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u7623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作用机制不是完全明了,治疗上也存在诸多局限.以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为靶点研发出偏头痛预防治疗药物是近几十年来偏头痛治疗领域最重要的突破.此外,较少引起血管收缩不良反应的5-羟色(5-HT)1F受体激动剂也在急性偏头痛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与此同时,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治疗也连续被批准用于偏头痛的预防以及发作期的治疗.
其他文献
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原(HBcAg)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针对其产生的HBV核心抗体(Anti-HBc)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是HBV感染的经典标志.Anti-HBc定性检测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IgG 型Anti-HBc用于识别既往HBV感染,IgM型Anti-HBc用于区分急性HBV感染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急性加重 [1].但是Anti-HBc定量检测(qAnti-HBc)的意义一直未受重视,直到新型双抗原夹心法定量检测Anti-HBc技术的出现,提高了Anti-HBc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人类利用呼出气诊断疾病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0年)首次描述了伤寒与呼出气的关系.18世纪末,安托万?拉瓦锡发明了现代呼气检测方法,从而发现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取代了燃素理论 [1].20世纪80年代13C-尿素 呼气试验首次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经过30年的发展,尿素呼气试验已被认为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标准 [2].2011年,美国胸科协会制定了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测定作为一种无创方法来诊断哮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需优先研发新型抗生素的病原菌,分别为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及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1].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既往也称非典型分枝杆菌,是分枝杆菌属中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自美国胸科协会1990年首次发布指南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对NTM的重视和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的进步,截至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90余种NTM,它们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环境中,如土壤、江河湖泊、社区及医院的供水系统等 [1].根据NTM在培养基中形成菌落所需时间,可将其分为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RGM,形成菌落时间小于7 d)和缓慢生长型分枝杆菌(SGM,形成菌落时间大于7 d,甚至可达12周)
近年来抗CD20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快速起效的靶向B细胞药物,广泛应用于神经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然而长期临床应用免疫调节药物引起的相关感染风险不容小觑,亟需制定相应防范策略.经上海市多家医院神经内科、感染科和影像科专家共同讨论,对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最新临床研究进行分析,并总结在中国患者人群中的临床应用经验,形成抗CD20单克隆抗体感染风险管理策略的上海专家指导建议,包括感染风险的筛查、识别、预防和监测;为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应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探讨PSEN1基因突变的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EOAD)伴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和功能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携带PSEN1基因突变的EOAD伴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辅助检查、神经心理学检查、影像学表现、基因测序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起病年龄为27~35岁,其中2例无家族史.首发症状为记忆力下降2例,痉挛性截瘫1例,病程中可出现帕金森症候群、共济失调,等.多巴胺转运体11C-CFT PET/CT检查均见壳核后部结合下降,2例行β淀粉样蛋白(Aβ)1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