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725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双向交流活动,它的成效依靠富有情感的交往,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情境教学强调教学要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一、引导入境,激发情感
  (一)采用现代化手段。依靠粉笔加黑板的方式进行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学时应采用现代化手段,从视觉、听觉、动感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渲染气氛。教学《海上日出》时,播放日出的录像实况,把学生带入那静谧且奋发向上的情境中。
  (二)借助教师的语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吸引学生,就需要较高的艺术语言,形成一种强大的“粘着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课堂氛围。教师感情激昂时,学生才会精神振奋,教师感情悲恸时,学生才会潸然泪下。如教学《穷人》,当学生学完了课文后,教师这样的一段结尾语:“看看甜甜入睡的七个可爱的小宝宝,幸福温馨的气息洋溢在这个清贫的渔家小屋,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海平面上的时候,这个新家庭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又把学生引入无限的遐想中。教师精妙、生动的语言能诱发学生进入情境,带动情感,迅速进入求知最佳状态。
  (三)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认知、探索的基础,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是他们对学习都充满希望,以此产生对老师的信任,进而转化成喜欢上老师的课,达到喜欢学习的目的。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被动地回答老师提问,而成为老师、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的研究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同学都尝试了成功的情感体验,体会了与他人交流的愉悦心情,此过程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二、理解语言,感悟情感
  (一)理解语言,发现情感。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鼓励培养学生自己理解语言且发现语言中情感因素,可从质疑开始培养。如教学《她是我的好朋友》一课时,学生提出”既然阮恒是自愿献血的为什么还在献血时不断地哭泣呢?对于这一问题,教师要抓住不放,引导学生再次深入读课文,找出表现阮恒哭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思考当时阮恒的心情,最后通过学生自我探究,互相讨论,教师点拨,体会人物心情。学生发现疑问自我解疑的过程,就是形成各自独特见解的过程,也是培养丰富情感的过程。
  (二)感悟语言,体会情感因素。让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这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就是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要做到这点,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如《丰碑》一文,当读到“将军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手敬了一个军礼”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当时将军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学生便会纷纷地发表各自对人物心情的理解,有的说内疚,有的说是自豪,有的说是悔恨……思维活跃起来。
  (三)体验语言,感受情感。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音乐创设情感氛围,能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形象,理解体会到美的意境。如讲《沁园春•雪》时,通过歌声使学生体会到北方山河,冰封雪覆,粉妆玉砌的美景。配乐朗诵,则更有效地把学生引入作品的艺术境界,让学生伴随着婉转激越的音乐,品味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感情。我永远也忘不了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周总理,你在那里》一诗时的情景,在播放缅怀总理的哀乐中,语文老师那发自内心的一声声低沉、深情的呼唤,是多么的哀痛、多么的悲伤,多么的眷恋。由此,使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经常挖掘可运用音乐语言、章节,创设情感氛围,以情感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朗读积累,升华情感
  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办法。学生只有在动情的朗读中才会做到与作者情感的交触贯通,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把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升华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领悟祖国文字的魅力。如,在讲《火烧云》第四段“火烧云颜色变化”一部分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作者描绘的美景,让学生在读中品味美,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读准字音和读出停顿节拍。请一位朗读较好的同学试读。然后,全班同学齐读,掌握要领,体会感情。其次,让学生体会读好表现多种颜色的句子。最后,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美景。这样,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
  四、运用媒体,再现情感
  文学作品是通过描绘生动如画的景物,塑造栩栩如生的形象,表现意蕴深邃的思想来感染人。因此,讲解课文要让文中描绘的画面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意境在他们心中冉冉升起,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特定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欢畅。
  鲁迅先生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现代化教学媒体以新颖、生动、虚拟、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景,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好奇心油然而升,从而引起他们兴奋、愉悦的感受,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心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完一个段落,便立即播放《荷塘月色》的多媒体教学篇,让学生的视线由课本上的语言文字转移到客观可感的画面上,引领学生走进那幽静的月下荷塘,学生的心灵在月下荷塘的画景中得到了美的净化,美的享受。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自然进入课文中的情感世界,领略文学艺术殿堂里一幅幅绚丽多彩,耐人寻味的画图,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艺术的熏陶,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牢牢把握的工作指导思想。我们的眼光不能仅限于自己所做的具体工作,而应该立足本职,胸怀大局。古人讲“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
在现代建筑项目中,建筑幕墙应用越来越加广泛,幕墙设计也成为建筑行业重点内容,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我们要遵循有效的原则,充分掌握建筑幕墙设计要点,力求从根本上提高建筑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应用型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教育模式的建立对于人才培养过程至关重要,本文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并根据学校和专业定位探
现代化的大都市、平凡乡村、特色的景区,无论是哪一个区域先映入人眼帘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建筑物.一个夺人眼球的建筑物就是一个地域或国家的代表.因此,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两者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本文首先给出关于“公德”和“私德”的定义,公德的定义是:可以借助于理性推理加以评价或辩护的道德行为或道德规范,其标准是增进最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私德的定义是:必须借助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推行,高中历史教学也进行了相关的改革,逐渐摆脱了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束缚,转变为了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的模式。该模式的转变增强了学生在历史课堂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历史知识的讲解和历史问题的分析等都是以学生作为了主体,使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丰富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式选择。对学生来说,学生主体性的实现为学生课堂教育带来了新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公众选择在外就餐,但是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给我国每一个餐饮企业的发展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餐饮企业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