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物理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分类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13813568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支架式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教学支架进行打磨,这也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教学支架的设计呢?笔者认为,教师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搭建切合教学主题的教学支架,从而推动学生的知识构建.实际工作中,教学支架搭建方式花样繁多,从初[JP2]中物理教学的角度而言,教学支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范例性教学支架
  范例性支架就是通常所说的“举例子”,当然这里的例子必须是与认知目标要求相符的已有研究成果,而且还需要包括与认知主题相适应的探究思路或典型的研究结果.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关物理的认知基础较为单薄,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通过范例的提供,就是为学生的思路构建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例如,介绍用力的图示来表示力时,教师问:“力是如此抽象的一个概念,那么我们如何来表示它呢?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学习光的时候,光与力相似,可以感知其存在,但是却也无质无形,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手段来描述光的传播情况呢?”学生答:“可以用光线来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情形.”教师问:“那么你能否用类似的方法对力进行表示,将力的大小、方向以及作用点这三个要素都形象地描述出来呢?”学生很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上述对话中,教师以光路描绘为支架,引导学生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力进行描述,学生因此也体验了一种成功和充实,知识掌握也更加牢固.
  2问题性教学支架
  教学过程中,问题能有效给予学生刺激,激起学生的思考,这里的问题也就成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教学支架.教师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设计问题性教学支架,以问题当做载体,指导学生进行物理学习,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物理探究活动中,进而推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最终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引导学生认识滑动变阻器时,教师可以以台灯亮度调节[HJ2mm]为情境,设计这样的一组问题支架:(1)要改变灯泡的亮度,你可以怎样操作?(2)怎样才能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呢?(3)怎样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你能想到的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4)实际操作中,太长的电阻丝接入电路会占据过多的空间,怎么处理?(5)电阻丝包皮太厚,绕成圈时,间隙很大,还是很占空间,用裸露的电阻丝绕制又无法达到效果,怎么办?(6)绝缘漆怎么涂才合适?(7)怎样固定该装置?(8)怎样实现电阻的调节?这8个问题层层相扣,引导着学生自主设计出一个原生态的滑动变阻器,接着学生就能轻松地通过阅读教材来认识滑动变阻器的有关结构和调节.这一系列问题式教学支架比生硬讲授会更加易于学生的接受.
  3建议性教学支架
  学生在自主探究或是进行合作学习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及时地给予建议,能成功地引导学生摆脱困境,这些建议就是建议性教学支架.与问题性支架相比,此类支架因学生困难的发生而随机生成,因此缺乏系统性,但是更加直白,能单刀直入地点明问题所在,因此实际教学中效率很高.例如,学生在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因为对器材的熟悉程度不同以及动手能力的差异,他们各自在操作中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巡查整个教室,适时地给不同的小组提供一些解决疑难的参考性建议:(1)有关仪器要固定在光具座上;(2)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安置顺序请调整到位;(3)该实验中,成像的实体是烛焰;(4)为了成功捕捉到烛焰的像,必须让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尽量在同一高度;(5)物距和像距的测量可以通过光具座下排的标尺读出.在此物理探究实验中,仪器摆放等内容较为琐碎,也不是本节的探究目标,因此这一些内容,教师及时通过建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环节,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
  4工具性教学支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对物理认知的同化过程和顺应过程,教师要基于展示、对话、交流和共享的平台给学生多角度的刺激.这些平台可以是网络平台、实物投影设备、论文数据库、计算机软件,等等,它们属于一般意义的工具性教学支架.有效使用这一类别的支架,可以为学生信息搜集、讨论互动、资料查询、实验数据处理等提供诸多帮助.例如,对学生介绍超声波时,超声波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应用的有关资讯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网络上检索和阅读;[HJ2.08mm]光学中有很多奇妙的光现象,比如彩虹、极光、海市蜃楼等,这些素材以投影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丰富的感性认知,激起他们对光学的探究兴趣;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借助计算机软件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还能以数据或图像等多种形式来体现,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规律的本质.
  5图表性教学支架
  “图式”是建构主义认知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表征的是特定概念或规律的认知结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过程.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图表的形式对所学进行整理和归纳,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加深学生对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这里的图表就是图表性教学支架,它包括表格和图式.例如,在力学模块学习结束时,让学生结合图1所示的结构图来理顺有关知识会一目了然.
  6实验性教学支架
  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基础,也是初中物理教学重要的支架类型.在学生结合实验来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更使得观察、操作、协作和讨论等多方面的科学能力得以提升.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物理课堂,实验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架,而且实验的形式不限于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这两类,它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比如,让学生认识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时,让学生相互之间来一次“扳手腕”比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体验力作用的相互性.这类小巧的实验,能有效营造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认清概念和规律.
  将支架式教学理论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时,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实践,灵活选择并设计相关类型的教学支架,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效率才能获得真正的提高.
其他文献
“物理学科方法”指物理学习和研究中,用到的具有物理学科特征的科学思维方法.尽管当前,科学方法教育已受到相当重视,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这种方法,仍受到某些方面的制约,往往使方法被“泛化”,使学生对“方法”产生恐俱心理,直接影响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必须认识到“物理学科方法”是具有隐性知识特点,具有情景性,与受所处 “物理情景”的约束,具有难以规范化的特点,只有使“方法”的显性化,才能使物理教学彰显
习惯影响人生.培育学生良好的创新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笔者结合物理学科的优势,以“自主合作学习中发展创新性学习习惯的培养”省级课题为依托,对学生创新思维及其习惯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通过“四个注重”,有效实现了“把创新内化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的目标.  1注重实践体验,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源于实践,只有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体验,才能让学生的创新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在
最近网上有一条信息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一位家长说,他孩子的老师留的作业中有一道偏题怪题,他认为这反映出教师水平不高、教学混乱。  这道题是问,一条船上装着若干只羊、若干只鸡和若干其他牲畜,问船长的年龄是多少?家长觉得这种题实在荒唐,无法得出答案。  的确,用传统的观点看,这类题确实有点荒唐。但实际上这道题是几年前一项教育研究针对学生思辨能力而出的一道测试题。  测试者从小学低、中、高年级分别随机抽
期刊
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与广东卷文综历史试题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具有考查面广、题型稳定、重点突出等相同之处,但其选材的时代性、个别试题的难易度却略
为了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师往往会在备课中作种种预设,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并不是按照教师设计的路线展开,总会出现一些“节外生枝”的情况:学生会提出一些意料之外的观点,学生的回答并不是预期的设想等等,物理课堂也不例外.物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物理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动态生成”,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
在国外,问题化教学很早就被提出并应用于教学活动中,结果显示有很明显的效果,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近几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接受和认可.问题化教学又被称之为“探究式教学”,因为这种方法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促使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不断深入研究问题的本质,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教师通过这种方法来启发和
有效的高中物理教学应该是一场生动化的盛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应该被视为课堂演绎的重点.然而传统高中物理课堂中,受到教师思维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于僵化、单一,教师惯性扮演主导者形象而忽视学生思维培养的行为等,也导致学生参与度不足,课堂毫无生气.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互动参与度低的方式,主要是努力增加课堂的精彩度,然而由于对学生思维和学习需求的了解不足,也导致其
当前不少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定数量的问题,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本文分析了英语弱科生的心理障碍和如何提高英语弱科生的学习成绩,科学指导英语弱科生学好英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主要指的是一堂课由学生占据主导地位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日益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学习方式,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成果来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应用以及目前初中物理课程的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1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设计  在启发式教学模式运用中逐渐形成了以老师为主导地位,学生为主体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对于新
1在独立演绎中形成知识的雏形依这节课课本提供的内容,将课文的叙述设计成题目,让学生可得以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进行演绎,从中得出预先设想的结果——知识的雏形.这一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