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图书馆的模式已被悄然改变,数据化、信息化与图书馆的有机结合,为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带来了高效率。我们对图书馆在互联网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当今互联网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图书馆 “互联网+” 数字化 问题研究
一、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影响下的现状分析
1.高校图书馆的地位被削弱。电子化的阅读方式正在取代着传统图书馆的纸质阅读方式,在数字化的普及下,传统图书馆的地位逐渐被削弱。移动图书馆、移动阅读、网络阅读的普及,促进了各大使用者的参与以及交流。碎片化阅读使人们做到足不出户看遍海量书籍。不仅为广大使用者节省了时间,而且增强了广大使用者的阅读兴趣。
2.图书馆结合“互联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在互联网、智能化、信息化的催生下,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文献信息服务、管理多元化等一系列服务模式在高校图书馆中应运而生。使用者只需要扫描图书馆二维码或者下载图书馆APP就能随时随地的阅读。根据数字资源文献保障体系,互联网带动了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使用者只需要一个搜索引擎,便能浏览到自己感兴趣的图书。
3.图书馆服务人员被重新定义。随着“互联网+”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的服务人员角色开始出现转变,图书馆管理角色不再是简单的文献借还、书籍管理、信息登记、架位整理,而是充当信息统计员、数据管理员的角色以及为读者提供更专业化的咨询服务,颠覆了传统的被动型的服务模式,服务的对象从以书为主转向以读者为主。
二、图书馆在互联网方面应用所存在的问题
1.图书馆-“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低。研究调查发现,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方面的应用普及度较低,在一些不是很发达的地区,一些高校仍然属于传统的图书馆模式,对读者需求缺乏了解,导致书籍更新速度慢,与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和互联网发展的速度相悖,并没有真正达到从“纸”到“屏”的飞跃,给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多样化应用服务。
2.高校对图书馆与“互联网+”的利用率低。高校图书馆对互联网的利用比较小,即使意识到并运用“互联网+”与图书馆结合,拥有相应的图书馆APP,却没有充分应用到互联网技术。高校图书馆,师生想要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资源,需要提前到图书馆了解馆藏资源,并且特地到图书馆借阅和归还,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调查数据显示,24.31%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11.05%的学生表示每周3~5次去图书馆借阅图书。
3.图书馆服务人员的角色转变困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服务人员的角色不再单一化。但经调查发现,高校图书馆人员并没能及时转变,并且大部分难于驾驭信息统计员、数据管理员的角色。数据表明,83.43%的同学希望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充当引导人员的角色,只有18.78%的同学认同管理人员充当搬书人员的角色。
三、影响图书馆在互联网方面的应用因素分析
1.图书馆-“互联网+”技术、平台尚未完善。关于“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讨论与研究层出不穷,但是对现有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等仍需进一步去挖掘与创新。以高校图书馆的APP的开发为例,大部分的院校选择与超星公司合作联合开发,尽管节约了成本,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以及在技术、平台上并没有得到完善,导致普及程度低,图书馆APP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
2.馆藏资源有限。互联网时代,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人们的阅读不再限于纸质,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阅读,并且能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来进行海量资源搜索。在传统图书馆中,除了读者要进行繁琐的借阅过程以外,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远远不能达到读者的要求。有些高校图书館的书籍陈旧不堪,在资源更新方面滞后,师生甚至在图书馆中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导致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低。
3.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相对缺乏。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场所主要是实体的图书馆,图书馆的服务都是被动的形式,管理员的服务重心不是使用者而是图书。而如今信息技术对于服务人员有了更高的多元化新型人才的需求,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更高。目前,高校图书馆具备信息统计、数据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比较缺乏,而且相关培训很少,导致其难以进行角色转变。
四、结语
本文以问卷的形式调查高校图书馆的使用现状,对图书馆在互联网方面应用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为改善图书馆在互联网下的应用进行深入地研究。对互联网在图书馆应用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时,发现学生去图书馆借阅图书的频率很低,这对图书馆的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除此之外,互联网在图书馆中的普及程度也是很低的,这是由于高校图书馆并没有充分利用当代互联网技术,而且在应用上缺乏全面的功能服务以及使用规模。
参考文献:
[1]刘 敏.浅谈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式[J].知识文库,2018
[2]张 辉.“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 [J].大众文艺,2018
[3]方 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8
[4]陆 静.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与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
[5]王洪华.“互联网+”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新角色[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8
(本文系2017广州工商学院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当图书馆遇上互联网+”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J201813714053)
指导老师:柳颖
关键词:图书馆 “互联网+” 数字化 问题研究
一、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影响下的现状分析
1.高校图书馆的地位被削弱。电子化的阅读方式正在取代着传统图书馆的纸质阅读方式,在数字化的普及下,传统图书馆的地位逐渐被削弱。移动图书馆、移动阅读、网络阅读的普及,促进了各大使用者的参与以及交流。碎片化阅读使人们做到足不出户看遍海量书籍。不仅为广大使用者节省了时间,而且增强了广大使用者的阅读兴趣。
2.图书馆结合“互联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在互联网、智能化、信息化的催生下,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文献信息服务、管理多元化等一系列服务模式在高校图书馆中应运而生。使用者只需要扫描图书馆二维码或者下载图书馆APP就能随时随地的阅读。根据数字资源文献保障体系,互联网带动了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使用者只需要一个搜索引擎,便能浏览到自己感兴趣的图书。
3.图书馆服务人员被重新定义。随着“互联网+”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的服务人员角色开始出现转变,图书馆管理角色不再是简单的文献借还、书籍管理、信息登记、架位整理,而是充当信息统计员、数据管理员的角色以及为读者提供更专业化的咨询服务,颠覆了传统的被动型的服务模式,服务的对象从以书为主转向以读者为主。
二、图书馆在互联网方面应用所存在的问题
1.图书馆-“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低。研究调查发现,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方面的应用普及度较低,在一些不是很发达的地区,一些高校仍然属于传统的图书馆模式,对读者需求缺乏了解,导致书籍更新速度慢,与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和互联网发展的速度相悖,并没有真正达到从“纸”到“屏”的飞跃,给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多样化应用服务。
2.高校对图书馆与“互联网+”的利用率低。高校图书馆对互联网的利用比较小,即使意识到并运用“互联网+”与图书馆结合,拥有相应的图书馆APP,却没有充分应用到互联网技术。高校图书馆,师生想要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资源,需要提前到图书馆了解馆藏资源,并且特地到图书馆借阅和归还,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调查数据显示,24.31%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11.05%的学生表示每周3~5次去图书馆借阅图书。
3.图书馆服务人员的角色转变困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服务人员的角色不再单一化。但经调查发现,高校图书馆人员并没能及时转变,并且大部分难于驾驭信息统计员、数据管理员的角色。数据表明,83.43%的同学希望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充当引导人员的角色,只有18.78%的同学认同管理人员充当搬书人员的角色。
三、影响图书馆在互联网方面的应用因素分析
1.图书馆-“互联网+”技术、平台尚未完善。关于“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讨论与研究层出不穷,但是对现有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等仍需进一步去挖掘与创新。以高校图书馆的APP的开发为例,大部分的院校选择与超星公司合作联合开发,尽管节约了成本,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以及在技术、平台上并没有得到完善,导致普及程度低,图书馆APP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
2.馆藏资源有限。互联网时代,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人们的阅读不再限于纸质,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阅读,并且能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来进行海量资源搜索。在传统图书馆中,除了读者要进行繁琐的借阅过程以外,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远远不能达到读者的要求。有些高校图书館的书籍陈旧不堪,在资源更新方面滞后,师生甚至在图书馆中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导致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低。
3.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相对缺乏。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场所主要是实体的图书馆,图书馆的服务都是被动的形式,管理员的服务重心不是使用者而是图书。而如今信息技术对于服务人员有了更高的多元化新型人才的需求,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更高。目前,高校图书馆具备信息统计、数据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比较缺乏,而且相关培训很少,导致其难以进行角色转变。
四、结语
本文以问卷的形式调查高校图书馆的使用现状,对图书馆在互联网方面应用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为改善图书馆在互联网下的应用进行深入地研究。对互联网在图书馆应用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时,发现学生去图书馆借阅图书的频率很低,这对图书馆的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除此之外,互联网在图书馆中的普及程度也是很低的,这是由于高校图书馆并没有充分利用当代互联网技术,而且在应用上缺乏全面的功能服务以及使用规模。
参考文献:
[1]刘 敏.浅谈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式[J].知识文库,2018
[2]张 辉.“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 [J].大众文艺,2018
[3]方 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8
[4]陆 静.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与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
[5]王洪华.“互联网+”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新角色[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8
(本文系2017广州工商学院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当图书馆遇上互联网+”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J201813714053)
指导老师: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