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汉语中的时间隐喻为金钱的对比和评价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dsa4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时间隐喻为金钱是一种真实的社会存在,在英汉语中都有丰富的例证。时间就是金钱的思维已控制了社会大众,它成了一种意识形态。根隐喻理论认为“时间就是金钱”只是一个狭隘的世界观,已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在经济危机肆虐全球的形势下,对它进行反思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时间隐喻 金钱 意识形态 反思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从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隐喻受到了不同寻常的关注,多种学科都将其纳入研究范围。(束定芳,2000:4)在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学者们把它当成隐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来看待(胡壮麟,2004:71;蓝纯,2005:111),人们更把它看成是当代隐喻研究的奠基之作。随着隐喻研究的深入,学界已广泛地认可和接受了各种语言中都有的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现象而更主要的是一种认知方式的观念。
  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7-9,41-44)归纳出英语有3类时间隐喻:时间是运动的物体,时间是我们从中穿过的空间,时间是金钱(参见郝辉,2007)。这是中外时间隐喻研究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已有多位中国学者(周榕,2000;杨艳,2001;邵军航和樊葳葳,2003;郝辉,2007和李天紫,2008等)对时间隐喻进行研究论述。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时间隐喻在英汉语中的共性和差异进行了梳理,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对语言和思维的理解大大前进了。
  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都有把时间隐喻为金钱的思维,而且,在所谓“现代化”的语境下,时间隐喻为金钱在英汉语中渐趋一致。从语言结构上来看,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英语中的“Time is Money”和汉语中的“时间就是金钱”是一致性隐喻。它们的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的域(target domain)相同,一般被理解为两种文化所共享的概念隐喻。但是,它们毕竟是两种语言体系里和两种文化语境下的对时间隐喻为金钱的不同表述,在文化内涵方面仍有差异(李天紫,2008)。
  时间隐喻为金钱是真实的社会存在,但它只是一个狭隘的世界观。在经济危机肆虐全球的形势下,对这个观念进行反思是极其必要的。我们相信,对时间概念隐喻为金钱概念重新审视,必定对人类社会的进化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 对时间隐喻为金钱的深化认识
  
  1 英汉文化中时间隐喻为金钱的共性
  莱考夫和约翰逊归纳出“Time is Money”是时间概念隐喻之一。这种概括源自西方人近现代对时间的认识。1748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在信中写道:“Remember that time is money”。这是西方人用简明的语言把“时间隐喻为金钱”表达出来的开始。在现代西方文化中,“Time is Money”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在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广东出现了一块标语牌,上面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从那时起,“时间就是金钱”很快被社会大众认同了,这个观念已经巨大地影响了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成了社会大众的时间观和价值取向。在美国,人们把时间当作宝贵的资源来行事,是一种可以花费、浪费、预算、投资、节约,甚至可以挥霍的东西。在汉语中,我们也说花时间、浪费时间、节省时间等。本来,时间是很抽象的事物,一旦把它隐喻为金钱后,人们就能很容易表达它。人们通过“金钱”这个源域概念来构造“时间”这个目标域概念,将金钱的结构模式投射到时间上,这样形成的隐喻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有系统的、结构化的隐喻群(杨艳,2001)。我们不能具体知道“花费时间”之类的说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我们今天已经知道了这就是隐喻的认知方式在我们的思维中起作用的结果。虽然中华民族开始并没有赤裸裸地把时间说成钱,但把时间比喻成金子已有长久的历史了。
  英语中的“Time is Money”包含3种意思:时间有时被看作金钱,有时被看作是有限的资源,有时被看作是有价值的商品。在西方文化中,时间是金钱,而金钱是有限的资源;有限的资源又是有价值的商品;有价值的商品是有限资源的上位范畴,有限资源又是金钱的上位范畴。这3个概念构成了以“时间是有价值的商品”的概念隐喻处于最上面、“时间是有限资源”的概念隐喻处于中间、“时间是金钱”的概念隐喻处于最下面的完整系统(邵军航和樊葳葳,2004)。在汉语中,“时间就是金钱”也是这样的。在把时间隐喻为金钱方面,中华民族与英语民族已经趋同。时间可能并不是在所有的文化里都用金钱来表示,但时间是有限的资源和有价的商品却具有很大的普遍性,这三者在不同的文化里有不同的表现。在汉语里这3种情况都有,只是还不如英语里明显。(杨艳,2001)
  总之,时间被隐喻为金钱在英汉语里是大体一致的。在下面的阐述中,我们要看一下它们在语言和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
  2 时间隐喻为金钱在英汉文化中的差异
  英语中的“Time is Money”是3个词,而汉语中的“时间就是金钱”是由6个汉字、4个词组成的。如果说后者是对前者的翻译,“时间就是金钱”添加了副词“就”,是一种强调。“金钱”比“Money”在词义上也有扩大。有人可能说,“金钱”就是“钱(money)”的意思,但它们毕竟是不同的。现代汉语中的“时间就是金钱”暗含人们认为时间的宝贵和重要(李天紫,2008)。而英语中的“Time is Money”则有些把时间仅等同于钱的意味,没有像珍惜金子一样珍惜时间的意思。所以,“Time is Money”与“时间就是金钱”并非是等值的。翻译要做到不添加原语没有的信息,“Time is Money”应该译为“时间是钱”。从全世界都依靠货币驱动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这才是符合动态对等的。
  在文化内涵方面,二者也是有差异的。“Time is Money”强调西方人办企业追逐利润的目标的单一性;虽然当代中国也引进了“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它也深深地影响了社会大众,但中国古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传统观念还在深刻地影响着不少人的行为。语言决定论认为,不同的语言所勾勒的世界也是不同的。英语和汉语所描述的世界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两种语言中时间隐喻为金钱在文化内涵方面具有差异,是可以理解的。
  3 对时间隐喻为钱的批判
  (1)“时间就是金钱”是一种意识形态
  自然语言是中性的,使用语言的人才是有立场的,而立场又是与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的。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时间隐喻为金钱的现象,就难以避开意识形态的问题。批判语言学中的“意识形态”与政治学领域中的“意识形态”虽然不尽一致,但它们是同根的。首先提出意识形态概念的是法国哲学家特拉西,他以此来指一种“思想科学”(辛斌,2005:8)。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把它作为一个否定的概念来使用。他们之后的有些学者和学派继承他们的观点,有的则认为这个概念是中性的,如葛兰姆西和福勒(同上)。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中,“意识形态”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社会中思考和行为的方式,是社会的常识,或者说是人们习惯性的信念和价值,这些东西深深地植根于话语之中,是一个中性的术语,比我们通常理解的“意识形态”具有更广泛的用法(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2005:317-318)。“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创导者费厄克劳等以批判种族歧视等各种社会不平等为己任(胡壮麟等,2005:331)。而功能学派则认为批评的目的是使批判性思考更多地朝着肯定的话语分析方向进行,即批判的目的是为了建设,把世界变得更美好(胡壮麟等,2005:332)。而且,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理性的工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都开始关注语言与存在、语言与社会的辩证关系(辛斌,2005:8)。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无不都受各种各样的思想影响,都会对各种观念进行评判。我们研究语言离不开社会环境,离不开生活。作为语言使用者、学习者和研究者,我们的确没有理由置身事外。
  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时间隐喻为金钱只是一种客观的语言现象,它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它之所以引起我们的注意,主要因为“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已成了社会大众的价值导向,已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灾难。我们有必要对其分析评判。我们的批判分析既涉及到批判语言学的意识形态角度,又涉及到政治学中的意识形态角度,在这里暂不进行细分,因为这两者之间并非是泾渭分明的。我们研究语言的时候,必须结合一些政治和历史知识来解释。富兰克林在给一个年轻商人的信中,首先说“Time is money”。而在雷锋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具有不同世界观的人对时间的不同认识。毋庸讳言,“Time is money”和“时间就是金钱”都是资产阶级的时间观。诚然,在当时,富兰克林并不一定就是真的鼓吹金钱万能。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思想家,他与古往今来的不择手段搞钱的人肯定是非常不同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无孔不入的今天,英语中的“Time is money”和汉语中的“时间就是金钱”都是资产阶级所鼓吹的用金钱统治世界的宣传。为了追求效率而走入极端,到头来只能降低人类进步的步伐。信仰“Time is money”和“时间就是金钱”的思维,已经导致了拜金主义,人类社会已被金钱所奴役。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把时间隐喻成金钱的思维的确能够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但伴随它的也有巨大的破坏和灾难。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观念的负作用是实实在在的。现在的世界无疑是被金钱驱使的世界,灾难早已显现,当前的经济危机还在困扰着各国,这就是把时间隐喻为金钱并把其推到极致的必然结果。
  在东西方文化里都有对“时间就是金钱”持异议者。在电影《时代精神2》中,雅克·弗雷斯克就认为美国会崩溃,其它国家也会崩溃。他为人类设计了一种资源经济,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用科技来满足人类的需要。他认为人类不能再延续追逐利润的经济了。无独有偶,电影《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也诉说了美国人对资本主义的爱恨情仇。导演迈克尔·莫尔直接对“Time is money”的观念给予了讽刺。电影里面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法官与私营儿童关怀中心勾结,草率判案迫害儿童,却在自己的豪华游艇上写上“真正的公正”。同样,在当代中国,有些人为了金钱利益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能做得出来。这也是靠金钱推动社会发展恶性竞争的结果。现在的所谓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传播都是依靠金钱来推动,有钱才能获得文化知识,没钱就自认失败。依靠金钱来推动社会发展,必然会发展到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地步。面对灾难,我们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2)“时间就是金钱”的本质
  为了探求“时间就是金钱”的本质,我们要从根隐喻的概念入手。根隐喻指的是一个作为中心概念的隐喻,如人生是一种旅途(束定芳,2000:54)。旅途有起点、中途和终点等,人生也有起点、中途和终点。这就说明“人生是一种旅途”是一个根隐喻。根据上面的说法和“时间就是金钱”在语言中的表征,它也是根隐喻。然而,这只是从语言学角度来说的。派帕的根隐喻理论是被用来说明人类是如何认识世界的。认识世界的工具就是哲学家、理论家用来组织范式的隐喻,或原型,或概念(胡壮麟,2004:109)。这一理论是其世界假设的另一方面。如有的人们倾向于把世界时间看成一台复杂的机器,这就是机械论的世界假设。时空是一体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的世界。如果说时间是金钱,那么我们的世界就是金钱,这是很片面的。所以,根据派帕的根隐喻理论,“时间就是金钱”又不算根隐喻。它们只是特定人类历史时期的现象,如果把人类历史上特定时期的东西进行强化并用其来引导人类进行生产生活,是会过头的。从语言学角度来讲,“Time is Money”和“时间就是金钱”算是根隐喻。既是系统性的,又能影响人的社会生活。但是,从哲学和世界观角度来说,它们只是一个冒牌的根隐喻,是一个狭隘的世界观。它只是社会生活的一方面,只能反映人类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与时间被隐喻为容器和运动的物体相比,时间概念被用金钱概念隐喻的历史要短的多。金钱毕竟是人类历史一定阶段的产物,不是从古就有的,也不可能是永恒的。
  在现实中我们该如何理解“时间就是金钱”呢?“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已经深入了中国人心中,大多数中国人也都认可“不给钱不干活”。所以,我们就不能单从语言学角度来解释它,它在意义上已演化和发展了,“时间就是金钱”与“Time is Money”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甚至把它们理解为“时间就是利润”更合适。它们都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充分利用时间,追求更多的利润才是这两个隐喻的一致的价值导向。“时间就是金钱”是更适应于商品经济的一个口号,是对古人把时间比作金子而加以珍惜之初衷的反动。
  (3)马克思主义的时间观
  我们探讨和研究时间,主要是为了人类的发展和彻底的解放。仅仅从自然属性的角度来探讨时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离开了人的感性,就无所谓时间。在智者如爱因斯坦和霍金的头脑中,茫茫宇宙成了一个浓缩了的时空概念。时空是使一个物体同时在空间和时间中准确定位的一种手段(霍华德·里奇,2006:42)。田忠国(2009)先生不太认同霍金的时间观念,他认为时间只是空间同步互动位移时的刻度表达,是空间的标识,而非是时间本身。如果人类要想获得更大的自由,就必须在时空观上有新的突破。可以说,时间的意义是“时间就是金钱”所永远不能涵盖的。
  马克思在分析商品价值的时候,也是依靠时间来定义价值的概念。商品的价值是表示劳动时间的量,它又表现为货币。从这一方面来说,人们把时间隐喻为金钱的确是无可厚非的。我们说人的价值的时候,人们很容易想到“钱”。在现实中,在很大程度上,人(创造)的价值确实是用钱来衡量的。现存的秩序不但用钱的多少来衡量人的工作多少,甚至也用钱来标志人的等级差别,位高权重者所拥有的钱比平头百姓多得多。然而,真正的有利于全人类的贡献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用钱来衡量人生价值永远不会精确。在金钱统治的世界里,也是没有真正的公平和正义的。不劳而获者大有人在,强取豪夺和奸诈欺骗之事时有发生。银行家们仅仅凭借他们自己制定的规则和所谓的金融创新,就能把社会财富变成自己的,把人民大众玩转于股掌之上。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是人类苦难的根源(韩毓海,2009)。如何解决物质匮乏的问题才是人类走向自由王国的必须,而不是抱着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不放,更何况是运用所谓的金融创新洗劫人民大众。
  迷失在万花桶中的人们还是最好倾听一下哲人的睿智吧。1841年,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人的感性就是形体化了的时间,就是感性世界自身之存在着的反映”(参见黄秋生,2009)。马克思把时间分为自然时间和社会时间。社会时间对人类更为重要。从现实社会中的人出发,把时间与主体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人的实践活动作为理解时间的基点,马克思才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时间的内涵:“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同上)。对照一下,“时间就是金钱”的时间观,不是与马克思的时间观背道而驰的吗?不是只有见物不见人吗?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Time is money”和“时间就是金钱”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仅在文化概念上对它们对比分析并无实质的意义。在全球化趋势锐不可挡的情况下,时间隐喻为金钱对不同文化中的人的影响无疑是正趋一致。面对“时间就是金钱”这样的隐喻,全世界的人们逐渐分成两类,一类笃信它,另一类则批判它。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在今天做的事情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对时间隐喻为金钱的本质进行探索,而非一种简单明晰的对比研究。古往今来,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和比喻确实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对人的生活方式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把它隐喻为金钱了。在所有的时间观念中,“时间就是金钱”是无比强势的,它已深深制约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已是一种桎梏。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彻底追求自然表现了哲人庄子的智慧,但他在时间面前也表现出一些消极和无奈。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有所追求的人是不应该停止探索的,更何况已有伟人们为我们指明了道路。是该对“时间就是金钱”说“不”的时候了。在2008年春天,英国人民喊出了“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
  
   注:本论文系井冈山大学2009年度校级课题一般项目《英汉语中的时间隐喻对比研究》(项目编号:JR0903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Lakoff George and 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J].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3.
   [2] 韩毓海:《人间正道是沧桑——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7周年》,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2/200906/87679.html
   [3] 郝辉:《英汉时间概念隐喻中的方向对比》,《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4] 胡壮麟:《认知隐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 黄秋生:《马克思的时间观——〈资本论〉的存在意蕴解读》,《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7] 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
   [8] 李天紫:《〈时间就是金钱〉文化内涵的认知对比分析》,《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9] 里奇·霍华德,郑志丰译:《〈时间简史〉导读》,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年版。
   [10] 邵军航、樊葳葳:《英汉时间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对比》,《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11]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2] 田忠国:《霍金〈时间简史〉批判》,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0903/76485.html
   [13] 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4] 杨艳:《汉语中的时间隐喻》,《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15] 周榕:《时间隐喻表征的跨文化研究》,《现代外语》(季刊),2000年第1期。
  
   作者简介:
   董广坤,男,1971—,山东东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语言及文化对比,工作单位:井冈山大学外语学院。
   肖小敏,男,1976—,江西遂川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语用学,工作单位:井冈山大学外语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为满足药品监管的需要,快速高效检测固体药物制剂中的残留溶剂,建立一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可定性定量分析药品中50种残留溶剂。方法该方法利用选择离子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