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及皮损组织中自噬水平的检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皮损组织表皮中自噬蛋白表达的变化及皮损组织表皮细胞中自噬囊泡的生成情况,探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与细胞自噬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5例带状疱疹患者,男20例、女15例,年龄18 ~ 79(59.23 ± 9.27)岁,疼痛时间(5.14 ± 2.28)d,出疹时间(3.45 ± 1.77)d。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中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Beclin-1、p62的表达,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获取12例带状疱疹患者的皮损组织,免疫组化检测表皮中LC3B、Beclin-1、p62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表皮细胞中自噬囊泡的生成,以同一患者皮损周围未受累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中LC3B、Beclin-1阳性表达率(61.23% ± 7.61%、35.84% ± 4.22%)明显高于对照组(36.56% ± 4.27%、15.34% ± 1.89%;t = 15.75、24.56,均P < 0.01),而p62阳性表达率(5.75% ± 0.67%)明显低于对照组(10.03% ± 1.15%,t = 18.65,P < 0.01)。12例带状疱疹患者皮损组织表皮中LC3B、Beclin-1的表达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而p62的表达明显低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t = 2.86、4.58、2.43,均P < 0.05)。透射电镜观察示,12例带状疱疹患者皮损区表皮细胞中有较多包饶着病毒颗粒的自噬囊泡生成,皮损区自噬囊泡计数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t = 9.67,P < 0.01)。

结论

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与皮损组织表皮中自噬水平升高。

其他文献
妊娠期女性发生库欣综合征时,对母体与胎儿均有严重危害。与非妊娠人群相比,妊娠期女性由于妊娠本身的影响,其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有明显不同,为正确诊断、治疗带来很大挑战。本文主要探讨妊娠合并库欣综合征患者在诊断和治疗中的相关问题,旨在为妊娠合并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女性妊娠期合并库欣综合征在临床中非常少见,但可对母体与胎儿产生严重危害。在诊断方面,妊娠期女性由于妊娠本身可导致的肾上腺皮质醇
目的胰升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胃泌素协同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转分化的胰岛素分泌细胞(insulin-producing cells, IPCs)分化。方法(1)制备IPCs模型: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纳入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National 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 MMC)的729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甲状腺激素及生化指标,并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
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接触含霉菌孢子的媒介,孢子进入体内,容易导致难治性感染。本文结合病例及文献复习,提出霉菌感染的诊疗路径,并为长期接触霉菌群体如农民群体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提供一定的指导。
目的探讨自噬标志基因Beclin1过表达对黑素瘤SK-MEL-2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黑素瘤细胞A375、SK-MEL-2中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选取低表达Beclin1蛋白的SK-MEL-2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空白组不作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pcDNA.3.1/myc-His(-)A,实验组转染pcDNA3.1-Becli
目的比较微波和小切口吸刮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收集60例腋臭患者,左侧腋窝用miraDry微波治疗仪治疗(微波组),右侧用小切口皮下吸刮术治疗(吸刮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随访半年,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等。结果随访6个月,微波组有效率为93.33%(56例),复发率为6.67%(4例),吸刮组分别为96.67%、3.33%,
目的探讨进食藜导致的植物日光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2013—2017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的11例进食藜引起的植物日光性皮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均为女性,年龄45 ~ 62岁,起病前1 ~ 2 d内均有进食藜史和日光暴露史。临床均表现为颜面部、双手背、前臂暴露处对称分布的非凹陷性肿胀性红斑,表面紧张光亮,伴痛痒。6例患者血白细
寻常型天疱疮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为了规范该病的诊治,邀请国内该领域著名学者进行了反复论证,提出了该建议。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寻常型天疱疮分为皮肤黏膜型、皮肤型和黏膜主导型。病理表现为基底层上棘层松解。根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荧光和血清抗桥粒芯糖蛋白抗体检测等诊断。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是一线治疗方案,轻、中、重度患者应用不同剂量。中重度患者早期可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或利妥昔
目的对比传统纵切片法、横切片法及改良的Ho-Vert切片法对经典型毛发扁平苔藓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皮肤科经典型毛发扁平苔藓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皮肤镜辅助下,头皮皮损标本采用改良Ho-Vert法分别进行横、纵切片,采用单一横、纵切片读片和横、纵切片结合读片,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经典型毛发扁平苔藓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