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四届 (柴达木杯)寻找中国数码摄影师活动于2013年4月28日在京启动。 本届活动由中共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FOTO-VIDEO《数码摄影》杂志联合举办,将结合参赛者独立创作和评委带队指导创作两种形式。大赛历时5个月,分为海选、半决赛、总决赛三个阶段,9月5日在青海省海西州举行总决赛。届时,大赛组委会将邀请专家评委以及30家主流媒体共赴海西州,见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届 (柴达木杯)寻找中国数码摄影师活动于2013年4月28日在京启动。
本届活动由中共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FOTO-VIDEO《数码摄影》杂志联合举办,将结合参赛者独立创作和评委带队指导创作两种形式。大赛历时5个月,分为海选、半决赛、总决赛三个阶段,9月5日在青海省海西州举行总决赛。届时,大赛组委会将邀请专家评委以及30家主流媒体共赴海西州,见证新一届“中国10佳数码摄影师”的产生。
本次比赛共设奖项600个,奖金、奖品、高端创作培训费,总价逾百万元。网络选拔赛作品投稿地址:www.news.qq.com/zt2013/chaidamu/index.htm在腾讯微博、新浪微博搜索关键词#寻找中国数码摄影师#亦可在线投稿。
本次大赛主办地海西州是“大美青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在海西州境内,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坐拥众多的冰峰雪山、圣湖神泉、奇地异貌、历史遗迹,结合其独特的雅丹地貌,长久以来吸引着中外游客的目光,并为全国摄影师提供创作源泉。
由《数码摄影》杂志于2007年发起的“寻找中国数码摄影师”活动旨在发现中国新锐摄影师,丰富全国各地影像文化交流,每两年举办一届,每届比赛最终评选出10名优秀摄影师,并授予“中国10佳数码摄影师”称号。这些在赛事中崭露头角的摄影师,如今已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影像新势力。
其他文献
大卫·斯蒂芬森(David Stephenson,1955~)的摄影作品大都关乎宏伟的主题:连绵不绝的南极冰盖,广袤无垠的星空,神圣宏伟的欧式穹顶和光怪陆离的现代都市。这些作品看起来赏心悦目,但同时又不局限于世俗之美。它们突出的是一种心境,西方美学称其为“崇高美”(Sublime)。 “崇高美”是超脱与困惑的双生体。它产生于欧洲历史上科技与工业革命的繁盛期,那时的人类几乎成了世界的主宰。但站在阿
海明威说:“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走到哪里,它都会跟随你一生一世。巴黎就是一场流动的盛宴。”33岁的我,在还算年轻的年纪,有幸去巴黎游览。虽然只有10天的行程,但是巴黎带给我内心的震撼与感动,确如海明威所说,开始跟随着我的生命。我虽没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那样的文采,能将巴黎的妙处描写得那么细致入微又感同身受,但我用相机和镜头,选择、记录并重现我心中的巴黎,这就是摄影爱好带给我的最
在充满个性的摄影师之间刻意寻找共性,很难说是否正确。比如在面对曾璜和李洁军两位老师时。 对了,他们都拍摄过战争。对曾璜老师最初的印象就是他那本反映波黑战争的黑白摄影集《战火浮生》。还记得当年在北京一个摄影器材城的书店里翻看时的心情。很多事情发生又消逝,不动声色地影响一下生命的轨迹以后,仅剩下心情。有的心情深埋心底,成为体验;有的忍不住讲述,成为摄影或者诗。 李洁军老师则有着更多的军人气质。他也
选择适合自己的图片库 图片库对摄影师的图片流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想要进入市场的摄影师,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图片库。也许您的图片十分精彩,任何图片库都愿意接受,但是否能顺利销售,主要取决于如下几个方面— 1 图片库经营的图片类型。图片库根据所经营的图片类型,大致可分两种:一种为综合图片库,所代理的图片范围比较广泛,内容涉及人物/风光/科技/商务/医药等许多方面。这需要较多资金及许多硬
在柬埔寨吴哥遗迹中,塔普隆寺(Ta Prohm Temple,吴哥窟建筑群中最大的建筑,系吴哥王朝的国王阇耶跋摩七世于1186年为纪念母亲而建)和大自然的联系尤为紧密。这个地方因为大树盘踞庙顶的奇观和曾作为电影《古墓丽影》的取景地而闻名于世。 古寺奇观 一进古寺大门,眼前像是刚经历过一场浩劫—一棵榕树高高地“骑”在廊道上,它蔓延的树根将脚下的石门连同石门上精美的浮雕紧密包围起来,仿佛将要“吞噬
摄影师尼克·托宾(Nick Turpin,下称托宾)已在欧洲各地开办过几十个街头摄影培训班,没有哪个地方像在法国巴黎那样困难。在这里他的学生常常遭到不愿被摄入镜头的步行者的愤怒指责。 “我不得不出来解围,有时简直是把他们‘救’出来。” 托宾说,“我的学生们喜欢用长焦镜头,并且来回变焦和调整构图,这样一来拍照花的时间当然更长,(被摄入镜头的)行人们就会很火大。” 已有20年拍摄经验的托宾早已掌握
何:在您的文章和讲课中,曾不止一次提到法国摄影家布列松。看来您对布列松是很重视和赞赏的。 李:对。我认为布列松的作品生动、自然、有趣、不做作,但又很有章法,不单纯靠内容取胜,且形式和内容结合得近乎天衣无缝。不过,我对他的一些言论却不完全认同。比如:他宣扬自己从不在事后裁剪照片,并用这一理论影响了许多摄影人。“拒绝裁图,认为好的照片应该在决定性的瞬间一次性完成”,这个观点我在实践中不太认同。我认为
《明室》一书中,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写道:“摄影复制的是永不可重复的事物,每张照片都有偶然性的轻盈透明的外壳。”它不是艺术,是“魔法”;它看见的不是物体,是时间。 然而,在这个审美已被标准化,遵循经济逻辑的世界里,偶然正变得稀缺,连摄影这“偶然性的魔法”也不例外。今天,相当多的照片里,控制快门和取景框的不再是眼睛,而是一些充满陈词滥调和商业企图的头脑。
拍摄画意风格的花卉静物 在2013年1月英国《实用摄影》的“点击创意”栏目中,静物摄影师Mandy Disher与我们分享了她25年拍摄花卉静物的心得。 1. 在朴实的背景下拍摄 使用一个简单的背景能方便你在后期编辑时添加纹理和其他背景。推荐使用颜色自然的背景布或纸张、卡纸等。让背景布从墙上一直垂到桌面(或者任何你用来拍摄静物的台面),这样一来背景就成为一个整体了。干净的背景有助于强调主体的
在如今琳琅满目的儿童写真里,刘冰霏的一组怀旧风格作品可能会让你耳目一新。照片中的小孩光着身子坐在搪瓷脸盆里,盆里有个葫芦形状的大眼睛塑料娃娃,左边是一个暖水瓶,上面印着一个“囍”字……仔细回想,在很久很久以前,你也许曾与这些打着时光印记的物件相遇过。但对于80后这一代人来说,并不需要仔细回想,便已被回忆击中。 是的,这些玩具、摆件、生活用品,正是1980~1990年代最流行的物件。在那个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