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i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p5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内源性TGF-β1、TNF-α、端粒酶活性、Bcl-2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利用脂质体将温敏型p53基因[pN53cG(Val135)]导入p53基因缺失的白血病细胞系HL-60、K562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P53蛋白的抗性克隆细胞HL-60 pN53cG,K562-pN53cG细胞.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片段化DNA分析、RT-PCR、定量PCR、ELISA、PCR-ELISA、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外源性p5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TGF-β1、TNF-α、bcl-2、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mRNA表达变化、细胞上清TGF-β1水平和端粒酶活性及TGF-β1、TNF-α反义PS-ODNS对白血病细胞凋亡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内源性TGF-β1和TNF-α mRNA表达上调,bcl-2及hTERT mRNA表达下调,细胞培养上清TGF-β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端粒酶活性水平下降;②TGF-β1、TNF-α反义PS-ODNS能够明显抑制野生型p53基因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并使细胞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恢复到处理前的水平.结论 p5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可通过上调内源性TGF-β1和TNF-α水平,下调hTERT 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抑制bcl-2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原代软骨细胞及加入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软骨细胞中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水平变化及四环素、强力霉素及中药骨碎补对其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兔软骨原代细胞为模型,分别加入含有10%四环素、强力霉素及骨碎补含药血清,实验组加入10 ng/ml IL-1β,诱导软骨细胞变性,均培养48 h分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各组培养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金属蛋白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反义RNA转染人肝癌细胞后对细胞体内外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方法将含正义、反义VEGFcDNA序列的质粒PCMV-VEGF、PCMV-FGEV及空载体质粒pcDNA3.1,在脂质体介导下导入SMMC-7721肝癌细胞,分别称为正义、反义及对照组,并通过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细胞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染后VEGF在肝癌细胞内的表达情况;MTT法和F
目的探讨测量可靠性的估计方法及其局限.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可靠性的计算和分析测量可靠性方法的不足.结果2名病理学者间可靠性Kappa值为0.793;观察者对具有不同患病率的人群分类时,其Kappa值分别为0.800和0.137,变化较大;A型行为综合指标的克朗巴哈α系数为0.552.结论Kappa指数和α系数都具有内在人群特性,在推广到不同人群,都需进行可靠性测定.
目的通过分析肝胆管结石术后择期再手术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1994年6月至2002年3月期间58例肝胆管结石术后择期再手术病例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手术原因主要为:①首次手术仅行胆囊切除或加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未能彻底去除充满结石并纤维化的肝内病灶.②首次手术时未能对肝内胆管狭窄部位、尤其是开口部位高、难以显露的二级胆管狭窄部位予以整形.③首次手术清除结石不彻底,尤其是位于肝尾状叶胆