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都市圈洪涝灾害共防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水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大都市圈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人口和经济高度集聚,一旦发生洪涝灾害损失巨大。经过多年建设,该区域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有力支撑了上海大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但面对突发灾害性气候频发、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等变化趋势,现有工程体系与上海大都市圈规划发展定位还有较大差距。基于各城市水脉相依、血脉相连的现状和历史渊源,提出了“蓄、排、挡、拦、联”等洪涝灾害共防策略,为上海大都市圈防洪除涝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雄安新区2005—2017年每年总用水量2.2亿~2.7亿m3,其中农业用水占比为75%~88%,总体呈下降趋势;工业用水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生活用水占比逐步提高;生态环境用水量自2016年起有较大增长。2020年,由于河湖补水量较之前有大幅度提升,年用水总量上升到7.6亿m3,农业和工业用水较之前有显著下降,生活用水有显著提升。梳理已发布的启动区、起步区、容东片区等区域控制性规划,提出了近期雄安新区实行需水管理应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和定额准入制度、打造节水示范
2021年入汛以来,我国多地雨量频创纪录,尤其是7月中下旬河南强降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北方城市,河南为何屡屡出现破纪录的降雨极值?历史上河南受灾情况如何?面对城市“看
期刊
水安全是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当前,白洋淀流域水资源本底不足、水污染严重、生态用水不足、淀区生态功能恢复难度大等问题仍然突出,水安全总体形势依然严峻。总结分析了当前白洋淀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以及水安全形势,从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学科前沿视角,提出了流域尺度上的创新水安全保障策略,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城市暴雨洪涝灾害是目前我国城市最突出的水患灾害。结合郑州“7·20”暴雨启示,通过深入分析我国高密度城市暴雨洪涝主要特征、成因,从“防御体系有韧性、基础设施有韧性、极端暴雨少损失”三个方面,提出高密度城市暴雨洪涝防治对策,为系统解决我国城市洪涝问题、提升城市洪涝防御能力和韧性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