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沼气是实现农业低碳化的有效途径

来源 :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qtc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沼气建设对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生态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因为沼气是一种低碳经济,所以,沼气建设对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市将农村沼气作为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我市农村户用沼气已建138000口,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18处,由沼气综合利用所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越来越明显。一是生态效益显著。每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年产沼气385多立方米,可供4-5口之家一年的炊事和照明用能需要,约相当于节约薪柴2500kg,保护3.5亩林地,减少水土流失4.5t,1亩林地年吸收二氧化碳约2t,1口沼气池相当于吸收二氧化碳7t,同时每口沼气池年节约薪柴可减排二氧化碳1.6t,每口沼气年总减排二氧化碳8.6t,全市138000口沼气池,总减排二氧化碳1186.8万t;而沼肥既是优质的有机肥,又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据资料查证:每口沼气池年产沼渣4745kg、沼液21313kg,相当于尿素122公斤、过磷酸钙582.5公斤、氯化钾170公斤以及有机肥515公斤。如:榆次东赵乡杜保印家的“四位一体”节能温室516m2,其中:猪舍面积20m2,厕所2m2,在20m2太阳能猪舍内养猪18头,每头猪可提前出栏1~2个月,节约饲料80~100kg,仅养猪一项纯收入达8000元。棚子里种植的反季蔬菜都用沼渣、沼液做肥料,生产的无公害绿色蔬菜价格比外进的蔬菜每公斤贵好几角钱,市场供不应求,一年下来种两季菜,一茬西葫芦、一茬西红柿,光蔬菜净收入达1.4万元,其中采用二氧化碳及沼液施肥,温室蔬菜可增产20%,增收2800元,一家4口人,人均年收入达到6425元,由于施用沼肥化代替了化肥,既提高了植株抗病能力,又提高了蔬菜品质,他家生产出的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二是经济效益显著。目前我市户用沼气池总量达13.8万个。每个沼气池每年可产生300立方米沼气,折合125公斤液化气,0.21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0.26吨。如果我市13.8万个沼气池都能有效使用,每年可产沼气4140万立方米,相当于1725万公斤液化气,2.898万吨标煤,每年减排二氧化碳温室气体3.588万吨,每年可为群众节支增收1.656亿元,经济效益显著。三是社会效益显著。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在建设新农村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是利国、利民、利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富民工程。采用“一池三改”(即建一个沼气池,同时配套改厕、改厨、改圈)技术,厕所和圈所与沼气池进料口相连,人畜禽粪便直接排入沼气池,通过沼气池里发酵菌、甲烷菌对人畜禽粪污的分解转化,产生沼气新能源和无污染高效生态有机肥,使农户庭院等场所实现无粪便化,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彻底结束了农民烟熏火燎的做饭历史和污染环境的“秸秆”焚烧处理方式。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大大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实现粮食和蔬菜的增产。如:我市太谷县杜家庄村建起了一个400米。的大型沼气,解决了全村180户居民全年的做饭取暖能源问题。年处理粪便3300吨,年产沼气11万立方米,生产沼渣800吨,沼液2000吨,为全村180户居民节省燃料费用20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活用能,保护了生态环境。并形成规模养殖一集中沼气一绿色瓜菜基地的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实现了畜禽粪便、污水处理后基本实现零排放。再者,沼气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实现禽畜圈养,畜厕分离,有效地治理了农村的脏、乱、差,改善了村容村貌。以前村里猪粪猪尿横流,臭气熏天,但现在村里路面干净,人和禽畜的粪便排入沼气池密封起来,空气清新了很多,蚊子、苍蝇也减少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
  
  二、发展农村沼气在实现农业低碳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市在沼气建设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存在以下不少问题。
  1、认识不足。一些部门和领导对沼气建设的作用还缺乏了解,就能源而能源,在工作部署、项目安排上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配套应用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影响了沼气效益的发挥。
  2、投入不足。建一个池容10立方的沼气池,投资约3500元左右,而中央和省级投资仅有1500元左右,市、县、及农户还要投资2000元左右,对生活困难的群众拿2000元建沼气确实有困难。
  3、后继管理与服务跟不上。农户建成沼气池后由于缺乏对于沼气设施使用维护的管理和服务,加上服务网点后续服务跟不上如沼气零配件供应渠道不畅,造成农户在使用时问题连连,严重影响了沼气建设效益正常发挥和可持续发展。再者由于缺乏对配套技术,如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技术的指导,影响了沼气综合效益的发挥。
  
  三、发展农村沼气,实现农业低碳化的有效途径
  
  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如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沼气的好处,倡导全社会农业低碳化的生活理念,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村沼气建设的良好氛围,提高广大农民建沼气的积极性。
  2、多方筹资,加大投入。资金是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关键。除国家投入外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企业和农民投入。逐步形成“政府扶持、农户自筹、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3、搞好沼气技术培训。深入乡村加大组织沼气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为农户讲授沼气池投料、产气技术和日常管理、安全使用知识,为每户农民发放技术资料,广泛普及沼气安全知识,指导农民安全用气,预防事故发生,定期对沼气安全进行检查,消除隐患。
  4、搞好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只有建立完善的沼气服务体系,才能使新建和已建沼气池在使用期限(15—20年)内长期发挥效益。笔者认为:一是组建沼气技术服务队和发展沼气协会,为沼气用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所需配件。利用市、区、乡三级财政资金,对技术人员进行工作补贴和扶持购置沼液、沼渣出料机械设备;二是成立沼气协会,广泛培养沼气技术工,指导户用沼气建设、开发沼气综合利用,及时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走出一条产业化服务,物业化管理的新路子,切实解决沼气建设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确保群众长期受益。
  5、极探索沼气产业化发展新思路。沼气上连养殖业,下连种植业,是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纽带。充分利用研究成果,探索多种综合发展模式,努力提高沼气综合效益,形成沼气产业化发展格局。使沼气建设从单纯解决生活用能向综合利用开发、发挥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方向发展,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