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质上来说,2011和2012并没有太大不同,但不再那么蹉跎,还是“主旋律”。2012,我们要hold住的环节仍然太多。即便如此,要记得:有hold,就有hope。
2011不觉间收尾,从未如此真切地感觉“恍若隔世”;2012将在一觉后迈入,心有希望但忐忑更甚。
一个多月前,介于普通青年与“二”式青年之间的文艺青年高晓松的一句话,恰好击穿一众好事儿却又胆怯的心灵:“11月8日,期满,归。184天,最长的半年。大家都好吗?外面蹉跎吗?”
回应这个因喝酒犯事,乐于体验极致,从监狱中刚出来的家伙的,是微博达人“作业本”:报告晓松老师,这半年:拉登被毙了;乔帮主去世了,没有爱疯5;凤姐移民了,芙蓉85斤了;峰芝还是离了,冠希老师在准备新作品;广电开始限娱了,潘币发行了……我们都还好,就是没船票。
是的,因为蹉跎,大家都没有,也不可能有船票。
这一年,有些该变的事情按大家意愿变了,但更多的没有变;有一些好像出现了希望,但最终不了了之。欧债危机、美国疲软、拉登卡扎菲殒命——这些真不是我们干的!天宫一号上天、个税调整留富于民、三公预算公布……大家都知道是好事,但好像也没和我们打招呼。
倒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忙着国考、裸婚、出游,貌似常刺激我们的神经;微公益,限娱、限购才能让我们稍有感动,或者不得不hold住。
蹉跎是一种错,但没人故意犯这种错。如果非要找一个事物承担,原谅我选择一个中性的词语——忐忑。
相关部门宣扬也好,老百姓凑热闹也好,《建党伟业》刚传递了些许“安全感”,转眼,地沟油和瘦肉精就来了当头一棒;微博寻人打拐刚给了人以希望和热泪,转眼小悦悦事件便让你认识到麻木的仍是大多数;刚想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点钱,郭美美baby出来提了醒:爱心钱,可用于那里,也可以用于我这里;日本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泄漏危机恐慌刚过去几个月,孕妇防护服又有了争议:家里只有一样电器的话防护服有效,超过两样电器,那件标志着爱和健康的衣服就成了最大的辐射源!
请再次原谅我,此处,“忐忑”有点不够劲儿了,“不安全感”才最能表达我辈心声!
说你蹉跎了,还有一个例证。年初,一篇名为《月入万元“最高”税负多少》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开来,一个月赚1万的人,你相当于要拿出6600元来缴税。在福布斯的榜单上,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在公布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列第二。如果巨大的财政收入对应的是吝啬的福利返还,那么,钱都到哪儿去了?
从不希望蹉跎时光的中国人,在危机感当前,某种情绪之下,甚至越来越多地开始考虑移民,在2012年前抢一张船票。
那么,谁还在相信2012?
也许还有百度。一年前谷歌走了,此家独大。对其,虽有春天的诸多作家联合版权讨伐,夏天的中央电视台竞价猫腻批露,但作为中国网络新媒体的老大,外界甚至伤不了其一根毛发;
也许还有赶集、58、乐蜂等分类信息网站。团购网站在这一年的由起到伏,让“分类”更看清了一点:论用户黏度,百姓口碑,还是惟我独大。
于一些民众,有点小钱的民众,也是相信2012的,即使他们内心里,也在某个角落伏着一点“末世情结”。
高晓松一句“外面蹉跎吗”,之所以打动人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每个脆弱或强大的内心里,多少都有份穿越的心,仍未硬化的心。
年中动车事故后,尽管质疑声四起,但火车不能不坐;12月底,除普通列车和临客车票外,其它车票均可网购和电话订购,让归家团圆的人,内心有了一抹亮色。
尽管这一年有太多强拆强执悲剧,但“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微博的壮大,还是渐渐让更多母亲热泪盈盈。
实质上来说,2011和2012并没有太大不同,但不再那么蹉跎,还是“主旋律”。
2012,我们要hold住的环节仍然太多。即便如此,要记得:有hold,就有hope。
不蹉跎者,有船票。
责任编辑 李菡丹
2011不觉间收尾,从未如此真切地感觉“恍若隔世”;2012将在一觉后迈入,心有希望但忐忑更甚。
一个多月前,介于普通青年与“二”式青年之间的文艺青年高晓松的一句话,恰好击穿一众好事儿却又胆怯的心灵:“11月8日,期满,归。184天,最长的半年。大家都好吗?外面蹉跎吗?”
回应这个因喝酒犯事,乐于体验极致,从监狱中刚出来的家伙的,是微博达人“作业本”:报告晓松老师,这半年:拉登被毙了;乔帮主去世了,没有爱疯5;凤姐移民了,芙蓉85斤了;峰芝还是离了,冠希老师在准备新作品;广电开始限娱了,潘币发行了……我们都还好,就是没船票。
是的,因为蹉跎,大家都没有,也不可能有船票。
这一年,有些该变的事情按大家意愿变了,但更多的没有变;有一些好像出现了希望,但最终不了了之。欧债危机、美国疲软、拉登卡扎菲殒命——这些真不是我们干的!天宫一号上天、个税调整留富于民、三公预算公布……大家都知道是好事,但好像也没和我们打招呼。
倒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忙着国考、裸婚、出游,貌似常刺激我们的神经;微公益,限娱、限购才能让我们稍有感动,或者不得不hold住。
蹉跎是一种错,但没人故意犯这种错。如果非要找一个事物承担,原谅我选择一个中性的词语——忐忑。
相关部门宣扬也好,老百姓凑热闹也好,《建党伟业》刚传递了些许“安全感”,转眼,地沟油和瘦肉精就来了当头一棒;微博寻人打拐刚给了人以希望和热泪,转眼小悦悦事件便让你认识到麻木的仍是大多数;刚想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点钱,郭美美baby出来提了醒:爱心钱,可用于那里,也可以用于我这里;日本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泄漏危机恐慌刚过去几个月,孕妇防护服又有了争议:家里只有一样电器的话防护服有效,超过两样电器,那件标志着爱和健康的衣服就成了最大的辐射源!
请再次原谅我,此处,“忐忑”有点不够劲儿了,“不安全感”才最能表达我辈心声!
说你蹉跎了,还有一个例证。年初,一篇名为《月入万元“最高”税负多少》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开来,一个月赚1万的人,你相当于要拿出6600元来缴税。在福布斯的榜单上,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在公布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列第二。如果巨大的财政收入对应的是吝啬的福利返还,那么,钱都到哪儿去了?
从不希望蹉跎时光的中国人,在危机感当前,某种情绪之下,甚至越来越多地开始考虑移民,在2012年前抢一张船票。
那么,谁还在相信2012?
也许还有百度。一年前谷歌走了,此家独大。对其,虽有春天的诸多作家联合版权讨伐,夏天的中央电视台竞价猫腻批露,但作为中国网络新媒体的老大,外界甚至伤不了其一根毛发;
也许还有赶集、58、乐蜂等分类信息网站。团购网站在这一年的由起到伏,让“分类”更看清了一点:论用户黏度,百姓口碑,还是惟我独大。
于一些民众,有点小钱的民众,也是相信2012的,即使他们内心里,也在某个角落伏着一点“末世情结”。
高晓松一句“外面蹉跎吗”,之所以打动人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每个脆弱或强大的内心里,多少都有份穿越的心,仍未硬化的心。
年中动车事故后,尽管质疑声四起,但火车不能不坐;12月底,除普通列车和临客车票外,其它车票均可网购和电话订购,让归家团圆的人,内心有了一抹亮色。
尽管这一年有太多强拆强执悲剧,但“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微博的壮大,还是渐渐让更多母亲热泪盈盈。
实质上来说,2011和2012并没有太大不同,但不再那么蹉跎,还是“主旋律”。
2012,我们要hold住的环节仍然太多。即便如此,要记得:有hold,就有hope。
不蹉跎者,有船票。
责任编辑 李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