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留一手”背后隐含的是信任危机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i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早晨去家附近的公园锻炼,发现在公园里晨练的老年人中悄然兴起了一个话题——为了明天的生活,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一种观点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要想以后有尊严的活着,必须留好老底!”老人们互相提醒:在尚有能力和时间准备时,要为没有回程的生命备好足够的“粮草”。
  中国自古有“养儿防老”之说,虽然这种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改变,可其中蕴涵的“养,父母给子女以爱”、“防,父母享子女之孝”的伦理道德关系并没改变。而且中国的父母,一向以对子女的爱最无私,最能够舍得一切著称,那如今他们为什么竟要“留一手”呢?究其原因,这背后隐藏的,实际上是他们对子女能否真心实意尽孝的一种信任危机。

  思想来源于存在,老年人的想法来源于他们对孝的体验和观察。现在很多子女尽孝:说的好、做的差,调门高、行动低,尽孝的少,占便宜多。一些子女把看望父母当成了需要应付的“面子工程”,蜻蜓点水般探望一下便一走了之;有些子女则以尽孝方便为由,花言巧语地把父母的钱财哄骗到手后,当父母真正需要照顾时踪影皆无;更有甚者,不仅不赡养父母,还虐待父母,这些身边乃至经常见诸电视等各种媒体的鲜活实例,不能不令老年人对子女能否按伦理道德关系尽孝产生怀疑。
  有人把老年人的怀疑归因于现行的养老体制。的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正在加快,养老体制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能够给予老人的只是基本生活保障,老年人们遇到大病等突发事件,或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还是需要子女出钱出力照顾的。但他们“留一手”的真正动因与体制无关,而是对子女能否真心尽孝的担心和怀疑。这种担心和怀疑,折射出现在一些年轻人孝心的缺失。
  中华民族自古就形成了“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历来有“孝为德之本”之说,孝敬父母被视为做人的基本准则,考察一个人的德行,首先看其是否尊崇孝道。曾子就讲:仁、义、礼、智、信,五常都要通过孝亲体现出来。因此,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孝心,也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那么,孝心的基础是什么呢?我们的先人袁采,在《袁氏世范·睦亲》中早就说过:“人之孝行,根于笃诚。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简言之,说得就是悦亲之道讲的是一个“诚”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诚信。
  “诚信”是一个人做人、处世、立命的根基。《中庸》中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王安石断言“人无信不立”;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则说:“诚者,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因此,诚信是人一切言行的源头,也是必须恪守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掐断了做人的言与行的源头,突破了做人的道德底线,那什么忤逆事情都能干的出来,做父母的“留一手”、“留两手”也绝难保证能够“有尊严的活着”。而诚信缺失的危害远不止于此,诚信还是社会的道德规范,一个社会,如果连血浓于水的亲情间都出现了信任危机,都没了诚信可言,父母和子女之间还要互相留一手,那对于这个社会来讲,无异于天大的危机,甚至是灭顶之灾!不能想象,一个对父母都不能诚心实意尽孝的人,会对别人、对国家遵守诺言、诚信而为!因此,诚信无论与家与国,都绝非小事,全社会对此都必须有足够的认识。编辑:修
其他文献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short in Pakistan and no commercially viable oil and gas sources have been yet discovered in its offshore areas up to now. In this s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