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挑战的时代、竞争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新时代里,教育将继续担负着振兴经济、振兴民族、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要求我们教育学生时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授人以鱼,仅解一餐之饥,授人以渔,则受用终身”。学会自主探究,会让学生终生受益无穷。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主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
《物理课程标准》将自主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中的科学课,是使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物理知识,认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物理能力在教学中尤为重要。下面就结合本人二十多年教学实践,谈一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使学生直接融入学习,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自主探究。为此,我们应积极创设情境,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的热情。
首先,我们可以用趣味导言、探究性实验、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创设情境。例如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进入声现象的教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选用两个额定电压不同的小灯泡让学生探究。这样点燃了学生心中探究新知识的思想火把。在创设情境时要能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产生激烈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心中求知的欲望强化,产生浓厚兴趣,自主思考,进入“愤”与“悱”的心理困境,从而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动力。其次,创设一种师生合作心理相容的良好课堂情境。这是诱发学生产生探求新知识需要的催化剂。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由意识,师生平等,学生可对老师的观点指出异议,学生可以自由讨论、自主探究。这样学生便不再是知识灌输的对象,而是主动的学习者、发现者、探究者。
二、注重实验,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
课程标准中指出:“物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教师应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探究”。由此可以看出实验的重要性。在物理中,实验是验证探索、创造的可靠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要注意课堂演示实验,充分让学生观察,教会学生观察,训练出学生敏锐观察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注重验证性实验,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使用仪器,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基本方法;鼓励学生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或改进课本上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拥有自主探究的精神和良好的习惯。
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虽然有自主探索的意愿,但不知如何去做,所以,我认为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自主探究也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先要帮助学生打好科学探究必备的知识基础,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提供计算机网络、书籍、材料、设备等方面的支持,采取“先扶后放”的策略,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实验探究。
三、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和适度的批判精神,使学生自主探究更有深度
创造想象力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为了发展学生创造想象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和猜想,并支持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去检验自己提出的假设和猜想,得出结论。例如在学到浮力知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可以运用在清水中加盐的方法让鸡蛋浮起来,在化学上我们是不是可以采用一种新的办法使鸡蛋浮起来?当学生发挥自己创造想象力进行实验,产生奇特现象时,学生会被深深吸引,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也会被激发出了。
我国原来的教学往往缺少创造,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和老师的教导奉为神谕,缺乏主动性、独立性、批判性。因此,我们物理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不同于课本上的其他实验方案,在批判和怀疑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穷根究底、寻幽探微,使自主探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生最终才能有所发现和创造。
四、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的团体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一形式为每一位同学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发表见解的均等机会。这样,使学生不但从老师那里学到了知识和方法,而且还通过相互帮助、交流启发,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搜索证据、介绍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的各项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中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应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学习实际,选择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例如当学生们对某一问题分歧较大,需共同探讨时要安排学生合作学习,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同样困难而个人又无法解决时,可安排学生合作学习。其次教师应精心设计合作讨论的问题,问题应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第三,要明确小组内个人责任,把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以激励小组成员人人主动探究。
五、把物理教学和社会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自主探究更宽广
现代社会中物理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当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能源问题、环境危机等一系列重大挑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现实社会也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一个宽广舞台。我国这一轮的课改也把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放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形成将来走向社会的能力。自主探究学习本身也是有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确定一个合适的研究性课题,到广阔的自然、社会中去尽情地综合运用所知所能开展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社会的责任心。例如:安排学生调查我市电能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通过调查学生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懂得了学以致用的道理,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学生走向社会的形式各种各样,无论哪种形式,教师在工作中应注意在活动前要精心准备安排,活动中状况易观察指导,活动后要做好激励总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事要躬行”。学生自己摘到的果子滋味才是最美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拥有了钻石般的收获——学会了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晖编著.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3]唐伟,丁召民主编. 新课程课堂教行为创新——初中物理.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4).
[4]雷洪主编.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物理).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物理课程标准》将自主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中的科学课,是使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物理知识,认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物理能力在教学中尤为重要。下面就结合本人二十多年教学实践,谈一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使学生直接融入学习,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自主探究。为此,我们应积极创设情境,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的热情。
首先,我们可以用趣味导言、探究性实验、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创设情境。例如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进入声现象的教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选用两个额定电压不同的小灯泡让学生探究。这样点燃了学生心中探究新知识的思想火把。在创设情境时要能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产生激烈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心中求知的欲望强化,产生浓厚兴趣,自主思考,进入“愤”与“悱”的心理困境,从而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动力。其次,创设一种师生合作心理相容的良好课堂情境。这是诱发学生产生探求新知识需要的催化剂。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由意识,师生平等,学生可对老师的观点指出异议,学生可以自由讨论、自主探究。这样学生便不再是知识灌输的对象,而是主动的学习者、发现者、探究者。
二、注重实验,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
课程标准中指出:“物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教师应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探究”。由此可以看出实验的重要性。在物理中,实验是验证探索、创造的可靠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要注意课堂演示实验,充分让学生观察,教会学生观察,训练出学生敏锐观察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注重验证性实验,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使用仪器,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基本方法;鼓励学生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或改进课本上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拥有自主探究的精神和良好的习惯。
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虽然有自主探索的意愿,但不知如何去做,所以,我认为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自主探究也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先要帮助学生打好科学探究必备的知识基础,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提供计算机网络、书籍、材料、设备等方面的支持,采取“先扶后放”的策略,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实验探究。
三、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和适度的批判精神,使学生自主探究更有深度
创造想象力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为了发展学生创造想象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和猜想,并支持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去检验自己提出的假设和猜想,得出结论。例如在学到浮力知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可以运用在清水中加盐的方法让鸡蛋浮起来,在化学上我们是不是可以采用一种新的办法使鸡蛋浮起来?当学生发挥自己创造想象力进行实验,产生奇特现象时,学生会被深深吸引,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也会被激发出了。
我国原来的教学往往缺少创造,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和老师的教导奉为神谕,缺乏主动性、独立性、批判性。因此,我们物理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不同于课本上的其他实验方案,在批判和怀疑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穷根究底、寻幽探微,使自主探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生最终才能有所发现和创造。
四、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的团体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一形式为每一位同学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发表见解的均等机会。这样,使学生不但从老师那里学到了知识和方法,而且还通过相互帮助、交流启发,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搜索证据、介绍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的各项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中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应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学习实际,选择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例如当学生们对某一问题分歧较大,需共同探讨时要安排学生合作学习,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同样困难而个人又无法解决时,可安排学生合作学习。其次教师应精心设计合作讨论的问题,问题应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第三,要明确小组内个人责任,把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以激励小组成员人人主动探究。
五、把物理教学和社会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自主探究更宽广
现代社会中物理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当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能源问题、环境危机等一系列重大挑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现实社会也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一个宽广舞台。我国这一轮的课改也把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放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形成将来走向社会的能力。自主探究学习本身也是有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确定一个合适的研究性课题,到广阔的自然、社会中去尽情地综合运用所知所能开展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社会的责任心。例如:安排学生调查我市电能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通过调查学生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懂得了学以致用的道理,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学生走向社会的形式各种各样,无论哪种形式,教师在工作中应注意在活动前要精心准备安排,活动中状况易观察指导,活动后要做好激励总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事要躬行”。学生自己摘到的果子滋味才是最美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拥有了钻石般的收获——学会了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晖编著.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3]唐伟,丁召民主编. 新课程课堂教行为创新——初中物理.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4).
[4]雷洪主编.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物理).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