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课中践行三生教育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的合称,生命教育,就是让每一位老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就是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就是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在高中课中渗透“三生教育”的必要性
  “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目标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教育科学发展、构建教育和谐的基础工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一种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在高中语文课中践行三生教育,旨在教书育人,针对学生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近年来,在中学校园里的自杀、故意伤害和自残现象呈上升态势。此时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认知水平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有效引导。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将珍爱生命、生存智慧、健康生活等有关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内容渗透进去,把“三生教育”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高中语文老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二、高中语文课如何渗透“三生教育”
  1.在高中语文课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的教育。
  高中学生对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等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老师要在高中语文课上进行各项活动,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引导。
  如在讲授《祝福》时告诉学生,鲁迅认为,中国女子,只要戴上不节烈的罪名就除不掉,只有被这顶大帽子压死完事。鲁迅说:“据节烈为本,将所有活着的女子,分类起来,大约不外三种:一种是已经守节,应该表彰的人(烈者非死不可,所以除去);一种是不节烈的人;一种是尚未出嫁,或者丈夫还在,又未遇见强暴,节烈与否未可知的人。第一种已经很好,正蒙表彰,不必说了。第二种已经不好,中国从来不许忏悔,女子做错一事,补过无及,只好任其羞杀,也不值得说了。”祥林嫂正是属于第二种人,而且是补过无及而羞杀的。鲁迅老友许寿裳评论说:“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掉祥林嫂。”而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应轻易放弃生的希望;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懂得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应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2.在高中语文课中渗透生存教育,让学生适应社会,学会生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在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
  如在讲授《装在套子里的人》时,通过对别里科夫的形象分析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旧秩序,生存能力低下。但他因为自觉地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跟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而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并且也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能够辖制全城。所以别里科夫的的生存能力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因而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要通过教育来获得有关自护知识和技能,远离危险与侵害,从而使生命得以维持和延续,同时又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3.在高中语文课中渗透生活教育,提升学生的生活、学习质量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的教育。高中阶段是学生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他们一方面已产生独立感和成人感,但另一方面,对“自立”带有不少片面的理解,对父母、老师以及他人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会时间管理,学会感恩,做生活的主人,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学习质量。
  如在讲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时,告诉学生弗罗姆的普遍的人道主义以“先验的人”为基础,利用社会批判和心理分析,以伦理学为范畴,剖析个人与社会的各种内在与外在的关联。他认为,个人与社会的各种外在矛盾和冲突,实质是“代表普遍的人”的个人与“代表少数的权威”的社会的冲突,是人权与特权的冲突,而个人与社会是内在统一的,因为“人越发展,就越少自私性”,他的“生产性的力”要释放,“爱的顶点是给予而不是索取”。之所以普遍的人道主义的伦理与社会的内在的权威主义的伦理总是相冲突,在于以往的社会“不健全”,所以他针对权威主义的伦理学构建了自己的“人道主义的伦理学”。所谓人道主义的伦理学,就是一套由人自己制定评判善恶标准的符合人自身发展的规范,这些规范不以社会权威评判为标准,因为存在着“人性的固定法则和人性发展和实现的固有目标”,即是以是否符合人性的发展规律为标准。
  然而人性的发展规律是什么呢?单就“普遍的人”而言,“个人不仅仅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他还是人类的一个成员,个人代表着全人类”,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人生存的目的就是要成为他自己,展现他自己的力量。因此,人性善恶的标准是由人自己定的,即它在多大的程度上遵循了他自己的本性。所以,弗罗姆与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一样,都热衷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的研究,并且在他的《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中指出马克思的理论实际上是一种人学理论,同时扩大了“异化”的概念。事实上,作为一种企图融合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在西方,弗罗姆理想中的“健全的社会”只能是一种现代乌托邦。
  弗氏的理论却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他所洞察的可能正是我们所忽略的,他所强调的可能正是我们所不以为然的。在西方,弗罗姆是孤独的呐喊者;在中国,或许他能找到知音。愿越来越多的人来了解弗罗姆。
  4.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三生教育的生动展开
  对学生进行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正确引领,进行理想与责任的教育,想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注重教育形式。畅想生命,生存是一种选择,热爱生命,生存是一种智慧。通过角色扮演,双歧选择,团体心理辅导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接受三生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读懂生命,在活动中理解生存,在活动中学会生活。
  此外,结合三生教育的内容,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经典书籍和电影,让孩子在广泛的阅读中品味生命、生存和生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活观和生存观。
  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实施“三生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三生教育”的重要意义,营造“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浓厚氛围,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向社会,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道德境界,努力使自己成为该角色所需达到的道德境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健康的发展。
其他文献
俗话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的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大宋风情的展示,而且是那个时代文人生活的基本烙印。柳词如江南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但却不靡靡。构词意境脱俗,豪
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语文知识感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喜欢学,并且学得好。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充
【摘 要】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然而,学生在认知过程和能力的形成方面,仍依赖于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仍然比较薄弱,与培养创新型人才还不相适应。因此,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最基本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完善其作为教学主体所体现出来的自主性,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追求“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
分析通州沙河段水流泥沙特征、航道水深条件及航道变迁.从河势变化、河床滩槽冲淤变化等分析通州沙河段深水航道碍航原因.研究表明通州沙河段下段由于河道展宽、洲滩不稳、水
介绍了国外常用的EurOtop (2007)中平均越浪量的计算方法,结合国内《海港水文规范》及国内专家学者提出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情况进行验证比较,得出了Eur
本文从高考议论文用例论证的失误出发,列举了高考议论文用例论证的形式。探讨了如何有效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的用例论证的方法。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采用规则波研究了深水斜坡堤堤心石物理特性的变化对于波浪传播的影响。在无越浪的前提下,主要讨论了斜坡堤透浪系数与入射波周期、入射波高、质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