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测量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全站仪避免了人工操作,记录等过程中差错率较高的缺陷,使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因此,全站仪是当前工程测量的必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作用和全站仪在建筑工程测量中使用方法,并重点探讨了全站仪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全站仪;建筑工程;测量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作用
(一)建筑定位及基础施工阶段
在基础施工阶段,基础桩位的施工更加需要準确的工程测量技术保证。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承台的桩位的允许偏差值很小。一旦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将会引起原承台设计的变化,从而增加了工程成本。严重的桩位偏差将会导致桩位作废,需要重新补桩等处理措施。
在土方开挖及底板基础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要求,底板、承台、底梁的土方开挖是要尽量避免挠动工作面以下的土层,因此周密、细致的测量工作能控制土方开挖的深度及部位,避免超挖及乱挖。从而能保证垫层及砖胎膜的施工质量,对与采用外防水的工程意义尤为重大。另外垫层及桩头标高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保证底板钢筋绑扎是否超高,底板混凝土施工平整度的最有效措施。
对于结构复杂,面积较大的工程,只有周密、细致的进行测量放线方能保证墙柱插筋质量,避免偏位、移位等情况的发生。
(二)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墙柱平面放线、建筑物垂直度控制、主体标高控制、楼板、线条、构件的平整度控制等。其中墙柱平面放线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总体垂直度,对墙柱钢筋绑扎、模板施工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在标高测量控制方面,能为模板施工提供准确的基准点,是模板施工平整度的保证。同时为混凝土施工提供标高控制线,保证砼后的混凝土平整度。精确的标高控制,是施工人员严格按图施工的前提。对于施工面积较大的工程,如何保证模板施工的总体平整度、混凝土面的平整度,基本的前提就是测定一个准确、详细的标高控制系统面。
二、全站仪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运用
全站仪是指能自动地测量角度和距离,并能按一定程序和格式将测量数据传送给相应的数据采集器。全站仪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多,精度好,通过配置适当的接口,可使野外采集的测量数据直接进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或进入自动化绘图系统。与传统的方法相比,省去了大量的中间人工操作环节,使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同时也避免了人工操作,记录等过程中差错率较高的缺陷。因此,全站仪是当前房建测量的必要手段。
全站仪具有角度测量、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三维坐标测量、导线测量、交会定点测量和放样测量等多种用途。内置专用软件后,功能还可进一步拓展。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如下:
(一)水平角测量
(1)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第一个目标A。(2)设置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3)照准第二个目标B,此时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二)距离测量
(1)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2)15℃和760mmHg是仪器设置的一个标准值,此时的大气改正为0ppm。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大气改正值,并对测距结果进行改正。(3)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4)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
(三)坐标测量
(1)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2)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3)设置棱镜常数。(4)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5)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6)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显示测点的三维坐标。
三、全站仪在建筑工程测量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筑楼层架设全站仪进行施工放样
施工现场准备、基础阶段及低楼层的定位放样测量,施工场地基本上还不会受到脚手架及模板的影响,高差不大,通视性好,用全站仪很容易做到在地面上对其平面和高程施工放样定位控制,但是几十层高的楼房,在地面对其进行施工放样定位,不但只能对四周的点进行测量,而且还会受到脚手架及模板的遮挡影响,无法通视;另外地面上站点很容易被来往车辆破坏。现在楼层上柱、梁的放样定位基本还是用皮尺在拉,很容易造成定位不准确,甚至错误。因此要想方设法实现在楼板上或已安装好的模板上架设全站仪,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解决楼层间仪器通视性问题,把地面上已知点的坐标传递到楼板上的站点。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在楼板上预留一个直径10cm的孔洞,暂不浇捣水泥(后浇带处理),作为上下楼层站点对中的通视孔,使下层的已知点坐标顺利传递到上层楼板。一个普通建筑物,一般只要预留3-4个孔洞,就能顺利将底层坐标向屋面板传递。各层楼板预留的通视孔不一定要垂直,若全站仪对中器放大倍数比较大,且目标光线明亮,能看清楚对中目标,则可以尽量让多个楼层预留的通视孔上下垂直通视,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控制点布设的误差。
(二)进行边坡及附近建筑物的偏移和沉降观测
大型工程的边坡支护难度大,安全系数要求高。因此,对其进行定期限监测也是测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方法是:首先沿基坑四周的边线每边均匀设置3个监测点:再选取两个可以通视的基准点,其坐标和高程已定出(既已知三维坐标)。通过全站仪三角高程测距法进行标站仪架设于其中一点上,另一点作为后视点,可定期测出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并进行分析比较。
1、位移测量
水平位移观测为平面控制测量,必须先在测区内建立平面控制网。水平位移监测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方法:
(1)采用基准线法时,基准线两端分别建立检核点。观测前先检查基点是否移动。观测时位于基点的全站仪和位于测点上的标牌均要检验对点器的可靠性,量取偏距时均移动钢尺读数两次。
(2)采用三角测量法进行观测,控制网为三角网。三角网由测区内若干个起控制作用的点(工作基点)和基坑周边按规范要求的间距设置的位移观测点相互连接而成。观测中使用钢尺或红外测距仪测量控制网中三角的起始边(基线)长,使用全站仪观测各三角的内角,按四等三角精度观测。外业观测成果经内业整理计算即可求得各点的位移量。
2、沉降测量
根据工程情况建立沉降监测点数个,施工期间每星期监测一次,如变量有异常,即加密监测。沉降观测点的测量从沉降工作点起。丈量前后视距离,使同一测站前后视距离基本相等,满足不调焦进行读数的要求。转站时用钢钉砸入坚固地点,确保稳固可靠。第一次沉降测量两次,取平均值后作为本工程沉降测量的初始值。以后各次可单程观测,如高差有异常,即认真复测。观测方法以沉降观测基准点为起算点,测出每点的高程,然后将本次高程值减去上次高程值,得到沉降变化量。
(三)高程的复测
应严格复测水准点高程。复测前应仔细对照设计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成果表上的高程与平面图、纵断面图上所注相应水准点的高程是否一致,然后再到现地验证该水准点的地面位置,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复测。水准点高程要进行往返测量。若高程闭合差不满足要求,应查明原因,确定原因后,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再重新计算水准点高程,同时应修改相应受影响的里程桩的地面高程。在高程的复测中,中桩控制点(特别是在高填深挖处)最好用两个水准点推导高程,这样,可再次校核。
参考文献
[1]金伟耀.全站仪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运用和注意事项[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34期.
[2]张仲灵,牛仲耘.论全站仪任意设站的方法在工程中运用[J].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年6期.
关键词:全站仪;建筑工程;测量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作用
(一)建筑定位及基础施工阶段
在基础施工阶段,基础桩位的施工更加需要準确的工程测量技术保证。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承台的桩位的允许偏差值很小。一旦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将会引起原承台设计的变化,从而增加了工程成本。严重的桩位偏差将会导致桩位作废,需要重新补桩等处理措施。
在土方开挖及底板基础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要求,底板、承台、底梁的土方开挖是要尽量避免挠动工作面以下的土层,因此周密、细致的测量工作能控制土方开挖的深度及部位,避免超挖及乱挖。从而能保证垫层及砖胎膜的施工质量,对与采用外防水的工程意义尤为重大。另外垫层及桩头标高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保证底板钢筋绑扎是否超高,底板混凝土施工平整度的最有效措施。
对于结构复杂,面积较大的工程,只有周密、细致的进行测量放线方能保证墙柱插筋质量,避免偏位、移位等情况的发生。
(二)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墙柱平面放线、建筑物垂直度控制、主体标高控制、楼板、线条、构件的平整度控制等。其中墙柱平面放线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总体垂直度,对墙柱钢筋绑扎、模板施工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在标高测量控制方面,能为模板施工提供准确的基准点,是模板施工平整度的保证。同时为混凝土施工提供标高控制线,保证砼后的混凝土平整度。精确的标高控制,是施工人员严格按图施工的前提。对于施工面积较大的工程,如何保证模板施工的总体平整度、混凝土面的平整度,基本的前提就是测定一个准确、详细的标高控制系统面。
二、全站仪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运用
全站仪是指能自动地测量角度和距离,并能按一定程序和格式将测量数据传送给相应的数据采集器。全站仪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多,精度好,通过配置适当的接口,可使野外采集的测量数据直接进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或进入自动化绘图系统。与传统的方法相比,省去了大量的中间人工操作环节,使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同时也避免了人工操作,记录等过程中差错率较高的缺陷。因此,全站仪是当前房建测量的必要手段。
全站仪具有角度测量、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三维坐标测量、导线测量、交会定点测量和放样测量等多种用途。内置专用软件后,功能还可进一步拓展。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如下:
(一)水平角测量
(1)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第一个目标A。(2)设置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3)照准第二个目标B,此时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二)距离测量
(1)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2)15℃和760mmHg是仪器设置的一个标准值,此时的大气改正为0ppm。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大气改正值,并对测距结果进行改正。(3)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4)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
(三)坐标测量
(1)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2)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3)设置棱镜常数。(4)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5)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6)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显示测点的三维坐标。
三、全站仪在建筑工程测量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筑楼层架设全站仪进行施工放样
施工现场准备、基础阶段及低楼层的定位放样测量,施工场地基本上还不会受到脚手架及模板的影响,高差不大,通视性好,用全站仪很容易做到在地面上对其平面和高程施工放样定位控制,但是几十层高的楼房,在地面对其进行施工放样定位,不但只能对四周的点进行测量,而且还会受到脚手架及模板的遮挡影响,无法通视;另外地面上站点很容易被来往车辆破坏。现在楼层上柱、梁的放样定位基本还是用皮尺在拉,很容易造成定位不准确,甚至错误。因此要想方设法实现在楼板上或已安装好的模板上架设全站仪,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解决楼层间仪器通视性问题,把地面上已知点的坐标传递到楼板上的站点。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在楼板上预留一个直径10cm的孔洞,暂不浇捣水泥(后浇带处理),作为上下楼层站点对中的通视孔,使下层的已知点坐标顺利传递到上层楼板。一个普通建筑物,一般只要预留3-4个孔洞,就能顺利将底层坐标向屋面板传递。各层楼板预留的通视孔不一定要垂直,若全站仪对中器放大倍数比较大,且目标光线明亮,能看清楚对中目标,则可以尽量让多个楼层预留的通视孔上下垂直通视,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控制点布设的误差。
(二)进行边坡及附近建筑物的偏移和沉降观测
大型工程的边坡支护难度大,安全系数要求高。因此,对其进行定期限监测也是测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方法是:首先沿基坑四周的边线每边均匀设置3个监测点:再选取两个可以通视的基准点,其坐标和高程已定出(既已知三维坐标)。通过全站仪三角高程测距法进行标站仪架设于其中一点上,另一点作为后视点,可定期测出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并进行分析比较。
1、位移测量
水平位移观测为平面控制测量,必须先在测区内建立平面控制网。水平位移监测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方法:
(1)采用基准线法时,基准线两端分别建立检核点。观测前先检查基点是否移动。观测时位于基点的全站仪和位于测点上的标牌均要检验对点器的可靠性,量取偏距时均移动钢尺读数两次。
(2)采用三角测量法进行观测,控制网为三角网。三角网由测区内若干个起控制作用的点(工作基点)和基坑周边按规范要求的间距设置的位移观测点相互连接而成。观测中使用钢尺或红外测距仪测量控制网中三角的起始边(基线)长,使用全站仪观测各三角的内角,按四等三角精度观测。外业观测成果经内业整理计算即可求得各点的位移量。
2、沉降测量
根据工程情况建立沉降监测点数个,施工期间每星期监测一次,如变量有异常,即加密监测。沉降观测点的测量从沉降工作点起。丈量前后视距离,使同一测站前后视距离基本相等,满足不调焦进行读数的要求。转站时用钢钉砸入坚固地点,确保稳固可靠。第一次沉降测量两次,取平均值后作为本工程沉降测量的初始值。以后各次可单程观测,如高差有异常,即认真复测。观测方法以沉降观测基准点为起算点,测出每点的高程,然后将本次高程值减去上次高程值,得到沉降变化量。
(三)高程的复测
应严格复测水准点高程。复测前应仔细对照设计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成果表上的高程与平面图、纵断面图上所注相应水准点的高程是否一致,然后再到现地验证该水准点的地面位置,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复测。水准点高程要进行往返测量。若高程闭合差不满足要求,应查明原因,确定原因后,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再重新计算水准点高程,同时应修改相应受影响的里程桩的地面高程。在高程的复测中,中桩控制点(特别是在高填深挖处)最好用两个水准点推导高程,这样,可再次校核。
参考文献
[1]金伟耀.全站仪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运用和注意事项[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34期.
[2]张仲灵,牛仲耘.论全站仪任意设站的方法在工程中运用[J].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