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识字教学中的“假会现象”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qjxti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识字教学是小学基础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孩子的课堂识字存有“假会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引起了笔者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教学;识字教学;假会现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033
  识字教学从来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语文教育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知识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加强对小学生基础教育的研究,有利于小学教育的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假会现象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小学生学习监督的重要性,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假会现象主要表现为对生字随课文读会,单个读不会,齐读会,单独读不会,依次读会,改变顺序不会。此类现象从实质来讲就是学生表面上会,实际上并不会。
  一、学习过程中出现“假会现象”的主要原因
  1. 小学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
  近年来,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一部分不够年龄的孩子也有通过各种关系报名入学,导致小学招生年龄普遍提前至6周岁,还有一定数量的儿童年龄低于6周岁。在此年龄段的儿童,受各方面的影响学生的注意集中能力普遍较弱,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小迷糊。注意力不能持久,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能坚持三分钟,眼睛就开始转移到窗外,或者低头,或者和别的小朋友讲话,如果问他教师刚才讲的什么,就一脸的无辜。因此,在课堂识字中就会出现“口在此,眼在彼”的学习现象。该现象的出现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对生字无法对号入座。
  2. 受幼儿园学习习惯的影响
  低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阶段通过学习儿歌,古诗已经有了一些识字的经历,但是在该阶段的学习主要为了培养孩子的口语能力,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认识生字并不是该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因此,孩子在学儿歌时只需要听得仔细就好,不需要对生字仔细看。孩子只要会背就好,长期的这种学习习惯给小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进入小学后的识字就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 识字教学的方法过于简单
  小学教学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部分小学教师无法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小学识字的教学中往往会带领学生去简单地照课本领读一番,或者指导学生对着卡片认一认,走马观花。教学中没有及时进行纠错或区分指导,学生对识字没有兴趣,在识字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心不在焉。因此,生字在小学生大脑中的印象自然不够深刻。
  4. 班级人数过多,教师顾及不到全面
  目前许多学校班级的班额过大,尤其是所谓的“名校”,班级人数甚至会达到60-70人左右,由于一个班级人数较多,使教师的课堂检查及个别指导纠正很难顾及到全体学生,导致个别学生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许多原因会导致了儿童对新字产生“似识非识”的感觉。这种“假会现象”如果不能够及时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就无法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识字目标,同时也会影响到儿童从识字向阅读的过渡。如何解决低年级学生在识字教学中出现的“假会现象”是我们从事小学教学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不断地优化识字教学过程,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儿童识字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
  二、解决小学中学生“假会现象”的主要措施
  1. 丰富小学生字认识教学的形式
  单一的生字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生字认识产生厌恶的心理。为了更好地解决小学生识字中出现的假会现象,我们应该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语言环境使识字教学变得生动化,读音,字形,字义是学习汉字的主要内容。理解字义是识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对汉字的本身含义有着深刻的认识,才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汉字。因此,在小学课堂的识字教学中应该十分重视对课文的朗读。在课文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读音准确,读法流利畅通。同时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品味课文,将所读的课文读出感情。通过结合语境让学生掌握了字的含义,同时也消除了自己将来对字似懂非懂的疑虑。
  2. 将情景教学融入识字教学中
  情景教学是近年来在教学模式中涌现出来的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认可。小学生识字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受身体和心理的因素,在上课的过程中无法自控,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结合生活实际,将小学课堂情景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结合生活实际使识字教学形象化,如“蓝天,白云”等真实的事物,教师可以在室外进行教学,学生不仅体验到室外教学的兴趣,同时还对词义有了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生字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会再生字学习的过程中故意偷懒,从而不断地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水平。
  3. 借助网络平台,优化学生识字
  学习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渗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小学生好奇心理本身就强,网络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强大的。在小学生识字教学的过程合理地利用网络多媒体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汉字知识。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任务较重,在课余时间学生会在家长的要求下继续学习。部分家长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家长对知识同样也存在的模糊现象,有了多媒体视频技术,学生就可以通过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可以更好地解决小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假会现象”。
  4.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素质
  语文教师团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的个人能力同时决定着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学生語文识字的能力,我应该加大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学校的语文教师集体培训,鼓励教师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语文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为教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5. 结合广告、商标,使识字教学大众化
  汉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识字教学应该植根于现实生活,面向现实生活,开放教学。铺天盖地的广告、商标,都是我们的课程资源。孩子们识字的天然宝库,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上街、旅游的机会,在逛街、购物、旅游中识字。例如,在游动物园时认各种动物的名称,在候车时认站牌,在逛商店逛街时认商店、大厦、宾馆的名字,在商店中认物品的名称……此外,还可在班上建立“识字墙”“识字乐园”“识字擂台”等,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6. 结合读写训练,使识字教学规范化
  学生学习完生字,往往会忘记,这就必须让学生规范地记住汉字的字音、结构、笔画。要熟记,要学好,仅靠教师的讲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用字组词,用词造句,然后再让学生读短文,学说话,学写话。学生用多了,用熟了,自然就能“生巧”。例如,学生写话的时候很容易混淆“晴”和“睛”,笔者就针对这种现象,有意识地先让学生区分“万里无云天气晴,天空太阳红又红;双目明亮是眼睛,爱护眼睛如生命”。然后让他们给字扩词,用词说句。这样,在发展学生全面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使识字教学更加规范化。
  三、总结
  小学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识字是小学生学习任务中的首要任务,它在小学学习任务中的地位不可忽视。近年来,识字教学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假会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小学教学的质量,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将研究“假会现象”的问题提到日程上来。本文通过对小学教学中出现“假会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的措施,希望同行能够给予指导性的意见或者建议。
  参考文献:
  [1] 幻王馨,常 涓.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刘本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实验小学 235000)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114  一、课例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寻、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因此传统的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受到冷落,小组讨论以及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备受推崇。
摘要:历史图片材料作为历史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与现实的限制,既是文字信息的重要补充和高度浓缩,又展现了历史学科的丰富多彩和具体形象,使学生在学习和解题中可以更好地体会历史的特殊意境。  关键词:图片材料;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110  作为新高考(选考加试)内容的重要组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师关于渗透传统文化的意识不够以及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能力欠佳的问题,从而通过汉字学习、走进传统文化;诵读古诗、体验诗词之美以及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等的方法,强化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培育和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微課资源的建设蓬勃发展,质量不断提高,而与之相对应的微课资源应用研究明显不足。本文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课例为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将微课资源运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相关教学模型运用于教学,以此推动教学改革、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微课资源;课堂教学;教学模型;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和保证。本文就九年级物理探究性实验课《欧姆定律》的教学,通过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来介绍这一教学评价活动的适度性、有效性,以便更好地进行实践反思。  关键词:教学评价;物理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066  笔者在组织九年级物理探究性实验课《欧姆定律》时,邀请部分同事以及全体学生作为此课的参
摘要: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对青少年群体的培养,从基础教育开始,让学生争做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本文从当前教育体系中戏曲教育内容缺失的现状出发,通过努力推进课堂教学,开展学生艺术社团活动等形式,对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素养、弘扬传统美德,教化观众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戏曲进校园;传统文化;开展方法;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
摘要:类比作为一种推理形式,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类比能有效突破知识难点,顺利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性;类比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33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常有学生问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迅速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怎样想到应该用这
摘要:培养中学生英汉文化融合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必然要求。本文总结了基础英语中常见的口头言语方面的文化差异,提出了培养中学生英汉文化融合意识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关键词:口头言语;文化差异;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058  一、中学英语中常见的口头言语方面文化差异的分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英语读写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相关理念和教学实例。从立足文本,注重语言输入;以读促写,谋篇布局;引领合作,分享完善;重视讲评,启发感悟四种解决策略,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关键词:立足文本;以读促写;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2-0063  一、引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指导初中生科学分析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量身定做自己的早期人生规划,尽早做好中高考乃至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等诸方面的储备,科学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这对学生的潜力挖掘与终身健康发展,对开创一个人尽其才的美好社会,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大有禅益的。  关键词:初中生;人生规划;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