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作文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x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三年前,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生,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人才储备军到未来的技术工人,这样的身份转变,让人诧异。谈起当年的决定,周浩坦言,“毫不后悔,很庆幸”。
  毕淑敏在《我的五样》中有这样的话:人们在清醒地选择之后,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点,便像婴儿一般,单纯而明朗了。
  阅读以上文字,即将高中毕业的你有什么所思所感?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题目取材于大学生选择自己的专业和发展方向的故事,高三学生虽然还未经历这样的事情,但对这样的题材并不陌生,并且自己也即将面对这个问题。这个题目意在考查同学们对现实的关注度,对自我、对人生的思考能力。
  【写作立意】
  审题难度不大,关键词之一“选择”显而易见。除了“选择”之外,“高中毕业”“所思所感”“自己的体验”等提示语还要求同学们在文中要涉及“高中毕业”“人生规划的思考”,可以有所偏重,但不可缺少任何一个。这是审题的关键点和难点,要求同学们具备较强的思辨力。立足于现在,分析自我现状,又有对未来人生,尤其是大学专业选择的思考,再对职业规划进行稍微的延伸,是最佳立意。
  【评分标准】
  立意上涉及“选择”“高中毕业”“人生规划的思考”三者,可以有所偏重,但不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得50~60分。
  立意上未兼顾三个关键词,比如只写“高中毕业”和“选择”,没有涉及“人生规划的思考”,或只谈“选择”和“人生规划的思考”等,得 42~49分。
  基本符合题意,审题较偏,只涉及“选择”,得36~41分。
  字面上与“选择”沾边,但文章主要篇幅并非写“选择”,主题也不是“人生规划的思考”,套作痕迹明显,得分不超过35分。
  衢州第二中学 周广平

为自己而生活


  ● 衢州考生
  毕淑敏曾在《我的五样》中写道:“人们在清醒地选择之后,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点,便像婴儿一般,单纯而明朗了。”
  明白自己意志的支点,即明白自己内心所想所爱,明白它、坚守它,不因流俗而动摇改变,不因利益名声而轻视抛弃,那么生活就将像婴儿一样,单纯而明朗了。所以,且听凭心的意志,为自己而生活。
  高三的我,曾无数次纠结于未来的方向,这大概是人生必经的阶段,所以父母都以过来人的经验诚恳而热切地指引他们内心完美的方向。
  母亲说:“我没上过大学,但我觉得以后考个公务员很好,你看你舅,职业稳定,前途美满……”每次谈及此,母亲总以此作为开头,谆谆教导,无非希望我日后的生活安稳平静。我知道她是为我好。
  父亲则表现得很豁达:“这有什么好想的,先好好读书,高考考个好成绩,什么大学什么专业你选不了!”每次的话题都以此作为终结。他也无非是想我努力一点,未来的选择可以多一点,他总觉得赢了高考就完满了,这也不怪他,大概很多家长都这么想。
  可我总觉得,这样的迷茫无目的是不应该的。
  我们总在不断地鼓励自己,这最后的一百天,再坚持一下,总去买那么多励志的名人传记,几乎快成了一碗全新的“心灵鸡汤”;总是在忙碌的高三路上一遍一遍给自己加油打气……我们似乎一直在拼命坚持,但又有几个人清楚地知道为何而坚持?
  班里有个学霸,个子小小的男生却似乎有着无穷的力量。我们曾一起探讨“未来”这样的话题,他风轻云淡的一句“我以后会是父母的依靠”让我折服。多么可爱却有力的一句话,在那个我还幻想着高二会是怎样多彩的高一的日子里,他已经找到了他的支点——家人,然后开足了他的马力,奔向他单纯而明朗的生活了。他爱他的家人,所以他的动力那么明确地指向自己内心这深切的爱,这份爱成了他坚守的意志。
  那一天,我忽然想通了些什么,父母向我们指引的美好方向,大抵是他们年轻时未完的梦,而这梦毕竟不属于我们。
  我们该有的,是自己的梦。无论是在满园盛放的鲜花中修剪的你,还是身着白衣穿梭在医院长廊的你,只要是你闭上眼最想见到的模样,那你大概也快找到属于自己的支点与梦想了。
  生活没有过来人,没有高才生与技工的贵贱之分,没有所谓经验之谈。生活,该由自己品味,由自己创造。
  且听凭心的召唤,为自己去努力、去生活,去创造你想要的人生。
  得分: 54分
  点评: 这是一篇写得很“随心”“随意”的随笔式文章,但就是在这随心随意中,让人读到了真挚的情感。文章通过两层对比表现了作者在高三这一特殊学习时期的心路历程:一是父母对“我”的不同“期望”,使“我”内心迷茫纠结;二是“我”与“学霸”同学的对比,让“我”豁然开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及运用自如的对比是文章亮点。

吾行吾道,虽远必至


  ● 衢州考生
  我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轮回,只觉得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之间,总有那么一种冥冥注定。在日子的重叠中,在青春瘦削的背影里,包含着命运留给我们最深刻的意义——选择。人生之路千条万条,而我只愿遵从本心,选择属于自己的那一条。
  纵使风刀霜剑、乱红如雨,纵使山河破碎、桑田沧海,吾行吾道,虽远必至。
  席慕蓉曾说:“繁花落尽,我心底依然有花开的声音。”我想,这便是做出清醒的选择之后,明白了自己的意志的支点之后,我们心中那份赤子般的明朗与淡然了吧。
  “毫不后悔,很庆幸。”周浩在谈起当年决定时的坚定与坦白着实令人赞叹不已。这位来自青海的学子,在明白自己的目标后,清醒而坚定地从北大退学,追求自己所向往的技术之路。这是怎样的一种信念?又是怎样的一种决心?使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坚守着自己的那条道路!从这位勇敢选择的学子身上,我仿佛瞥见苏东坡在沙湖道中遇雨之时那潇洒从容的身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毫无疑问,周浩的抉择成就了他自己,他的路必然走得坦荡而宽广!   吾行吾道,虽远必至。我坚信,在那令人景仰的光辉与灿烂背后,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抉择,和抉择之间那份自始至终未曾消散的信念。
  荷尔德林曾说:“大地在沉睡,我们,仍在行路。”在孤独漆黑的夜里,在万籁无声的夜里,在美梦难圆的夜里,他的身影总是那么高大而伟岸!“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先生面对冷漠而无情的旧社会,毅然弃医从文,选择用笔与万恶的旧社会战斗。无尽的压迫也改变不了他的选择,那些振聋发聩的文字,至今仍指引着我们走向明日的光明与希望!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在这段高中即将结束的日子里,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必然坚定地选择那条高尚而无私之路。正如马克思曾言: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任他青苔满地年年不扫,纵他尘烟风过一池萍碎,心之所向,仰面花开。吾行吾道,虽远必至。
  得分: 54分
  点评: 文章围绕“选择”这一命题的核心展开,立意明确,思路一贯到底,不枝不蔓。文中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会用材料,既有理论论据,如引用席慕蓉与荷尔德林的话、鲁迅的诗;也有事实论据,如周浩、苏东坡的素材,且作者在运用这些论据时做到了选用精当、概括精练。材料运用的重心落在分析上,比如第四、第六段,正确地处理了材料与议论分析的关系,做到了材料为议论服务。二是语言有特色,一路诗化而大气的语言,长短句式交错,表达挥洒自如,既体现了作者比较丰厚的语言积淀,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坚持自己的选择


  ● 衢州考生
  选择代表了自己的意志,代表了自己的信念。选择不一定代表是往更好的方向,但它一定是你心里的抉择,对于自己的选择,坚持和坚守是必要的。
  周浩的言语可以深深打动人,他对自己选择从北京大学退学、身份的转变不后悔,反而感到很庆幸。这让我感觉到坚守自己选择的力量,感受到生命的力度。在选择之后,明白了选择的含义,自始至终为了这个选择而奋斗。
  坚持自己的选择,明白自己意志的支点。我曾看过这样的故事。有一个男孩初中毕业时想要考勃朗克大学,而他的老师和父母却希望他考技术工人学校,可以早些工作。然而他执着地坚持选择去考大学,最终击破各种压力考上了他渴望已久的大学。在大学里他努力奋斗,积极地为人生规划蓝图,后来他成了俄罗斯的领导人。他是普京,他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并为之奋斗。
  从周浩、普京的故事中,我对自己即将走完的高中之路有了一定的感触。我曾经也面临过无数次的选择,我很庆幸自己现在也在坚持当初的选择。两年以前正当我被文理分科所困扰时,面临抉择之际,父母对我的要求是选理科,因为各方面的优势和考虑,老师也让我选择理科。在重重的压力和规劝之中,我也深深地感到无法抉择。理科里有自己的强项,但从小就喜欢看书、喜欢历史、喜欢文学让我毅然地选择了文科。虽然这个决定让很多人感到不解和疑惑,但我的心里是大抵明朗的。这是我的选择,虽然在刚分班后有些不足的劣势,但我仍然庆幸自己的选择,因为我热爱它,我会尽我的能力去学习、去发展自己,我会尽全力坚持当初的选择。
  如今面临即将走完的高中,我庆幸当时的选择,并且现在的我比往常更努力地挥洒汗水、奋力拼搏。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坦然接受,我也不曾后悔,很庆幸。面对更长更远的人生之路,我突然之间明白要和现在的我一样,选择自己想要的,并且努力地坚持。
  路在脚下,走好每一步人生之路。选择自己的路,你的心是明朗的,你可以挥洒汗水、挥洒青春,可以获得属于你的春天。
  得分: 50分
  点评: 文章立足于话题“选择”,从“坚持”与“坚守”两个角度展开议论,表达了“走好每一步人生之路”的愿景,立意有高度。选用的材料先是周浩和普京的,再是“我”的,由他人及自我,拓展了议论的广度,也增强了议论的深度。结尾自然收束,进一步点明“选择自己的路”的意义,结构上呼应了标题,内容上归结全文、升华主题。若能在“如何选择”上再强化一下辩证的分析,那么文章会更深刻,得分也会更高。
其他文献
目前全国省市级电视台中,已有20多家电视台开办了科教频道,主要是因为无线台和有线台合并以后,频道资源相对增多和观众需求的结果。科教频道的发展要依托于大的环境背景,首
说起浙江的湖,你会想到西湖,想到千岛湖……却可能偏偏忘了那仅次于鄱阳湖的“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太湖,烟波浩渺,却波澜不惊,正如湖南岸这片叫作“湖州”的地方,在烟水氤氲中,在竹林掩映下,与世无争地安静着、美丽着。
【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挫折失败的背后往往是巨大成就的潜伏;平淡寂静的背后往往是心灵的充盈与丰富;喧嚣热闹的背后往往是众多生命的孤独……生活中很多事情很难从表面看得清清楚楚,生命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很难从表面来断定。背后的世界,也许才是一个丰富而独特、深切而真实的存在。  请阅读上面文字,以“ 的背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先将题目补
江南天池:高山顶上一汪水,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到了冬天就变身为滑雪胜地,谁说玩雪一定要去东北那旮旯。  安吉大竹海:奥斯卡大奖影片《卧虎藏龙》的拍摄地,还记得大侠们在这片竹林里飞来飞去的场景么?  莫干山:避暑胜地!不但够清凉而且够“洋气”,拍照各种高大上,发朋友圈小心拉仇恨!  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江南小延安。  湖笔:“文房四宝”之一,湖州南浔区善琏镇出产的湖笔,绝对是毛
当前,我们国家的形势非常好,文艺工作的形势非常好,电视剧创作生产播出的形势也非常好。1999年,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广大电视剧工作者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各部门、各单位加
星期天的早晨,我正躺在床上睡大觉。忽然,一阵“A、B、C”的朗读声从客厅里传来,声音嘶哑而苍老。难道是奶奶?怎么,奶奶也开始跟国际接轨了?我疑惑不解,踢开被子,火速起身向客厅跑去。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奶奶此时正捧着一本三年级的英语书在朗读,表哥则像老师一样坐在她的旁边,认真地听着。奶奶丝毫不理会我的出现,正全神贯注地朗读着英语字母:“A、B、C、D、E、F……”“老太太,您可以背诵了吗
期刊
一、长篇电视剧特别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深圳市委宣传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央电视台影视部西藏风云中央电视台影视部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命运的决战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
电视剧(本文所说的电视剧均指电视连续剧,非单本剧)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是电视台抓收视率的重要“法宝”.也是广告商乐意投放广告的节目种类。因此,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在
南湖:94 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南湖畔的红船上,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光辉瞬间。  乌镇:“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孕育出茅盾、木心等众多文化名人。  南湖菱:独特的圆角造型让南湖菱看起来萌萌哒,也有人称其为馄钝菱、和尚菱,是菱中的珍品。  丰子恺: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著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徐志摩: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男神级的诗人。  嘉兴粽子:传说中的江南独创版三明治,也是端
【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提到萤火虫,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浪漫”“梦幻”这些美妙的情境。为了重现荧光幻境,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了引进萤火虫展览之风。然而,上万只千里之外引进的萤火虫,短短几天内就死亡大半,展示现场“只见尸体,不见荧光,更不见浪漫”。对此,舆论一片哗然。  萤火虫在商业展示中倍显“娇嫩”,是其固有生活习性以及特定生活环境的突变所致。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