壤溶液在254 nm处紫外吸光度值(UVA254 nm)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可用UVA254 nm值推测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溶液DOC和DON浓度。
其他文献
本文对采用氯胺T–四碱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地下水中的痕量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其检出限为0.13μg/L,线性范围为1.0μg/L~15μg/L,相关系数大于0.9990
本文以冕宁县丰富的森林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便利的交通和宜人的气候等主要自然资源为依托,以森林康养产业品质提升为导向,以发展生态经济为目标,分析了当前市场需求和发
氢能作为无污染的生态清洁能源,一直倍受各国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半导体光催化制氢是实现工业化、廉价制备氢气的重要手段,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则是一种“阳光经济”的理想
甲烷部分氧化过程反应快速,接触时间短(<10-2s),反应温度高,实验测定中间产物比较困难,目前对反应机理的认识还存在相当大的争论,其催化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
我国既有居住建筑量大面广,普遍能耗水平高,环境影响大,居住功能急剧退化,迫切需要进行绿色改造.但巨大的改造资金缺口和产权分散状态下改造需求和方案决策协调难等现实困境
多铁性材料是一类同时具有(反)铁电、(反)铁磁及铁弹中两者或两者以上耦合性质的材料。近年来,由于其在多功能器件中的潜在应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作为一种典型的单相多铁性
目前,换热设备在运行中都存在污垢的问题。采用传统的机械除垢或化学剂清除污垢,普遍存在着成本高和二次污染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方便可行的防除污垢的方法。文献
周作人和丰子恺二人的儿童观,是“研究”与“审美”的不同层次;是“理性”与“感性”的冲突;是“顺应自然,助长发达”与“拒绝入世”的分道扬镳,归根结底,是“儿童本位”与“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世界各主要工业国的国民经济将从基于不可再生的“碳氢化合物”为能源和原材料的经济结构向基于可再生的“碳氢化合物”的经济结构转变,而微生物由于
作为硬组织功能替代物的植入物材料(如钛合金)植入人体后在表面形成骨磷灰石,但相应的形核和长大机制并不十分清楚。研究表明,在模拟体液中沉积羟基磷灰石的形成主要由Ca2+的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