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坡行驶的驾驶行为规律研究

来源 :车辆与动力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747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中首先对发动机工作过程和整车行驶过程进行数学描述,然后在GT-suite软件中建立了发动机模型和整车行驶仿真模型,经过验证模型精度达到了要求.基于建立的仿真模型,通过模拟不同驾驶员驾驶意图设定换挡方式,对上坡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在5%、10%、15%、25%坡度的上坡道路上,以不同车辆初始状态驶入坡道的动力性驾驶行为规律,为驾驶员驾驶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横向稳定杆是汽车悬架中的重要结构部件,当其疲劳断裂发生时,会严重危害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基于传统汽车稳定杆设计处于类比和经验设计阶段,疲劳可靠性设计偏保守、开发周期长,对整车性能和成本控制不利.文中首先,采集试车场内稳定杆连杆载荷,利用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确立疲劳载荷制定方法,生成稳定杆疲劳试验多级载荷谱;然后,通过疲劳仿真分析,确定稳定杆疲劳试验危险截面及疲劳热点.最后搭建进行稳定杆疲劳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稳定杆疲劳台架试验失效寿命及位置与仿真预测基本一致.说明文中疲劳载荷制定方
为了提高分布式驱动无人驾驶平台的操纵稳定性,基于李雅普诺夫第一法和相平面图对车辆的失稳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首先建立基于Fiala轮胎模型的非线性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然后对车辆非线性系统平衡点进行求解并分析;最后在不同工况下分析车辆的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相平面图,并对稳定性条件和失稳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车轮转向角小于分叉点对应的转向角度时,车辆能够很好地执行驾驶意图;当车轮转向角大于分叉点对应的角度,则稳定平衡点消失,从而导致车辆失稳.该方法为车辆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验证某轻量化铝合金骨架车车架的刚度和强度是否满足材料和设计的要求,并提前预测该车架能否有效避开共振频率,由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了某公司研发的轻量化铝合金骨架车车架的三维模型,再通过SolidWorks插件中的simulation分析模块对车架三维模型在4种特殊工况(弯曲(满载)、扭转(满载)、紧急制动及转弯)下进行了静力学有限元分析,获得了该车架模型的位移和应力分布情况.对车架三维模型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预测外部激励和该车架设计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获得了该车架1-16阶的模态频率和振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