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ei88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质西安建设是西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选择。西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要素间并没有形成合力。在网络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运用各种互联网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和享用者之间搭建高效的互动网络平台,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更好地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关键词:品质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8.012
  1 对品质西安建设的战略思考
  1.1 西安现有的品质形象
  西安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以这些历史文化为依托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城市形象,彰显城市魅力。在不断吸引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游客前来参观,将城市名片发向全世界的同时,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创新西安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升城市居民对本城市的认可度,使民众对城市的信心大增,并努力将西安建设得更好。
  1.2 提升西安品质建设的战略意义
  但是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越来越近,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对于城市发展的要求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品质西安建设无疑是西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选择,也是深入调整结构、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
  1.3 品质西安建设的举措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打造出一个“承古开新、开放包容、高端优质、和谐宜居”的富裕、和谐、美丽的西安,就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城市治理,改善宜居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人民生活和提升政府服务,这六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彼此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其中,经济发展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是生命线。要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面向未来,才能使经济发展有源源不断的原动力和驱动力。只有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才能为其他各方面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对环境有或多或少的破坏,或者城市和环境发展滞后,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其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要不断完善城市治理,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建设美丽城市,改善民众的居住环境;不断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改善人们生活,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
  2 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1 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为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行为及其相关制度与系统的总称。各地方政府通过加大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力度、拓展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方式、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切实提升了公共部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效益。西安也在不断挖掘其优秀的科技、文化资源为民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西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秉承了“兴废继绝、遗产保护、服务大众”等基本理念,形成了玄奘广场、钟鼓楼广场、开元广场等为代表的公共文化广场,各级各类的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场馆,以及各类遗址公园、地质公园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公共文化设施也逐步增多,公共文化的承载空间激增。在不断挖掘西安文化资源的产业潜力的过程中,“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设施的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
  2.2 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和可持续的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同时要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西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对西安本身具有的历史文化的挖掘还不够充分;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动参与性不是很强,彼此之间的沟通缺乏有力的平台支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滞后,电子信息平台的效率和利用率不高;文化信息的丰富程度与信息需求的差距大,文化资源的共享度低。
  2.3 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的可能性
  在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伴随着新时期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等战略的有序开展,以及西安深厚多元的文化资源,使得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综合优势尤其突出。这些内外在条件的日趋成熟为西安“是否要建设”、“建设成何种”以及“怎样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现实条件。如何从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高度,挖掘、整合西安的文化资源与文化特色,进而构建既能满足“文化都市”建设目标、又能彰显国际化情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课题。
  3 如何推进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一项理论性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实践性的现实活动。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的新的社交时代,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升级提供了新的技术和可能。在推进西安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升级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息的充分互动与交流。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和享用者之间搭建高效的互动网络平台。如图1所示。
  民众可以通过高效的网络互动平台提出自己的文化需求,表达自己的意愿。政府可以及时在网络互动平台中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意愿,以及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建议等,实现“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1 政务公开平台
  建立政务公开平台,达到上传下达的效果,做好信息传递的工作,发挥好桥梁作用。要做到制度公开、信息公开和司法公开等。保证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和能够较为顺利的履行义务。真正实现民众自己选举自己的代表,实现代表真正代表民众的利益,发出民众的心声。政务公开平台无论采用何种途径,军营采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信息传递的真正效果,而并非只是冰冷的文字表达,老百姓容易产生距离感,进而可能影响制度或政策的传递效果。
  3.2 监督举报平台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关于基层民众应该采取的是基层民众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基层民众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由基层民众自己管理自己。具体表现为农村的村民自治,城市的居民自治。但是在基层民众自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基层腐败等问题。许多的基础党员干部觉得自己是“天高皇帝远”,做事情为所欲为,使自己成为了小皇帝或地方一霸。在他们身上已经丝毫看不到“为人民服务”的踪影,反而有可能成为他们为自己或其家人朋友谋福利的挡箭牌,办大事小事托关系走后门已经成为司空见惯。在机制,农民或许多基层民众的自我维权意识淡薄,总想着只要事情能办成,花点钱送点礼都没有关系。再加之民众对“土皇帝”们是否会受到国家制裁没有信心,也都不愿意得罪“官员”,遇到吃拿卡要,只能忍气吞声,这个问题在农村尤为突出。例如最近的“甘肃一农妇亲手杀死自己的四个子女而后自杀”的现象,无不从某个方面反映出基层管理的漏洞,同时还对国家造成了恶劣影响。因此建立网络监督举报平台至关重要。出来接受民众的监督举报外,还可将有关基层的事件处理的形式和过程以案例形式进行分享,让民众对政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期待,从而对政府充满信心。
  3.3 公共文化服务的VR平台
  西安已经免费向民众开放了多家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和音乐厅等公共文化资源,满足了民众的某些公共文化需求,但是对于一些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些人无法进入这些地方享受这些资源。如果可以运用VR技术,在网络中将这些对应资源虚拟现实,可以满足民众足不出户或是随时随地都能尽享这些资源,以实现资源的最大限度的使用(利用),特别是艺术馆和科技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感受艺术的氛围,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
  3.4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承古开新至关重要。承古就是要继承和传承,在不断加强对文化古迹的开发的同时可能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略显不足。创新开发和保持保护之间本身就是一堆矛盾体。如何平衡其关系,我们是要在承古基础上开创新的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更好地为百姓谋福利。为当代百姓的同时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周全,不能因为我们的开发而让子孙后代失去承古的机会。
  在因循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公共服务社会化与市场化改革的宏观背景的基础上,面向西安地区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形成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客观定位,不断升级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于西安建设“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大都市的战略安排。让每个勤奋的人在西安都有机会、都能出彩、都可以成功,让每个怀揣梦想的人在西安都有筑梦空间、都会为梦想奋斗、都能梦想成真,让每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都有归属感、自豪感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1]为品质西安建设建实言谋良策——访西安市政协主席董军[N].人民政协报,2016.3.1.
  [2]全国人大代表上官吉庆在京接受本报专访 建设品质西安 共享品质生活[N].西安日报,2016.3.6.
  [3]夏国锋,吴理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述评[J].学术综述与动态,2011,(01).
  [4]柯平,朱明,何颖芳.构建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报,2015,(02).
  [5]傅才武.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转型[J].江汉论坛,2012,(01).
  [6]胡红,李海潮.西安厚重传统文化视阈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驱动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2014,(06).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武汉市黄陂区此类经济较发达的市郊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从城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切入,探究生态农业与城镇化建设的互动作用,并就生态农业与城镇化建设的并轨提出相关对策,从而促进城镇化趋向可持续科学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生态农业;并轨之路;对策建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6.005  1 生态农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也正在飞快发展着,作为21世纪的主力军90后,选择直播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形式,这也逐步演变成一项产业,由此诞生了一种新兴经济形式-网络经济,站在网络经济的风口,它该何去何从,将基于SC 分析模型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红经济;网红;直播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6.037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小城市发展用建设用地紧张与农村宅基地使用浪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积极推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宅基地存量是解决新型小城市发展中建设用地紧张的有效途径。现阶段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中要重点解决两大问题:一是“空心村”问题,退出、整理旧宅基地重新规划使用;二是,探索建立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合理退出机制。  关键词:新型小城市;宅基地使用权制
期刊
摘 要:通过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和层次分析法(AH ),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实际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出影响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多级递阶结构模型;再利用专家对要素的打分,计算各影响因素的综合权重值,得到各因素的重要性程度。从而明确影响用户在虚拟社区中进行知识共享行为的重点因素,进一步为虚拟社区的建设提供建议,以期促进虚拟社区的个性化知识创造和知识共享。 
期刊
摘 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廊坊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立一个体系,两支队伍,三个平台,四方力量构成的“四位一体”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创业教育;模式;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6.116  1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分析  协同发展,是廊坊面临的最
期刊
摘 要:基于大众点评网对上海13家会展场馆22000多条观众评论数据,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影响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的因素,构建出场馆硬件设施、场馆配套服务、场馆核心吸引力、配套服务体验和成交收益及观后评价五个维度概念模型,并探讨提升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的对策。  关键词:扎根理论;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上海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
期刊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思想在人类道德思想发展史上有重要的转折作用。通过回到唯物史观文本的真实语境中,深入探析马克思从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道德观向历史唯物主义道德观的转变历程,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解读道德思想,并对唯物史观的道德维度作出肯定性评价和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道德观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
期刊
摘 要:乳腺癌已经位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疾病的第一位,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迅速崛起,开发用以检测乳腺影像中肿瘤等可疑病灶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并为临床医师提出诊断建议,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为此,用基于B 神经网络的方法对乳腺肿瘤进行辅助诊断,以期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乳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
期刊
摘 要:用友ER —U8系统中,供应链管理下的委托代销业务向来是初学者的难点和重点。为此,结合教学实际,举例分别将双方的每一步操作进行详细的介绍,供初学者学习和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委托代销;买断;手续费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6.074  1 视同买断方式下委托方受托方的业务操作  案例一:2016年7
期刊
摘 要:构建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协同创新是促进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手段。据此,分析了我国中高职旅游专业衔接存在的问题,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从政府、学校和企业三个维度提出了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协同创新;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旅游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