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成功的工程项目应该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有机统一,即不仅要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还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工程产品,更要突出企业的文化内涵,如何实现三者的完美结合成为每一位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推行科学化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将从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特性入手,着重分析我国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加强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为我国的过程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创新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施工项目管理;问题;科学性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光辉历程,不仅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同时也在开放中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较大地提高。目前,我国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基本采用项目化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对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曾发挥过突出的作用,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市场国际化的程度日益提高,项目管理模式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为此,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势在必行。本文将从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特性着手,通过分析我国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提出解决这些缺陷的科学性对策,为实现我国施工项目管理的科学性提供一点参考。
1 项目管理的概念及特性
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其理论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主要是指在项目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开展各种管理活动,实现有限的项目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的一种管理方法。在我国采用项目管理已有30多年的历史,经过30多年的运用,工程项目管理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发展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管理的基本模式之一。项目管理主要包含以下的特性:
(一)项目管理的主体是项目管理者,客体是项目,包括各种各样的项目。要实现项目的最大效能,要求项目管理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学知识和与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
(二)项目管理效能的实现需要一个专业化的组织结构,组织是提高项目管理实效性与针对性的保障。项目的难易程度决定了组织存在的生命周期,为此,项目组织具有临时性、柔性化的显著特征。
(三)项目管理属于管理学系统中的一个模块,必然要求体现管理学的相关内容,比如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项功能。
(四)项目管理中的项目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或者成果,而应该是一个过程,主要是由管理职能的动态性决定的,为此,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运用好管理的五项职能,另一方面还要兼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
(五)项目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管理职能,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的优化组合和有效使用,最终使项目管理的各项预期目标得到实现。
2 我国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我国引人项目管理之后,促进了我国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进步,改变了以往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同时由于旧有的传统管理经验的影响,使得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显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意识薄弱
为实现中国的复兴与发展,大力开展实体经济建设毋容置疑,而发展实体经济必然要求大量的基础实施建设,其中的电信、交通、能源、建筑等更是我国的主要经济支柱,对中国的经济腾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目前我国的支柱产业的绝大部分仍属国有,使得在这些产业所涉及的工程施工中仍存在着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行政管理的思维,现代项目管理的观念比较薄弱,未能发挥出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优势,在管理者看来,项目的效益主要来自于技术而非管理,因此,无须支付额外的费用来进行项目管理,导致在大多数的工程施工项目中没有专业的管理团队来进行管理。
(二)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到目前为止,我国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虽说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但仍未能形成非常完善的施工项目管理体系,缺少全国性、专业化、系统化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团队。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方面是由于高等院校课程设置的滞后性,目前国内仅有少数高校开设了与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相关的课程和活动,但并未开设独立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专业,众所周知,某一体制的完善发展与教育研究是息息相关的,而在教育方面,对工程施工管理的完善作用甚微;另一方面是由于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未能得到施工单位的足够重视,笔者调查发现,在大多数的施工项目中,项目管理者一般是技术人员而非专业管理人员,因此,对于工程施工管理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地制约。
(三)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缺乏竞争力,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的施工项目管理仍然停留在粗放型的、行政型的管理阶段构成的,这样的管理方式导致施工项目管理的思想不明确、使管理操作容易陷入误区;施工项目要素运作缺乏科学规划,使施工过程陷入无序化状态;对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工程周期控制缺乏经验,使施工项目的开展由于缺少建立机制而陷入放任自流的状态。出现这些不良的状况,可以说是施工单位不注重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忽略对专业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构成的。
3 加强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科学性的对策
围绕着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为了适应国际化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紧跟形势,着手加强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发挥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的效能。
(一)实现旧有管理观念的创新
俗话说:“观念的创新必将带来实践的突破。”面对当前我国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对于企业的领导人员来说,必须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敢为人先,积极探索新的施工项目管理观念,积极寻找国内工程项目与国外工程项目的结合点,把国外的先进经验运用到国内的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加快实现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国际化的步伐。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以技术来带动管理,以科学地管理来推动技术的创新,切实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二)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体制
施工项目管理能否实现施工单位的预期目标,与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体系是分不开的。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为什么能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于一身?主要是在项目管理中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标准。然而,当前我国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施工项目管理体制,包括项目成本管理的控制、项目组织管理的目标、项目进度管理的人性化、项目质量管理的控制等等,总之,科学的施工项目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施工项目管理的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势在必行。
(三)深化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现代化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各系统要素之间有着极强的相关性,而管理的业务十分繁重而且负责的,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为此,必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改变以往落后的管理方法,需要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施工项目管理的效率。利用互联网还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及时对工程施工项目进行跟进,实施远程控制,及时地进行信息的沟通,为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打下根基。
总之,提高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对于施工项目是极其重要的,需要是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只要把思想的创新与国外经验相结合,才会使我国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走向国际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谢勇成:《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和科学化方向》[J]建筑经济,2007年第6期
[2]韩馄:《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建筑经济,2005年第2期
[3]王红兵,何丰:《试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模式》[J]建筑经济,2005年第4期
[4]蒋济同,赵妍:《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年第35期
【关键词】施工项目管理;问题;科学性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光辉历程,不仅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同时也在开放中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较大地提高。目前,我国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基本采用项目化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对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曾发挥过突出的作用,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市场国际化的程度日益提高,项目管理模式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为此,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势在必行。本文将从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特性着手,通过分析我国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提出解决这些缺陷的科学性对策,为实现我国施工项目管理的科学性提供一点参考。
1 项目管理的概念及特性
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其理论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主要是指在项目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开展各种管理活动,实现有限的项目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的一种管理方法。在我国采用项目管理已有30多年的历史,经过30多年的运用,工程项目管理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发展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管理的基本模式之一。项目管理主要包含以下的特性:
(一)项目管理的主体是项目管理者,客体是项目,包括各种各样的项目。要实现项目的最大效能,要求项目管理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学知识和与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
(二)项目管理效能的实现需要一个专业化的组织结构,组织是提高项目管理实效性与针对性的保障。项目的难易程度决定了组织存在的生命周期,为此,项目组织具有临时性、柔性化的显著特征。
(三)项目管理属于管理学系统中的一个模块,必然要求体现管理学的相关内容,比如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项功能。
(四)项目管理中的项目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或者成果,而应该是一个过程,主要是由管理职能的动态性决定的,为此,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运用好管理的五项职能,另一方面还要兼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
(五)项目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管理职能,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的优化组合和有效使用,最终使项目管理的各项预期目标得到实现。
2 我国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我国引人项目管理之后,促进了我国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进步,改变了以往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同时由于旧有的传统管理经验的影响,使得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显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意识薄弱
为实现中国的复兴与发展,大力开展实体经济建设毋容置疑,而发展实体经济必然要求大量的基础实施建设,其中的电信、交通、能源、建筑等更是我国的主要经济支柱,对中国的经济腾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目前我国的支柱产业的绝大部分仍属国有,使得在这些产业所涉及的工程施工中仍存在着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行政管理的思维,现代项目管理的观念比较薄弱,未能发挥出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优势,在管理者看来,项目的效益主要来自于技术而非管理,因此,无须支付额外的费用来进行项目管理,导致在大多数的工程施工项目中没有专业的管理团队来进行管理。
(二)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到目前为止,我国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虽说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但仍未能形成非常完善的施工项目管理体系,缺少全国性、专业化、系统化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团队。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方面是由于高等院校课程设置的滞后性,目前国内仅有少数高校开设了与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相关的课程和活动,但并未开设独立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专业,众所周知,某一体制的完善发展与教育研究是息息相关的,而在教育方面,对工程施工管理的完善作用甚微;另一方面是由于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未能得到施工单位的足够重视,笔者调查发现,在大多数的施工项目中,项目管理者一般是技术人员而非专业管理人员,因此,对于工程施工管理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地制约。
(三)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缺乏竞争力,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的施工项目管理仍然停留在粗放型的、行政型的管理阶段构成的,这样的管理方式导致施工项目管理的思想不明确、使管理操作容易陷入误区;施工项目要素运作缺乏科学规划,使施工过程陷入无序化状态;对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工程周期控制缺乏经验,使施工项目的开展由于缺少建立机制而陷入放任自流的状态。出现这些不良的状况,可以说是施工单位不注重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忽略对专业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构成的。
3 加强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科学性的对策
围绕着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为了适应国际化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紧跟形势,着手加强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发挥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的效能。
(一)实现旧有管理观念的创新
俗话说:“观念的创新必将带来实践的突破。”面对当前我国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对于企业的领导人员来说,必须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敢为人先,积极探索新的施工项目管理观念,积极寻找国内工程项目与国外工程项目的结合点,把国外的先进经验运用到国内的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加快实现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国际化的步伐。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以技术来带动管理,以科学地管理来推动技术的创新,切实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二)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体制
施工项目管理能否实现施工单位的预期目标,与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体系是分不开的。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为什么能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于一身?主要是在项目管理中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标准。然而,当前我国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施工项目管理体制,包括项目成本管理的控制、项目组织管理的目标、项目进度管理的人性化、项目质量管理的控制等等,总之,科学的施工项目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施工项目管理的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势在必行。
(三)深化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现代化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各系统要素之间有着极强的相关性,而管理的业务十分繁重而且负责的,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为此,必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改变以往落后的管理方法,需要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施工项目管理的效率。利用互联网还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及时对工程施工项目进行跟进,实施远程控制,及时地进行信息的沟通,为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打下根基。
总之,提高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对于施工项目是极其重要的,需要是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只要把思想的创新与国外经验相结合,才会使我国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走向国际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谢勇成:《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和科学化方向》[J]建筑经济,2007年第6期
[2]韩馄:《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建筑经济,2005年第2期
[3]王红兵,何丰:《试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模式》[J]建筑经济,2005年第4期
[4]蒋济同,赵妍:《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