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笔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生理特征、认知规律,在生物教学中设计了一些小游戏,从而提供了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进而鼓励学生观察与思考,在游戏中建构知识,培养技能,体验情感。
关键词:初中生物 游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124-01
初中阶段的生物在众多科目中处于“次科”的地位,学生对这一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热情不高,这种现状为教师的教学提高了难度。
游戏教学法是指通过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以游戏过程和游戏动作进行教育教学的方法,它具有轻松愉快、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多效高效等特点,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生理特征、认知规律,我在生物教学中设计了一些学生们喜爱的、直观生动的小游戏,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在游戏中建构知识,培养技能,体验情感。
一 利用画图、贴图、拼装模型等游戏学习关于生物结构的知识
生物结构图历来是生物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普遍认为图的记忆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在教学中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可以帮助学习、记忆有关结构。
例如,学习鱼的外形结构时,首先要求全体学生在草稿纸上各画出一条鱼,然后将自己画的鱼高举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学生画的鱼虽然形态各异,但外形大体来说呈梭形,学生思考原因,很容易想到这种形状有助于减小水的阻力。接着要求同学们画出鱼鳍,这时候大多数同学画不出来,于是出示鱼的实物要求学生观察,再进行模拟实验了解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由于带着问题学习,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特别认真。最后再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默画出鱼鳍,并注明各部分名称和作用,学生都能很快完成。
再如,人体各系统有大量的结构图需要记忆,单凭死记硬背肯定是不行的,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边画一边记各结构的功能,而我则利用模型来讲解。同时,我用一面可粘的纸剪出各个器官的形状,每个大组派出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贴图游戏,每个组进行四到五轮游戏,最后评选出优胜组。
模型拼装,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之一。将模型打乱以后,再要求学生用最快的时间按正确顺序拼装好。可用的模型非常多,例如花的模型、眼球的模型以及人体的模型,只要实验室具备的,我们几乎都用来做过游戏了。
画图、贴图、模型拼装都简单易做,且不需要花费多少成本,在教学中可依据情况广泛使用。
二 利用小品剧等游戏引入新课
小品剧由于形象生动,而大量生物知识贴近生活,用小品剧的形式创设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课时,也可由学生来表演课本中的故事:一艘长期航行在海上的轮船,水手们纷纷牙龈出血,甚至皮肤淤血和渗血,最后痛苦死去。可是船一靠岸,这种疾病就不治而愈。一位随船医生发现,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坏血病。
无论在课前或是课中穿插的小品剧,都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使学生对接下来学习的内容充满好奇,从而更吸引学生注意力。当然,小品剧的表演有一定困难,教师必需在课前做好准备,事先找同学排练。
三 利用角色扮演游戏巩固知识
角色扮演游戏,既有上述小品剧的形象生动,又不象小品剧需要一定的表演才能,基本上每个同学都能胜任。
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一课时,很多老师都会采用一个相当经典的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相关知识:学生分别戴上表示狼、兔、蛇、鹰、草、昆虫、青蛙、鸟等角色的头饰,不同的生物根据实际情况投放不同的数量,自由捕食,最后观察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
角色扮演的游戏在生物課中使用次数不多,但可做为一种调剂手段,让更多同学在参与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 利用各种竞赛游戏进行有效复习
复习课不好上,这是很多老师的困惑。没有了新知识的吸引力,单纯的讲练容易流于枯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好胜心强的初中生对竞赛类的游戏特别感兴趣,因此在复习课中采用了大量的竞赛游戏。
例如,在复习生物分类的知识中,大量生物的形态特征需要记忆,学生觉得十分枯燥。为了促使学生的记忆,我设计了一个相当受欢迎的小游戏:学生事先收集有生物名称的歌词,课堂上各组学生轮流唱出准备好的歌词,由其它小组回答歌词中所出现的生物属于哪个界哪个门哪个纲,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游戏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必答题学生轮流出,抢答题老师出。由于游戏有竞赛的刺激,并且用到了学生最喜欢的音乐,场面十分热闹,连平时非常内向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在不知不觉中枯燥的知识就深深印在了脑海中。
五 进行游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游戏的设计及规则的制定应当严密
游戏的设计应力求贴近现实,依据生物学科教学的科学性,服务于教学。游戏只是一种模拟与抽象,与现实的区别与差异可通过说明加以澄清。游戏规则的制定应当严密,避免规则的缺失造成操作过程中的困难,尤其是生物科学的规律。并应预先设想到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
2、游戏中应当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初中生控制力并不强,游戏过程中由于情绪激动更加难以控制自己。但在生物教学中,无论是实验还是游戏,都需要活泼中透着严谨。因此,教师应当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并通过一定措施来调控课堂纪律,如竞赛游戏中纪律可作为加分项,再如模型拼装游戏本身就可作为纪律良好的嘉奖。
3、小组合作需要老师协调
很多课堂游戏都采取小组竞赛的方法,通常我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固定的学习小组,一般4-5人一组。这样一方面让组内好生带动学困生,使全班学生都参与游戏,扩大游戏参与面,另一方面,可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讨论、共同切磋,降低游戏难度,使大多数学生都获得成就感。但在最初的合作中难免会有些摩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样的游戏,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情景,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多样化地学习,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生物 游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124-01
初中阶段的生物在众多科目中处于“次科”的地位,学生对这一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热情不高,这种现状为教师的教学提高了难度。
游戏教学法是指通过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以游戏过程和游戏动作进行教育教学的方法,它具有轻松愉快、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多效高效等特点,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生理特征、认知规律,我在生物教学中设计了一些学生们喜爱的、直观生动的小游戏,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在游戏中建构知识,培养技能,体验情感。
一 利用画图、贴图、拼装模型等游戏学习关于生物结构的知识
生物结构图历来是生物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普遍认为图的记忆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在教学中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可以帮助学习、记忆有关结构。
例如,学习鱼的外形结构时,首先要求全体学生在草稿纸上各画出一条鱼,然后将自己画的鱼高举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学生画的鱼虽然形态各异,但外形大体来说呈梭形,学生思考原因,很容易想到这种形状有助于减小水的阻力。接着要求同学们画出鱼鳍,这时候大多数同学画不出来,于是出示鱼的实物要求学生观察,再进行模拟实验了解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由于带着问题学习,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特别认真。最后再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默画出鱼鳍,并注明各部分名称和作用,学生都能很快完成。
再如,人体各系统有大量的结构图需要记忆,单凭死记硬背肯定是不行的,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边画一边记各结构的功能,而我则利用模型来讲解。同时,我用一面可粘的纸剪出各个器官的形状,每个大组派出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贴图游戏,每个组进行四到五轮游戏,最后评选出优胜组。
模型拼装,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之一。将模型打乱以后,再要求学生用最快的时间按正确顺序拼装好。可用的模型非常多,例如花的模型、眼球的模型以及人体的模型,只要实验室具备的,我们几乎都用来做过游戏了。
画图、贴图、模型拼装都简单易做,且不需要花费多少成本,在教学中可依据情况广泛使用。
二 利用小品剧等游戏引入新课
小品剧由于形象生动,而大量生物知识贴近生活,用小品剧的形式创设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课时,也可由学生来表演课本中的故事:一艘长期航行在海上的轮船,水手们纷纷牙龈出血,甚至皮肤淤血和渗血,最后痛苦死去。可是船一靠岸,这种疾病就不治而愈。一位随船医生发现,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坏血病。
无论在课前或是课中穿插的小品剧,都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使学生对接下来学习的内容充满好奇,从而更吸引学生注意力。当然,小品剧的表演有一定困难,教师必需在课前做好准备,事先找同学排练。
三 利用角色扮演游戏巩固知识
角色扮演游戏,既有上述小品剧的形象生动,又不象小品剧需要一定的表演才能,基本上每个同学都能胜任。
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一课时,很多老师都会采用一个相当经典的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相关知识:学生分别戴上表示狼、兔、蛇、鹰、草、昆虫、青蛙、鸟等角色的头饰,不同的生物根据实际情况投放不同的数量,自由捕食,最后观察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
角色扮演的游戏在生物課中使用次数不多,但可做为一种调剂手段,让更多同学在参与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 利用各种竞赛游戏进行有效复习
复习课不好上,这是很多老师的困惑。没有了新知识的吸引力,单纯的讲练容易流于枯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好胜心强的初中生对竞赛类的游戏特别感兴趣,因此在复习课中采用了大量的竞赛游戏。
例如,在复习生物分类的知识中,大量生物的形态特征需要记忆,学生觉得十分枯燥。为了促使学生的记忆,我设计了一个相当受欢迎的小游戏:学生事先收集有生物名称的歌词,课堂上各组学生轮流唱出准备好的歌词,由其它小组回答歌词中所出现的生物属于哪个界哪个门哪个纲,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游戏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必答题学生轮流出,抢答题老师出。由于游戏有竞赛的刺激,并且用到了学生最喜欢的音乐,场面十分热闹,连平时非常内向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在不知不觉中枯燥的知识就深深印在了脑海中。
五 进行游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游戏的设计及规则的制定应当严密
游戏的设计应力求贴近现实,依据生物学科教学的科学性,服务于教学。游戏只是一种模拟与抽象,与现实的区别与差异可通过说明加以澄清。游戏规则的制定应当严密,避免规则的缺失造成操作过程中的困难,尤其是生物科学的规律。并应预先设想到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
2、游戏中应当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初中生控制力并不强,游戏过程中由于情绪激动更加难以控制自己。但在生物教学中,无论是实验还是游戏,都需要活泼中透着严谨。因此,教师应当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并通过一定措施来调控课堂纪律,如竞赛游戏中纪律可作为加分项,再如模型拼装游戏本身就可作为纪律良好的嘉奖。
3、小组合作需要老师协调
很多课堂游戏都采取小组竞赛的方法,通常我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固定的学习小组,一般4-5人一组。这样一方面让组内好生带动学困生,使全班学生都参与游戏,扩大游戏参与面,另一方面,可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讨论、共同切磋,降低游戏难度,使大多数学生都获得成就感。但在最初的合作中难免会有些摩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样的游戏,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情景,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多样化地学习,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