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浆MMP-2及MMP-9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MMP-9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46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根据侵袭程度分为早期鼻咽癌组(n=32)和侵袭性鼻咽癌组(n=14)。早期鼻咽癌组采取单纯同步放化疗,侵袭性鼻咽癌组采取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收集治疗过程中4个阶段的血液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MP-2及MMP-9浓度。

结果

早期鼻咽癌组患者接受治疗时间越长,血浆MMP-9浓度越低(P=0.007);侵袭性鼻咽癌组患者治疗前、新辅助化疗后、同步放化疗后、治疗结束及首次预后随访时MMP-9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鼻咽癌组、侵袭性鼻咽癌组治疗前后MMP-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患者血浆MMP-2和MMP-9浓度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侵袭和治疗响应率无相关性(P>0.05);血浆MMP-9含量与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r=0.85、P=0.004,r=0.82、P=0.003)呈正相关;MMP-9/MMP-2比值与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86、P=0.003,r=0.83、P=0.001)。

结论

同步放化疗可以降低早期鼻咽癌患者血浆MMP-9浓度,但对侵袭性鼻咽癌患者血浆MMP-9浓度无影响,提示同步放化疗不能阻止侵袭性鼻咽癌患者癌细胞扩散与远处转移。

其他文献
开展特高拱坝施工期通水冷却管网的智能联控研究,对确保实现精准、高效的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白鹤滩特高拱坝通水冷却智能温控实践,本文系统分析了冷却水的温度、流量、流向等参数满足特高拱坝换热防裂的适应条件,提出了混凝土温控冷却水需求的确定方法,定义了供水保证率的量化评价指标。通过在白鹤滩特高拱坝建设现场开展原型生产性试验,提出了通水冷却管网智能联控的方法,并研发了联控系统,克服了人工手动换向的不确定性,实现了对通水冷却管网温度、压力、流量的实时在线监测和通水流向的智能调控,换热效果更好。现场试验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属于急诊科常见的一种急症,通常分为非静脉曲张性(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贲门撕裂伤、糜烂性食管炎、胃癌等)与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两大类型,其中,最常见的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发展迅速,病因多样,需要临床尽早明确病情和病因才有利于治疗方案的确定,达到快速止血和保证治疗的目的,否则容易引起失血性休克,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
失眠是临床常见睡眠障碍疾病,发病后主要以睡眠时间缩短、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症状为表现,长此以往则会导致内分泌紊乱、记忆力与注意力下降等,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1]。西医现阶段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口服西药为主,如镇静催眠、抗抑郁等药物,但存在诸多不良反应,且会出现药物依赖,整体治疗效果欠佳。中医关于失眠的治疗历史悠久,具有不良反应少和患者耐受性好的特点。依据“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的理论,内外同治,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2]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不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切口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20例(198眼)合并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切口将患者分为三组,采用角巩膜缘切口为A组(40例,72眼),上方透明角膜切口为B组(40例,66眼),颞侧透明角膜切口为C组(40例,60眼),分别比较三组治疗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