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行业的剧变时代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in0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触动与启发


  2021年,户外行业将会显现一系列大的变化。从内容、产业、品牌、社交、商业模式,直至我们的户外生活,都将发生改变。
  这种变化其实从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产生,行业中很多人也注意到了,但大多仍习惯性地沿袭着原来的方式。
  2019年开始,兴起了一种精致露营的玩儿法,这种类似“搬家式”的露营大多以“展示”和“炫”为主旨。有的玩家,搬家露营一次,动辄二三十万装备起步。起初这种露营方式并没有引起我的特别注意,毕竟这样高成本的玩儿法未必能普及和常态化。
  多年来我对户外行业一直保持着观察和思考,观念也自认为并不保守。但在新露营方式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并未能立刻意识到它对未来即将产生的影响。直到2020年夏天。
  在中国户外金犀牛奖颁奖典礼前,我们已经在海坨山谷办了两场露营活动。每到周末整个山谷里大概有2000多人,粗略来看大概90% 都不是传统的户外人。他们躺坐在草地上,读书、遛狗、喝咖啡……城市中的生活方式,被他们搬到了户外。
  露营,已经不再是原来那种吃苦受虐的形式,也不再是登山徒步运动的附属,而是一个独立的活动。无论是在物理空间还是参与形态上,它都在传统硬核户外和城市普通休闲人群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人潮开始涌来。
  一些以露营为主的新兴户外品牌,也由此开始爆火了起来。他们不仅克服了上半年疫情的影响,有些订单甚至排到了第二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去几年很多户外传统品牌的经营状况都不佳,2020年的疫情则让形势更加严峻。而其他户外行业也是类似。行业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是變化的来临,疫情其实只是个导火索,之前的问题积蓄已久。
  那到底问题在哪里?未来的户外又将有哪些变化?而我们要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甚至已经到来的未来 ……
  基于对户外行业多年的观察和了解,也借助媒体行业自身的工作方法,我得以更多维度地思考整个行业在大背景下的变化,并对未来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新户外、新生活


  现在的户外,已经从过去的垂直极限运动门类,慢慢变成了一个承载多种产业的生态场景。
  第一个对接的是大众体育。2014年体育总局46号文件发布,大众体育市场放开。很多户外俱乐部凭借多年的市场化经验,乘势进入运动赛事等体育相关领域。伴随着政策的支持和跑步热潮的兴起,也着实火热了一阵。但从商业角度来说,大众体育还远未成熟,绝大多数业态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
  第二个领域是旅游,这是一个远大于大众体育的市场。对旅游而言户外可以做什么呢?在旅游产品的金字塔构型里,户外提供了一个客户自身参与体验的新产品板块。此外,过去的组团方和地接方各自为治,而户外体验式旅游则是一个团队的全程相伴。对客户而言,体验感有了很大提升,用户黏性也增大了。于是以户外为主的体验式旅游业态迅速发展了起来,与之相对应,目前绝大多数户外俱乐部实际也在从事着旅行社的工作。
  第三个板块是青少年户外营地教育。在我们重家庭、重教育的传统下,孩子的教育自然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第一刚需。青少年户外教育,自然离不开包括露营、徒步等技能,以及安全、环保等户外各方面的知识,但其核心是更注重对青少年吃苦耐劳、坚强坚韧以及团队精神等性格成长的培养。青少年户外营地教育,给所在的目的地带来了淡季的客户和未来的流量,改变了之前以房车为主但一直无甚作为的营地概念,并直接推动了城市近郊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四个板块则是关于目的地建设。无论是建设体育小镇、户外小镇,旧有景区升级以及古村落改造等,户外作为可形成经济模式和收益的内容被引进填充了进来。
  大众运动、旅游、营地教育、体旅目的地,户外不再只是过去那些硬核的极限运动,而成了当今社会多元业态的一个必须的场景。
  去年的露营热潮,很多人把2020年叫做了“营地元年”,更有称其为“新户外元年”的。我其实更认可后者。户外不再仅仅是指高山峻岭,受众也不再只是之前极限运动的从事者或爱好者了,“户外”这个概念在慢慢地面向着整个社会,这其实是这个时代人们生活的改变。
  改革开放40年后,我们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万美元,去年的GDP更首次超过了100万亿人民币。消费自然在升级,背后则是生活方式的变化。赚钱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在减小,年轻一代会活得更自在、更自我。另一方面,中国又开始进入一个老龄化的时代,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强烈。
  疫情则像一个导火索。过去习惯于不停忙碌甚至996的人们,如今被困在了家中,在这两个极端变化中,很多人都会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理想生活?进而还可能会去思考更深的问题——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快乐的定义是什么?如何实现?
  新户外、新生活,其实已经润物细无声般地来临了。

新内容、新产业


  这里说的“内容”是指户外的构成产业。整体社会生活在改变,户外产业也在改变,内容也必然随之改变。
  当户外只意味着极限运动时,它的内容就是以高海拔登山、攀岩、翼装飞行、航海、探洞等为主的,那些刺激性、挑战性、风险性的运动,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但也由于它们的高难度和高专业性,产业规模一直很小。
  过去中国体育以发展竞技运动为主,比如奥运赛事项目等。而能让整个社会参与的大众的、体验式的运动还是比较少。现在,全面健身被提高到了第一位,体育强国是国家的发展战略。
其他文献
牧高笛一直致力于推广积极、阳光、健康的户外生活方式,同时也将环保作为使命,有责任和义务去为当下越来越严峻的户外环境问题做出一份应有的努力。此次向大众发起“冷山CM换购”环保行动,帮助可能被丢弃的旧帐篷找到第二春,并号召全社会的人士爱护环境,还大自然一份清洁。回收旧帐篷是对环保及可持續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牧高笛会将回收的旧帐篷,根据铝杆与布料等材质的区别进行分类,送往相应的回收工厂做二次利用,减少旧
The scene was the up-platform of Knype railway station on a summer afternoon, and, more particularly, that part of the platform round about the bookstall2. There were three persons in the neighbourhoo
巴基斯坦时间 2017 年 10 月 2 日中午 12 时 40 分,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员工张梁成功登顶海拔 8125 米的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帕尔巴特峰,代表着他成为国内首位完成14座8000米民间登山者。    从2000年第一座雪山玉珠峰开始,17年26座雪山33次攀登,其中包括登顶14座8000米和七大洲最高峰中的6座。在这期间,他也用身体力行的方式抵达过南北两极。2005 年经过 7
又一个。  这是一个月内第二个在可可西里遇难的年轻人了。  如果算上之前在他念他翁遇难的飞鱼,在贵州滴水滩瀑布遇难的两名瀑降者,一个月之内频繁多起的户外遇难事故,说是多事之秋一点都不为过。  “这就是你们说的诗与远方。” 在一条热门微博下,一名网友不无嘲讽地说道。  我能说什么好呢? 百年前的探险家穿越可可西里, 是真正为了探索地图上的位置。而后杨柳松打开了一道大门, 让无数渴望探险的青年奉可可西
我们,是一群年纪在30~50岁之间的大孩子,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因为热爱户外越野车穿越,慢慢走到了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牢固的大家庭。  我们,也是一个姿态丰富的团队,有专业摄影师、环塔车手、藏线老驴、徒步爱好者等等。我们热爱穿越沙漠、挑战藏北无人区,一大把年纪仍然像孩子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有了团队精神,彼此依赖,不离不弃。  我们,不仅只有硬派越野车和铁骨铮铮的汉子还有敢于挑战无人区的铿锵玫瑰
江河自古以来就是巴蜀之地连通外界的重要航道。如今,交通已经不再是“难于上青天”的问题,江河之上,不见了纤夫和川江号子,多了一群划着皮划艇、踩着桨板的江河探险者。  江河脉动 洋非云  重庆与溪流  漂流提供了一种感受江河脉动的最棒的形式,这种形式也是多样性的,游泳、皮划艇、桨板等等类型丰富,可难可易,最关键的,是我们始终拥有对江河的向往与崇敬之心。漂流运动特别是在重庆这样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其发展与
Male-female conversation i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e is simply a network of habits and patterns gleaned from past experience, and women and men have different past experiences. From the t
2012年3月13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教育电视台承办,亚马逊中国独家冠名的第十六届“外研社·亚马逊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启动仪式在我社九层多功能厅隆重举行。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全国学联副秘书长杜汇良,全国学联办公室主任王良,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曹文泽,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英语学院院长孙有中,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
2008年入手第一台佳能相机前,叨林就喜欢拿着手机和卡片机到处走走拍拍,入手单反后,更是爱不释手,带着它踏遍了大美河山。户外摄影,已然如毒药般渗进了叨林的生活,解不了,戒不掉……  医院手术总是一台接着一台,叨林还是利用休息间隙,用镜头定格手术室里的各种场景,在不打扰手术的情况下,抓拍护士医生手术时的细节。2013年,叨林接诊了一位爱摄影的病人,在以精湛的医术治愈了病人之后,他自己也因为为人称道的
阅读:一生的事业  你可曾观察过,中国人在乘坐地铁、公交、火车时习惯做什么来打发时间吗?大部分人都在低头拨弄手机、玩掌上游戏,或者跟周围的人高谈阔论。但是在英国,地铁里阅读是其一大特色,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神情专注,手不释卷。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既然这样,我们就不应该丧失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