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乖并不是好事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guo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妈妈出门前叮嘱孩子:“乖乖的,听姥姥的话!”也时常听到这样的夸奖:“这孩子真乖,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好像“乖”是好孩子的标准。
  这些年来,我遇到的抑郁症、焦虑症患者,小时候多是乖孩子,他们善于察言观色,讨好他人,承受着很多本不属于他们的压力。直到有一天发展成身心疾病才发现,做了多年的乖孩子,其实是舍弃掉了许多自我的需要。
  为什么家长和老师喜欢乖孩子?莫过于他们能让大人省事。乖孩子往往是这样炼成的:当家长有一堆事要处理,孩子又不听话时,威胁、训斥往往比讲道理有效。
  如同一棵树,自然生长会枝繁叶茂,而用栅栏围起来虽外形符合期望,但压抑了许多成长的力量。乖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应对问题的方式,决定了他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比如行为保守,缺乏创新性和开拓性;经常怀疑,退缩;自卑,不敢承担;习惯讨好他人,让人觉得好欺负;经常压抑自我需求,积压不良情绪。
  事实上,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发现孩子的天性,尊重并给予发展空间,使之发挥潜能,在工作中创造自我价值,在生活、亲密关系中发现自我,体验幸福。要做到这些,家长和老师摆正跟孩子的关系最关键,要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带他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陪他一起体验世界、体验自我。因此,第一,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想法、需求、愿望,能配合时尽量積极配合;第二,要给他爱、鼓励和支持,而不是威胁、控制、怀疑或评判;第三,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要看到孩子的需求,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第四,让孩子做符合他年龄的事,不过分超越也不包办,比如不要让四五岁的孩子经常性地照顾体贴他人,不要强制十多岁的孩子保持长时间安静;第五,鼓励孩子表达自我,帮他建立自我边界,不侵犯他人,也不让他人侵犯自己;第六,不要让孩子去承担父母的矛盾、负面情绪。
  当然,有些养育良好、内心富足的孩子也会表现出乖和懂事的特点,分辨起来很简单,看孩子是坦然、欣喜、满足,还是怯怯的、违心的、讨好的、卖力的。如果是前者,不用担心;如果是后者,就要注意解放捆绑孩子的枷锁,别让他太“乖”了。
其他文献
女儿六年级,最近她情绪有些不正常,总是偷偷摸摸的写写画画,有时还爱发呆,虽然现在还没感觉到成绩下降,但这个苗头让我和她爸爸很担心,孩子是不是早恋了?很想偷看她的日记,可她藏得很好。我们该怎么办呢?青岛:谢芳  中國的父母除操心孩子学习之外,最担心的莫过于孩子早恋。为了“防患于未然”,父母们煞费苦心,对孩子的异性朋友百般盘查,偷看日记,偷听电话。家长与其“谈爱色变”,不如心平气和大大方方地教教孩子“
期刊
“有钱、任性”曾是网络流行语,但你知道吗,太过任性的挥霍或许不是大方而是病。这不,近日一男子挥金如土一口气付了20套房子的首付,结果被送去医院诊断出躁狂症。  购物狂是躁狂症的一种表现形式  躁狂症属于精神类疾病。法国精神病学家菲利浦·皮内尔指出,这种病有时是快乐的胡言乱语,表现为敏捷而不连贯的俏皮话,说话时充满兴奋和反常,联想加速,头脑敏捷,念头一个接一个地产生,有时感到语言跟不上思维的速度,口
期刊
战胜拖延症,我们总结了十个珍藏版心理技巧,从此克服拖延困扰。  ●比较后让自己接受  当我深入思考了为什么会产生拖延的问题之后,我认识到拖延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欺骗。人性生来懒惰,如果有一个舒服温暖的被窝,我是不会愿意起身去寒冷的户外。那么,拖延的产生本质也与这个有关,我们更希望去做简单的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令我们痛苦的工作。  ●切断干扰源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干扰源,例如手机、电脑、网络等,当我们
期刊
哭泣是宣泄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哭泣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否则不利身心健康。  从生理上讲,长时间哭泣会加重泪腺负担,使其机能下降,导致泪水分泌减少。同时,胃对不良情绪非常敏感,胃液的分泌量、胃液的酸度,以及胃的运动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另一方面,哭泣时间过长,还会消耗身体过多的能量,减慢肠胃蠕動。长期如此,甚至会引发各种消化系统疾病。  从心理上讲,哭泣时间过长则会让心理进入疲劳期,患上焦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