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教师要善待每个学生,建立互动和交流平台,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科学探究,突出非智力因素,尤其是情感和兴趣的激活,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学习效率
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
长期以来,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教师一般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职,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由于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导致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虽然情感教育现在已经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成为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许多教师没有真正去领悟学习。有些教师,专业和业务水平都相当不错,讲课很认真,课堂组织能力好,而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尽管如此,但教学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这是为什么呢? 俗话说,“报我以桃,投之以李”。因为只有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教学中尊重学生就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各环节的设计和展开要围绕学生,不能做自我陶醉的演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要求;要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难度的问题因人而异。只有教师的爱心为学生所感受,学生心灵的琴弦才会被教师所拨动。在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自然会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所以说物理教师不能忽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能塑造一个人的灵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融合进情感教育,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它可以很轻松的完成教书和育人的教育目的。
从教学的目的来看,虽然学生读书是为了他自己,但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读书也是为了老师、父母和社会的。如果通过情感教育去激励他,鼓舞他,感化他,“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从而把情感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而向上的动力。这时候他会非常自觉地去完成教学任务。物理课就好比是一块情感的绿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情理结合,倾注自己的情,倾注自己的爱,就能使这块绿洲中的花儿永远充满旺盛的活力,才能培养出高品质的人才。
二、保持积极学习的情感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是物理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情绪,让健康向上的情绪压倒消极落后的情绪,从而达到正面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师应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这两种学习密不可分。布鲁姆认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可以影响认知,学习成绩的1/4可由情感特征加以说明”。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在物理课堂上不断地进行情感教育,用情感改变学生。学生有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才能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有追求科学知识的欲望,才能学到更多物理知识。
三、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渗透
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情感教学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首先,新课程强调情感教学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其次,情感不是课程的附属物,而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情感教学不仅体现于课程教学的内容,而且体现于课程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情绪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融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反之,如果教师老是板着面孔,会引起学生心情烦躁、紧张,影响他们以正常的心态去接受知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到教学中,使知识传授的过程渗透着情感的交流,以情感人,丝丝入扣,不断激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
(一)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在创新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据此,我在物理教学中,十分注意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助学者和监督者。在传授知识时,我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创建平等和谐的物理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自主发展、愉快合作的良好教学空间。这种“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和创造潜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把对教师爱迁移到教师所授的课程上来。
(二)开发情感资源,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情感
利用情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质量,获得成功的巨大动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强化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乐学”。例如,在课堂上讲到《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上课老师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拿出100元钱,让学生用两个手指从钱的中间来抓,并说:“谁抓住谁拿走”,并让很多同学来抓。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都想拿走100元钱,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遗憾的是都没有抓住。这时老师让学生纷纷表达自己抓不住的原因。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追求科学知识渴望。通过这样学生活动,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理解、宽容与关爱。我也给学生激励、鞭策、指导和建议,努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再到“我爱学”。这样物理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中进行,学生的获知最大,大大提高的课堂学习效率。
(三)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把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是在物理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最重要的环节。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积极因素,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首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激发其学习动机,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组织学生以小游戏、小实验、小制作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在这基础上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
其次,我设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克服害羞和焦虑的心理。现在的高中学生往往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又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尝试。此时,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由衷的赞许,都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进一步向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并将老师的真切期望和热情鼓励转化为自爱、自尊、自信。我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设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也注意结合科学家的探索真理的艰辛过程进行情感教育。例如:伽利略、牛顿、开普勒、爱因斯坦、开尔文、安培等伟人、名人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让学生学习他们敢于尝试、勇于冒险和善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及顽强拼搏的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加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重视进行情感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实施《物理课程标准》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物理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要使我们当下的物理教学更加贴近新课程的标准,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挖掘情感教育的深层次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苏 ]B. A. 苏霍姆林斯基著.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3 .
[2 ]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 [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 ][美 ]柯尔著.丘宏义译.《物理与头脑相遇的地方》.长春出版社 . 2002.3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学习效率
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
长期以来,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教师一般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职,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由于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导致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虽然情感教育现在已经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成为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许多教师没有真正去领悟学习。有些教师,专业和业务水平都相当不错,讲课很认真,课堂组织能力好,而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尽管如此,但教学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这是为什么呢? 俗话说,“报我以桃,投之以李”。因为只有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教学中尊重学生就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各环节的设计和展开要围绕学生,不能做自我陶醉的演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要求;要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难度的问题因人而异。只有教师的爱心为学生所感受,学生心灵的琴弦才会被教师所拨动。在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自然会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所以说物理教师不能忽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能塑造一个人的灵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融合进情感教育,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它可以很轻松的完成教书和育人的教育目的。
从教学的目的来看,虽然学生读书是为了他自己,但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读书也是为了老师、父母和社会的。如果通过情感教育去激励他,鼓舞他,感化他,“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从而把情感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而向上的动力。这时候他会非常自觉地去完成教学任务。物理课就好比是一块情感的绿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情理结合,倾注自己的情,倾注自己的爱,就能使这块绿洲中的花儿永远充满旺盛的活力,才能培养出高品质的人才。
二、保持积极学习的情感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是物理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情绪,让健康向上的情绪压倒消极落后的情绪,从而达到正面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师应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这两种学习密不可分。布鲁姆认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可以影响认知,学习成绩的1/4可由情感特征加以说明”。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在物理课堂上不断地进行情感教育,用情感改变学生。学生有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才能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有追求科学知识的欲望,才能学到更多物理知识。
三、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渗透
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情感教学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首先,新课程强调情感教学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其次,情感不是课程的附属物,而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情感教学不仅体现于课程教学的内容,而且体现于课程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情绪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融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反之,如果教师老是板着面孔,会引起学生心情烦躁、紧张,影响他们以正常的心态去接受知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到教学中,使知识传授的过程渗透着情感的交流,以情感人,丝丝入扣,不断激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
(一)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在创新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据此,我在物理教学中,十分注意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助学者和监督者。在传授知识时,我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创建平等和谐的物理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自主发展、愉快合作的良好教学空间。这种“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和创造潜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把对教师爱迁移到教师所授的课程上来。
(二)开发情感资源,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情感
利用情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质量,获得成功的巨大动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强化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乐学”。例如,在课堂上讲到《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上课老师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拿出100元钱,让学生用两个手指从钱的中间来抓,并说:“谁抓住谁拿走”,并让很多同学来抓。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都想拿走100元钱,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遗憾的是都没有抓住。这时老师让学生纷纷表达自己抓不住的原因。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追求科学知识渴望。通过这样学生活动,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理解、宽容与关爱。我也给学生激励、鞭策、指导和建议,努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再到“我爱学”。这样物理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中进行,学生的获知最大,大大提高的课堂学习效率。
(三)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把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是在物理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最重要的环节。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积极因素,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首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激发其学习动机,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组织学生以小游戏、小实验、小制作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在这基础上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
其次,我设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克服害羞和焦虑的心理。现在的高中学生往往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又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尝试。此时,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由衷的赞许,都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进一步向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并将老师的真切期望和热情鼓励转化为自爱、自尊、自信。我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设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也注意结合科学家的探索真理的艰辛过程进行情感教育。例如:伽利略、牛顿、开普勒、爱因斯坦、开尔文、安培等伟人、名人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让学生学习他们敢于尝试、勇于冒险和善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及顽强拼搏的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加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重视进行情感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实施《物理课程标准》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物理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要使我们当下的物理教学更加贴近新课程的标准,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挖掘情感教育的深层次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苏 ]B. A. 苏霍姆林斯基著.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3 .
[2 ]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 [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 ][美 ]柯尔著.丘宏义译.《物理与头脑相遇的地方》.长春出版社 . 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