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帮扶 蓄势蝶变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41306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仲夏六月,万木葱茏,粮丰果熟。会昌县西江镇大田村2500米水渠润泽1547亩耕地、通组水泥路蜿蜒贯穿21个村小组、一幢幢农村土坯房改造新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3个群众文化广场活跃了村民的文化生活、300亩白莲长势喜人……
  大田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得益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秉发挂点会昌县开展扶贫工作,而这也只是一个侧影。大田村位于会昌县北部,赣龙铁路、瑞赣高速贯穿全境。在革命战争时期,大田村共有40多人参加了红军,其中有4位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有28位革命烈士。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的老红军萧泽泉目前仍然健在。大田村人民对革命贡献很大,然而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旱、涝、山洪等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为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2012年开始,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秉发定点会昌县实施“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工作。一年多来,朱秉发副主任倾力帮扶,通过与省工信委、中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等单位的协同配合,为会昌振兴发展、蓄势蝶变打下坚实的基础,谱写了扶贫惠民新篇章。
  深入调研 明晰思路
  2012年4月16日,朱秉发副主任率省工信委、中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等单位负责人一行,到会昌县调研基层党建、扶贫开发、创先争优、新农村建设等情况。通过走访慰问群众、实地现场调研、组织座谈讨论等形式,全面深入了解会昌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需要挂点省领导、省直部门、中央驻赣企业帮扶的重点领域和具体项目,为开展定点联系工作奠定了基础。调研后朱秉发副主任要求,要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要主攻项目建设、积蓄发展后劲,要狠抓产业发展、加速进位赶超,要做实民生实事、统筹城乡发展,要夯实基层党建、强化组织保障,把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基础设施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作为主要任务,掀起新一轮扶贫开发热潮,奋力开创会昌振兴发展新局面。
  2012年4月17日上午,朱秉发副主任听取会昌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并与省工信委,中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会昌县委、县政府等负责人座谈,研究如何推进帮扶合作。朱秉发表示将从政策层面和资金层面,竭力帮助解决会昌经济社会发展中碰到的难题,为会昌的老百姓同全省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他要求省工信委和中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要加大对会昌的扶持力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为会昌争取政策、项目;要求会昌县委、县政府要跟进对接,集中精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为贯彻落实朱秉发副主任指示精神,省工信委、中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把帮扶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从各自职能出发,结合会昌县情实际,主动作为,派出工作组多次赴会昌县了解情况、调研指导,确定了帮扶重点及方向,并指导会昌县科学制定了省领导、省直部门和中央驻赣企业联系挂点会昌县扶贫开发等工作,以及近五年帮扶规划和具体项目实施方案。会昌县又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意见》,编制了《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会昌)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明确了未来1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健全机制 倾力帮扶
  朱秉发副主任对帮扶工作尽心竭力,经常过问会昌县扶贫开发、基层党建、创先争优等工作进展情况,并先后4次到会昌县实地调研,对重点难点牵头研究,对重大问题亲自协调,并强力推动落实。省工信委、中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成立了驻点工作组,分别抽调3名优秀干部常驻会昌协调指导。省工信委去年结合贯彻落实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扶贫攻坚督促会精神,重点扶持了9个项目(或企业),利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协调推进会平台帮助会昌解决省级建设用地指标188亩,在技改、节能、生态园区建设等方面安排扶持资金455万元,在萤石生产指令性计划和水泥行业准入等方面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予以了倾斜。
  会昌县从跟进对接联系、扶贫工作网络、资金投入保障等方面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一方面,积极与省工信委、中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进行面对面汇报、沟通、对接,落实了信息报送、协调沟通、资金管理和工作考核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了县级领导帮扶1个乡(镇)、配备1个县直单位、抓好一个扶贫开发示范村、结对帮扶3户以上贫困户;乡(镇)和单位科级干部抓1个示范村、结对帮扶2户以上贫困户,其他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的扶贫工作网络,初步形成了部门定点、干部结对、企业参与、社会捐助的扶贫工作格局,实现了全县110个贫困村、28704户贫困户帮扶全覆盖。2012年,全县累计投入各类社会扶贫资金3770万元。三是资金方面,会昌县财政每年按不低于本级财政收入2%的标准安排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并逐年提高标准,全力确保“十二五”贫困村村均投入项目资金达到100万元以上,其中财政扶贫资金约50万元。2012年,全县共投入各类财政扶贫资金4900多万元。此外,还通过提供贷款贴息、发放互助资金、扶贫到户的方式,扶持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2012年,共发放167.1万元到户扶持资金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
  戮力同心 促进振兴
  朱秉发副主任2012年7月在会昌调研工作时指出,扶贫开发工作既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保障。会昌县委、县政府深刻领会朱秉发副主任的讲话精神,认真研究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两结合、两促进”的实现路径,把争先创优活动、“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推进扶贫开发、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的引导和表率作用,加快了整村推进扶贫、移民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工作步伐,减贫成效明显。2012年,全县已初步形成脐橙(橘柚)、烤烟、生猪、优质稻(米粉专用稻)、油茶等五大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和瓜果蔬菜、欧亚提子、竹荪、毛竹、茶叶、绿壳蛋鸡等区域特色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3171人,减少9.2%,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全县安全饮用水覆盖人口达390273人,占全县人口的77%,比上年增加57400人,增长13.5%;完成危旧土坯房改造8000户,危旧土坯房农户减少至44280户,下降15.3%;解决135户贫困农户照明用电;通公路自然村1877个,比上年增加192个,增长11.4%。先后对16个乡(镇)、96个村、168个组(屋场)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的群众实施了移民搬迁扶贫,完成移民搬迁2298人,新建移民集中安置点9个。实施“智力扶贫”,大力开展了“雨露计划”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1036人。
  在朱秉发副主任和省工信委、中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等各方的倾力帮扶下,会昌县着力优化扶贫开发工作格局,形成了帮扶合力,有效有力地推进了“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开发工作,加快了振兴发展步伐。2012年,会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存贷总量实现三年翻番,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2亿元,财政总收入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644万美元,出口总额2872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9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08元。
  在赣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朱秉发副主任的悉心指导下,经过会昌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一条符合会昌实际的扶贫开发路子越走越宽。它好似一阵阵春风吹遍会昌广袤的山山水水,给会昌人民带来了无限温暖。
  责任编辑:上官涛
其他文献
2012年5月10日,对于兴国县高兴镇文溪村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特殊日子。这天,村委会早早就热闹起来,不少村民聚集在村头欢迎省林业厅扶贫工作组的到来。省林业厅定点扶贫兴国县后,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小山村,与村民一道共谱了一曲脱贫致富之歌。  今年3月,兴国县高兴镇文溪村村民刘志成站在他的苗圃基地,指着一株株小树苗对工作组同志说,这是今年刚种下的桂花树。在石头嘎拉里的小树能否成活?刘志成笑着说:“
期刊
利用移民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新型小城镇,是贯彻落实吉安市第三次党代会要求,也是策应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和吉泰走廊建设的需要。泰和县沙村镇在探索建设宜商宜居宜业小城镇过程中,灵活运用移民政策,把移民工作融入小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使小城镇人气不断兴旺、品位不断增强、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和谐发展之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应。  一、基本概况  沙村镇位于泰和县东
期刊
江西省余干县江埠乡大港村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偏僻村落,在过去,这里的道路泥泞、用水用电困难、村民观念陈旧……是一个非常贫困的乡村。“人均耕地少,村级集体收入少,村民科技知识少,思想观念陈旧落后”,是这个村的真实写照。  面对这一现状,省公安厅驻村扶贫工作组组长胡曼斩钉截铁地说:“通过扶贫,我们一定要改变这里的贫困落后状况,让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一年多来,投入48万元修路2.5公里,改善村庄里弄里
期刊
新余市有中央大型水库1座(江口水库),地方中型水库6座(分别是分宜县彰湖水库、西坑水库、石牛滩水库;渝水区狮子口水库,龙门口水库,鹄山水库),产生农村水库移民9万多人。他们为了支持水库建设抛离故土家园,移居自然条件欠佳、基础设施薄弱地方,造成生产发展缓慢,收入增长乏力。  为帮助移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2001年新余市开展了水库移民普查工作,对全市移民分布、移民社区基础设施、移民经济生活水平及劳动
期刊
摘 要 依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级示范性实习基地建设评估指标,通过实证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论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从基地建设总体思路、必须具备的条件、基本功能、实践教师指导队伍、实践教学的实施、实践教学效果评估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实践教学;就业率;实训基地  作者简介彭加平(1954—),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工商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为
期刊
按照吉安市新村办的统一安排,4月14日至17日,由市新村办领导带领各县新村办主任、部分重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领导一行50人,赴婺源、黄山重点就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期间,听取了“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县清华镇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建房管控经验、情况介绍,实地参观了婺源思溪延、洪村、江湾,黟县西递、宏村等村。考察中,通过看现场、听介绍、谈体会,考察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的考察活动使我们感
期刊
提 要 旅游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而江西拥有丰厚的赣民俗旅游资源,民俗旅游也应该成为盘活县域经济发展,提升文化品味的新助力。通过借助“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理论,为有效地开发安福的民俗旅游,提出合理的开发构想。  关键词 县域经济;民俗旅游;文化;开发  作者简介王吉隆(1987—),男,吉水县文峰镇人民政府科员,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旅游史,旅游管理。(江西吉安 331600)  近年来,“旅游
期刊
[提 要] 家电下乡是针对特定人群,限定特定商品的公共财政补贴,这种补贴政策对于扩大内需的效果有多大呢?文章利用线性扩展支出模型(ELES),通过家电耐用品的价格弹性估算出整体消费需求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2009年江西省利用4.5亿的财政补贴,拉动了18.4亿的消费需求,对于扩大消费需求的效果明显,在此基础上,政府应该注重财政补贴的持续性以及政策覆盖的广度。  [关键词] 家电下乡;线性扩展支出
期刊
提 要 基于24篇出土墓志,将明代吉安庶民的老年生活划分为七种类型:平淡无奇型、悠游山水型、闲居幽宅型、辛苦劳累型、谨遵礼教型、官府礼遇型、热心著述型。由此发现明代吉安庶民的老年生活呈现多样性和时代性,其中在时代性上和宋代有较大差异。通过墓志研究特定区域百姓的老年生活,希望推动日常生活史的研究。  关键词 明代;吉安;庶民;老年生活;墓志  作者简介杨 扬(1990—),男,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
期刊
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中的问题、  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以江西省部分地区为例  余文祥  提 要 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村民小组长培训力度不够、职责不明确、权利义务不对等、报酬不合理、组织关心不到位和管理考核不规范,因此村民小组长队伍中存在着队伍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能力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工作力度不够和后备力量匮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村民小组长在富裕和谐秀美乡村建设中积极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农村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